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十天的假期,遠在海外的Mozilla社群當然沒有跟著休息,繼農曆年前的Firefox 4.0 Beta 10發表,現在又推進到了Beta 11,版本說明上的改良內容有支援Do Not Track標頭、在頁底浮動顯示連線狀態、重新設計的預設首頁等等,和Beta 10的差別不大,不過目前官方wiki又多加了一版Beta 12,看來要兌現在2月期間發表Firefox 4.0正式版有點難度。

所謂Do Not Track標頭功能,和預期將在IE9 RC版中發表的「Tracking Protection」功能類似,當使用者不想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其他網站搜集資料,可以從瀏覽器裡的選項開啟保護,IE9部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的說明。而Firefox則是提出了另一套方案,直接將保護功能嵌入HTTP的header,不必再由使用者費心收集白名單或黑名單,當然這個方案會不會推廣成功,還要看其他網站、廣告商支不支持才行。

▲在選項視窗的「進階」分頁下,已經看得到Do Not Track的勾選框。

▲載入網頁的時候,頁面下方會出現浮動式的狀態說明,跟IE9和Chrome的配置沒有兩樣。

▲新的預設首頁更簡潔,並且提供了還原瀏覽記錄的捷徑。

▲分頁群組的背景可以顯示整張persona面板,看起來很清爽。

▲取代狀態列供附加元件停放的add-on bar,也可以用快速鍵開、關。

(下一頁:Firefox 2011年版號四級跳)

Firefox 2011年版號四級跳

可能比Beta 11發佈更讓人感興趣的是,前幾天在Mozilla wiki上更新了一篇2011年的時程表,其中有一段標題為「tl;dr」(太長,跳過的網路用語)的要點敘述中,第一句的「Ship Firefox 4, 5, 6, and 7 in the 2011 calendar year」被許多媒體挑出來報導,並引起許多網友的辯論。

Mozilla希望在2011年連續發佈四個新版本的瀏覽器,不免讓人覺得是不是受了Google Chrome的刺激太大,連對手版號三級跳、功能沒兩樣的精髓都要開始學起來。其實就小編的認知,很多程式開發都越來越講求效率,在固定的時間表裡面遞交程式,快速的回應使用者意見,應該只是「跑步游泳一樣,還不是你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罷了。

▲最近更新的Firefox時程表wiki引起小小的爭議。

當然這篇時程表裡的「新年新希望」,並不是只有被媒體放大的「新版快跑」而已,裡頭還有不少的願景,在瀏覽器再度回到高度競爭的現在,也算是Firefox重新檢視自己的定位和競爭優勢。它們提到,越來越多封閉式的app開發環境,像是iOS、AIR、Android、Chrome Web Store、Flash等等,會跳過開放的瀏覽器環境直接上網,而Firefox所要做的,也是它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讓開放的瀏覽器平台更好用,讓更多web app的開發者和使用者更願意停留,持續Internet開放、透明的特性。

另外「Always respond to a user action within 50 ms」這個目標,可不是花50毫秒馬上修正使用者回報的bug,而是當我們按了一個鍵,瀏覽器必須要在50毫秒以內回應,而不是像目前的Firefox被不少人詬病反應遲緩,三不五時當機。另一點「Build Web Apps, Identity and Social into the Open Web Platform」看起來好像是要變成另一個社群瀏覽器之類,從下方的示範來看,應該只是讓瀏覽器具有「social」功能,從Firefox 4.0已經整合了同步功能觀察,讓已經登入的使用者彼此互動,應該也不算太誇張。

馬路觀察T客邦網友的回應,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目前使用的Firefox或Chrome,在最後除錯階段,會因此跳槽的人應該也不多了,不過Firefox選擇在今年發願戒除拖稿和頓呆的壞毛病,釐清自己的產品特性,也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