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時一定多少會拍照作為紀念,所幸有了數位單眼相機的錄影功能,不僅能拍好照,還能拍好片!不過在外旅遊的當下,卻又必須於有限的時間中,思考影片的內容、呈現方式等問題,而拍攝下來的素材又該如何剪輯,才能呈現出腦中想像的畫面與欲傳遞的訊息?針對上述幾個重點提供一些建議,可以作為玩家參考之用。
在行前,拍攝旅遊議題所需的必備工具還是不可免,YES先生的基礎配備如下:
選擇焦段齊全的變焦鏡頭,對於旅遊議題拍攝能夠提供不少協助,最主要因為它機動性高、使用方便,能夠減少旅遊的負擔;此外,有趣的人、事、物、景往往發生於瞬間,換完鏡頭,當下的事物可能早已不復在,此時一顆變焦鏡頭在手,就可以提升獵景成功的機率。
不過這種全焦段鏡頭的缺點是光圈不大,如果想要兼顧大光圈又要減輕隨行重量,建議多帶一顆35mm或50mm焦段的大光圈定焦鏡,也可以在拍人物或動物時有著不少加分效果。
不過因為大光圈定焦鏡拍攝動態影像時失焦率很高,建議先將手動對焦的功夫練好再拍。
▲ YES先生大推薦鏡頭,不僅焦段全且防手震,不過價格也相對昂貴。
▲對應APS-C推薦的旅遊鏡頭之一,雖然光圈浮動,但在光線充足下仍相當夠用。
▲焦段齊全的變焦鏡頭表現佳,也不會加重旅行時的行囊負擔。
從旅遊紀錄的觀念來看,基本的人、事、時、地皆顧及到,才算對某個時段或事件做了完整的交代;而有了上述齊全的拍攝素材,在事後剪接時,也才擁有能夠將整段故事有始有終串起的足夠片段。
不過到了實際拍攝時,許多人卻容易忽略這些基本觀念,一時興起便到處亂拍,事後剪接影片時,感覺自己剪了一堆好笑有趣的畫面,卻沒頭沒尾、有些不知所云;有些人則是拍了不少著名的地標,卻忘了將人物一同記錄進去,這種影片即便完成了剪輯,卻往往因為少了「人氣」而顯得無趣,實在是很可惜!因此,我們要再次強調:完整的人、事、時、地等影像素材,是拍攝影片時很重要的基本概念。
2010年初,我們前往東京六本木的「鷹美術館」展望台,一行人準備一起欣賞夜景;在這短短的小事件中,卻有很多東西可記錄,可以拍出精彩的旅遊紀錄影片。
一起去的朋友是「人」的必要成員,除拍攝朋友們走在六本木街頭逛街或嬉鬧的鏡頭,也可帶入當地的「臨時演員」,將日本當地街邊的情侶或路人拍攝入鏡。
跟拍一行人搭乘「鷹美術館」的快速電梯,上了頂樓後,我們看到許多情侶互相依偎在窗邊觀賞夜景;此時你可以訪問隨行友人,做個「鷹美術館」夜景報導。
雖然影片畫面中顯示戶外天色昏暗、城市亮起一片霓虹燈海,觀眾可以清楚知道拍攝時間是在夜晚,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補強拍攝時鐘或手錶,以明確表示時間,增加素材豐富性。
為了讓人一眼就能瞭解影片所要介紹的地點為何,最重要的就是拍下當地著名路標或是街名,例如「鷹美術館」的大樓、票根,以及觀景台望出去的美麗夜景 — 東京鐵塔,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有了基礎概念後,接下來我們便開始分別講解人、事、時、地,各有哪些須注意的拍攝技巧與方式。
這裡所說的「人」,可以廣義延伸至包含任何「會動的生物」,主要是讓影片有「主角」的概念;一部有主角的影片,比較能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對影片接下來的發展產生興趣。
一座莊嚴肅穆的寺廟,剛開始看的時候或許還能讓觀眾感受到當地的寧靜氣息,不過如果畫面持續1分鐘都沒有改變,便開始有種不知所云的感覺;就像大賣場中電視展示時所播放的影片,你不會站在那邊把一段沒有意義的影片看完。
當時寺廟中有些可愛的貓,貓的入鏡便能增加影片的活力,觀眾也會因為主角「貓咪」的出現開始感到好奇,接下來是否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或出現可愛動作,無形中產生想要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在了解「主角」的重要性之後,再來便是思考在紀錄中,要拍哪些「主角」。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人們視覺上最感興趣也最吸引人的前三名就是美女、小孩及可愛動物;當然,我們不是要你只拍這三項,只是當你不曉得自己要拍什麼做為「主角」時,他們可以是你的優先選擇。
除此之外,親切的小販、悠閒的老人、充滿個人特色的的街頭藝人⋯等,這些「主角」也都能讓影片多些深度,看到較為人文的一面。
在拍攝「主角」時,單眼相機可以發揮強大的優勢,因為淺景深可虛化背景的特性,便能使主角自然突顯出來。舉例來說,使用大光圈鏡頭如EF 50mm F/1.4 USM、EF 35mm F/2.0定焦鏡,或者長焦段鏡頭(如24-105mm的遠端部分)時,都可以產生優良的淺景深,特別突顯主體,讓觀眾能夠清楚感受到主角的一舉一動。
說明事件需要有點技巧,很多事無法單用一個畫面便能表達清楚,還需要拍攝其他畫面作為輔助說明。當然,你可以直接在畫面上放一個人上去解說,雖然這是一個快速又有效的方式,但若能在拍攝畫面呈現上多用些巧思來設計,便能讓影片加分不少。
以搭電車這樣簡單的事件為例。在搭乘日本荒川路上的電車時,一般直覺的拍法,是搭上車後錄下電車走過的街景。
但是,這樣的影片無法讓觀看的人與你感受相同,畢竟這是一個在台灣搭不到也看不到的路上電車,畫面的呈現也僅如同一般火車上所拍出去的街景,因此建議多拍攝一些象徵性的畫面,以進一步說明你所搭乘的是路上電車,而不是火車。
▲焦段齊全的變焦鏡頭表現佳,也不會加重旅行時的行囊負擔。
▲可拍攝擁擠電車上的乘客們,提升畫面豐富性。
▲可拍攝駕駛員操作電車畫面,彰顯台灣看不到的異國情調。
想傳達影片的時間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拍攝時鐘、手錶或是日曆,或是自己的口白錄音;此外,剪接後製時,在片頭上將日期加入具有意境的畫面中,譬如夜景、黃昏代表時間;花卉代表季節:下雪、聖誕樹則代表慶典⋯等,都是說明時間的好素材。
另外有一種長時間定鏡的拍攝方式,也可以讓人明顯感覺到時間的流動,不過相對上,這樣的影片得花費不少時間來錄製與等待,使用前需考量時間成本問題。
▲ 夜晚的東京鐵塔、都市夜景,加上文字,就是很棒的影片開頭。
拍攝旅遊影片時,最重要的就是要交代地點,否則明明是在長灘島拍攝,看起來卻像在臺灣的白沙灣,就實在太可惜了!因此如果當地有明顯地標,例如東京鐵塔、六本木大蜘蛛⋯等,這個窘境就很好解決。
不過如果沒有著名地標,最簡單的方式可以選擇拍車站站名、當地的路標,又或者是極具特徵的自然景觀,如富士山;此外,拍攝當地特殊文化也很能表現出地點,譬如當畫面出現大量電器店、電玩店、女僕店、女僕牆、動漫店時,就能清楚告訴觀眾這是日本秋葉原。
▲極具當地文化特色的日本秋葉原。
每當搭乘飛機,踏上另一個國度的土地,因為各國文化及生活習慣的差異性,我們在國外所看到的街景、人物、建築甚至飲食,都能透過鏡頭展現出不同的氛圍來;不論迎面而來的風、眼睛看見的城市妝容⋯⋯都令人感到新奇。
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拍攝時常無法精準地抉擇畫面,如果你不加以判斷,最後就會帶著一卡車的畫面回臺灣,剪接時不知從何下手。我們建議,當你處在陌生環境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開你的眼睛,看看環境中有哪些吸引你注意的元素,運用這些當地的特質並試著融入情境中,以表現出當地獨有的特色;心中若出現「這東西台灣很少見」的想法,那就是你該拍的畫面!當然錄影是很消耗電力與記憶卡容量的事情,重點拍到就好,否則回頭剪接看檔時,會相當吃力。
▲ 來個意境式的碎畫面,增加影片的氣氛。
隨著旅遊結束,緊接開始的是後製剪接,多數的旅遊片段是隨機拍攝,拍完後,檔案數量與內容通常相當龐雜,因此整理檔案變成一件耗時的工作;檔案整理完畢時,你可以順便思考如何剪接。
剪接方式百百種,我們習慣先將旅遊的重點過程剪接出一段3∼5分鐘的精華版,並挑選適合的音樂襯底,放在網誌上作為一個簡單的重點回顧,之後有空時再依照日期順序,剪成「單日旅遊精華回顧」。剪接的方法沒有絕對,只要影片順暢、不冗長、能說清楚旅遊的故事,就是一部好影片了。
YES先生始終認為,影片最重要的不是高超的攝影、剪接技巧或是人氣巨星的加持,而是最基本的「創意」與「說故事的能力」,旅遊紀錄甚至日常生活都是拍攝的好題材,經由每一次的構思、拍攝、剪接、審視,你便能從中獲得寶貴經驗與更多呈現影片的想法。
以大量的旁白來解說旅遊的內容與心情,也就是用影像寫日記,是相當好用的拍攝方式之一。影片開始前,可以先由自己講述一些關於當地時間、天氣、現在的心情等,接著畫面可以搭配相關影像、優美配樂,增加影片的豐富性;甚至在後製時,還可以透過小元素的加入或是過場設計,讓影片走向感性且富想像力。
若在路上巧遇街頭藝人表演,不妨先完整拍下街頭藝人的歌唱或表演內容,之後再配合歌詞,補拍當地極具人文風情或有趣的畫面,便可串成一支具有異國風情的Music Video。
總算出國了當然不能走馬看花,若與親友共遊,不妨以對方為主持人,介紹當地的風俗、歷史、美食、當時氣溫,甚至訪問當地人!當然如果你事先功課做足,影片的內容也會更具說服力;不過如果只是出國休閒放鬆,就把這段影片定位在自娛娛人吧。
▲根據YES先生統計,旅行途中最多的紀錄片段就是吃!
你是否還記得某支信用卡廣告:一位胖男士在世界各國的有名地標前跳著怪異的舞蹈,甚至還有當地人跟著一起跳?其實這支廣告是真有其人,他為了實現這個在世界各國跳舞的idea,浪跡天涯四處旅行,並且將自拍影片上傳網路,結果在網路與真實世界上爆紅!套一句電影少林足球裡的台詞:「搞怪加旅遊有沒有搞頭?當然有!」
本文同步刊載於 全民大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