ITX應該是市面上仍有能見度,但尺寸最小的主機板規格,一般的觀念中,小板通常是效能低落的代名詞。而ITX的定位也偏向省電,不太能進行「粗重」的遊戲運算,但ION與Fusion先後問世,漸漸改寫了這樣的印象。以筆者的感想,不要太苛求解析度跟特效,倒也不能說完全跑不動。

2011年是AMD Fusion開始展現成果的時期。先行的產品雖然不是中高階,而是入門省電級的Brazos平台,這也是第一顆整合DirectX 11繪圖核心的CPU。先行的處理器有兩種,一個是耗電18W,效能比較理想的E系列處理器,核心代號Zacate;另一個則是更低的9W耗電,效能較差的C系列,核心代號為Ontario。Zacate的繪圖核心會命名為Radeon HD 6310,而Ontario的繪圖核心則是Radeon HD 6250。

省電好用Zacate,小蝦米也有市場

板卡廠方面多半推出的是像Atom那樣的合板產品,例如這次借測的技嘉E350N-USB3,採用的是Zacate核心的E-350處理器,預設CPU時脈1.6GHz,繪圖核心為Radeon HD 6310,時脈500MHz。以規格來說,除了原本Brazos平台會有的DirextX 11支援、UVD3影像解碼加速單元、SATA 6Gb/s支援,技嘉和許多廠商一樣,在這張板子上加上了第三方USB 3.0晶片。就算是ITX小板,一樣給你通吃U3S6(USB 3.0與SATA 6Gb/s)。

以Intel來說,Atom原本的解決方案是搭配自家945GC或945GSE晶片組,算是前進嵌入式產品市場的試金石。945GC與945GSE晶片在3D效能方面可以說是一無可取,規格上也相當落後,優點是945GSE僅需5.5W,搭配號稱僅2~8W的Atom相得益彰。而945GC則是22W(感謝指正)。

但對於真的有3D或影像解碼加速的廠商來說,這樣的解決方案還不夠好,而Intel自家的圖形解決方案當時還不夠成熟,因此NVIDIA就有了發揮的空間。當下推出了整合GeForece 9400M核心的MCP7A/MCP9A(也就是ION)。ION的出現雖然伴隨著較高的14W耗電,卻也讓Atom有機會扳回影像效能不佳的名聲。對Intel來說,還要靠別人的解決方案才能達到完美需求,是個不太樂見的局面。

ITX主機板雖小,五臟俱全

如果是電腦王訂戶,在最近出刊的79期二月號特別報導當中,就有一篇「Atom殺手,Fusion降臨」的評測文章。文章中給了這張E350N-USB3主機板A極推薦,以用料跟特色來說,以首波Fusion產品當中最具特色,也讓筆者直接拿來當作AMD代表,用來迎戰「前輩」Intel Atom + NVIDIA ION聯軍。

▲E350N-USB3是近期ITX主機板中最具特色的一張

(接下頁:更多E350N-USB3圖)

▲用料毫不含糊,並具備技嘉主機板獨有的2oz銅箔與On/Off Charge等技術

▲支援兩組DDR3,四組SATA 6Gb/s,以及一條PCI-E 2.0 16X

▲為了同時放入HDMI、DVI與D-Sub,兩組USB 3.0,背板USB 2.0縮減為4個。

▲脫掉散熱片以後,上半部是AMD APU,
下半部則是相當於南橋的AMD FCH(Fusion Controller Hub)

▲AMD E-350特寫

▲Hudson-M1特寫,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整合USB 3.0的Hudson-M3

▲Hudson-M1辦不到的USB 3.0,靠Renesas的USB 3.0(前身為NEC 3.0晶片)辦到

(接下頁:效能測試)

從性能測試結果來看,老實說Fusion這一砲打得很響亮。雖然是低階的Zacate,號稱耗電量18W,但是表現相當亮眼,測起來成績大多勝Atom + ION聯軍。說起來,Atom跟ION推出也一陣子了,如果這次登場的Fusion沒有過人之處,恐怕也沒有什麼報導的價值。而從各項測試來說,Atom + ION已經不算是E-350的對手,落後起碼14%之多。

▲功耗表現來說,差距並不明顯,閒置的時候E350N-USB3小贏4W。

▲E-350在PCMark Vantage測試中拿下2518分,贏過對手14.3%。

▲在PCMark Vantage記憶體測試中,有備而來的E-350比對手陣營快14%以上。

▲PCMark Vantage的遊戲測試差距較小,只有12%。

▲3DMark預設解析度1280x1024測試,E-350的分數是2032分,比對手快24.6%。

▲ION不支援DirectX 11,所以沒辦法測3DMark 11,換成3DMark Vantage。
E-350這邊GPU得分領先對手30.9%、CPU得分領先17.7%,總分領先10.8%

遊戲實戰,最低解析度勉強可玩

除了Benchmark,筆者也很在意ITX主機板內建顯示究竟可以強到什麼境界。從成績上看,有點像是用低階小顯示卡下去跑的成績,真的要拿來玩遊戲雖然說不能威風八面,卻也說不上力不從心。不過真的要拿來拼大作還是很勉強,解析度最好降到800x600以下來玩。

▲惡魔獵人4測試前幾乎關閉了大多數特效,但還是要降到800x600解析度才能稱得上流暢。

▲魔物獵人的Benchmark沒有什麼選項好調,推薦的解析度仍是800x600

▲採用Unreal引擎的The Last Remnant跑起來頓很大。降到640x480還是有點喘

(接下頁:結論)

▲快打旋風也是測試前幾乎關了大部分特效,推薦解析度800x600,
但筆者個人會比較接受640x480的設置,格鬥遊戲是很難容忍一丁點的Lag的(認真)

測試結論

拿省電用的配備來要求耗電高的運算要求,感覺好像拿卡丁車跟F1比快。不過從Zacate的表現看起來,接下來預定上市的AMD Llano處理器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不過Core i3版本的Sandy Bridge處理器在下個月前應該就會問市,AMD的牛肉能不能比Intel的香,仍屬未知。但Zacate的表現在螢幕解析度不高的小筆電應該會很吃香。成本低廉又有不差的運算效能,性價比相當令人期待。

截稿時已經聽說E350N-USB3主機板的臺灣正式售價約4,700元。但屬於少量供貨,對於自己組裝的散戶來說,ITX的效能吸引力不高,但低溫省電的特性會讓有HTPC或動物機需求的使用者趨之若騖,有興趣的人已經開始詢問通路店家是否會備貨。筆者覺得,花不到五千塊包辦主機板、CPU、顯示,貼個2,000元買兩條記憶體插上(唔,最近好像漲價了),配個還OK的小機殼跟電源,一萬快上下就能包辦基本的準系統。對於電腦需求不高,或是需要組一台省電看片機的人而言,是個相當不錯的方案。但如果要打電動,筆者自己已經被大螢幕慣壞了。要忍受640x480解析度打電動實在太殘忍,至少來片顯示卡吧!

測試配備:

  • GIGABYTE E350N-USB3
  • Asrock A330ION
  • Kingston DDR3-1333 1GBx2
  • WD1002FBYS
  • Seasonic X-400 Fanless 400W
  • Windows 7 x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