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 USB 3.0 跑不快?教你辨識夠力的晶片組有那些

bisheng

最近新出的外接硬碟都支援 USB 3.0 介面,但是原本在用的舊筆電有 USB 3.0 嗎?以及插卡的速度跟筆電內建那種有差異嗎?等這類疑問,由於 USB 3.0 尚未被整合進主流筆電平台晶片組內,現階段都是由第三方控制器來提供,電腦端可能讓傳輸速度卡彈的,就只有 PCI-E 匯流排介面而已。

筆電晶片組有同樣限制

對老舊筆電來說,只要有ExpressCard插槽,花1,000元買張控制卡就能獲得USB 3.0。但是傳輸速度會不會卡彈,關鍵點跟桌機主機板一樣,視晶片組內建的PCI-E匯流排介面規格而定。必須為真實PCI-E 2.0、5GT/s傳輸速率運作,提供500MB/s傳輸頻寬(單向傳輸),才比較能夠和理論頻寬達600MB/s的USB 3.0匹配。

2代Core i機種不卡速

會提供ExpressCard插槽的筆電,是以所謂的主流、效能型機種為主,很少見到小筆電之類機種配備。而這樣定位的筆電,清一色是Intel平台的天下,因此辨識方法相當容易。目前只有Sandy Bridge平台,所採用代號Cougar Point的PCH晶片,包含QM67、HM67、HM65、QS67、UM67等,PCI-E匯流排介面是為PCI-E 2.0、5GT/s規格。

至於第1代Core i處理器搭配的5系列晶片,乃至於末代Centrino平台的4系列,儘管標示為PCI-E 2.0,但傳輸速率為只有2.5GT/s(半速模式),因此傳輸頻寬和PCI-E 1.0同為250MB/s,自然可能發生速度上不去的現象。

▲ 以購物網站上的筆電資訊來說,這一款產品的晶片組標示了「HM65」,即符合上述內文的說明。

筆者準備了以下USB 3.0裝置,包含ExpressCard控制卡、2.5吋外接盒,以及隨身碟,在前後2代Core i筆電上做個簡單測試比較。正宗PCI-E 2.0最高傳輸速度都能達到120MB/s以上,至少比半套PCI-2.0的環境快了40~55%之多。足以證明PCI-E規格的影響甚鉅,而且桌機和筆電一體適用。

▲左為外接硬碟:循序讀取速度可達132.0MB/s,寫入則是有82.27MB/s;右為隨身碟:循序讀取速度達到124.1MB/s,寫入方面是72.22MB/s。

▲左為外接硬碟:循序存取僅達讀取85.79MB/s、寫入78.16MB/s,讀取速度較對照組慢53%。右為隨身碟:循序存取僅達讀取87.70MB/s、寫入65.06MB/s,讀取速度較對照組慢41%。

看完實測數字,應該有解開大家的困惑吧!當你測試出來的速度輸給別人,可別著急的以為是周邊裝置故障了,想想筆電晶片組的規格先,才不會搞錯「Debug」方向。

延伸閱讀:

看懂 USB 3.0:為什麼很快?架構完整大介紹

這支 USB 3.0 隨身碟 怎麼那麼慢?

USB 3.0 再加速,免錢的 UASP 程式讓周邊馬上升級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10510-usb-3-runs-no-faster-teach-you-to-identify-enough-force-chipset?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