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 照片 除舊佈新:為檔案做好識別、搜尋定義

編輯部

是否曾發生想找某年某月的攝影作品,卻老是想不出它存在哪個資料夾?其實只要巧妙的使用普遍性高的影像軟體,替每張照片設定影像的層級與類別,也是便於日後快速搜尋的編碼方式。以下筆者以ACDSee Pro 2作為教學範本,大家只要依序操作,就能完成影像級別與類別的設定。趁著年節期間的空檔,好好整理存放在硬碟裡的照片吧!

選擇適當的定義類別

檔案命名是為了快速進行識別,但一旦檔案過多時,就必須透過層級與類別的設定,來提高影像的搜尋速度。目前ACDSee Pro 2總共內置有多種影像篩選設定機制,包括標題、評級、作者、附註、關鍵字、類別……等,使用者只要依據檔案類型個別設定,就能透過後續的篩選機制快速找到所需的影像類型,而且就連RAW檔也能如此定義、搜尋。至於是否可以對整個資料夾進行級別或類別設定呢?目前該軟體並未提供這項服務,僅能針對個別影像進行設定。

 

檔案識別定義操控流程範例

STEP 01
開啟欲定義影像儲存位址。

 

STEP 02
於影像上按右鍵,並選擇其中的「內容」選項。完成後,於影像右側就會出現內容視窗。

 

STEP 03
點選視窗底下的「資料庫」選項,就能針對影像進行個別設定(如標題、評級、作者、附註、關鍵字、類別……等)。

 

STEP 04
於類別部分,使用者亦可按右鍵新增類別名稱,如櫻花、風景……。

 

STEP 05
設定完成後,在影像上方同樣會出現標記符號。

 

STEP 06
接著只要按下介面的上「組合方式」選項,就能快速篩選出所需圖檔。


快捷組合鍵的設定

雖然定義影像程序不難,但要一個個檔案個別去設定,難免會浪費許多時間,以下筆者就簡單教授幾組快捷組合鍵,讓你在大量檔案設定上能更有效率。

▲影像儲存位址。

 
▲左圖:Shift+滑鼠點選(可同時選取局部順向影像)。右圖:Ctrl+滑鼠點選(可個別選取所需影像)。

在經過一連串檔案篩選、命名、歸納、定義後,再來就要將檔案進行備份,只不過在備份前,最好先行做好檔案濃縮動作,才能讓後續的備份流程更為順暢。

 

刪除或壓縮JPEG檔

或許是記憶卡太過便宜關係,很多玩家在拍攝時,都會習慣使用RAW+JPEG作為儲存格式,雖然便於後續處理與觀看,但在檔案備份時就是一個滿大的負擔。以Canon EOS 5D Mark Ⅱ為例,一組RAW+JPEG高解析影像平均就要耗費35MB檔案空間,但若是在備份前,能將JPEG刪除或轉存較小的檔案(如800×600 dpi),就能騰出近7-9MB空間,雖然看似不多,但在大量影像備份時,就能有效避免光碟的浪費。至於若只是單純的JPEG檔備份的話,則建議依據影像重要性與後續重製性進行區別,像是一般隨身記錄影像,可進行局部的檔案瘦身,而像是珍貴紀錄照或美好回憶,則維持現有最大解析備份即可。


RAW+JPEG格式壓縮流程範例

STEP 01
開啟欲壓縮影像儲存位址。

 

STEP 02
點選欲壓縮影像,且可一次批次處理。(RAW檔無法使用該功能)

 

STEP 03
按下「工具」選單中的「批次調整影像大小」選項。(快捷鍵Ctrl+R)

 

STEP 04
可依據原圖百分比、畫素大小及列印大小進行檔案調整。(若非重要影像,畫素尺寸控制在600×800即可)

 

STEP 05
按下左下角「選項」,就能選擇移除、取代原有檔案、儲存路徑與JPEG影像壓縮比。

 

STEP 06
完成後,按下「開始調整大小」選項,即可進行壓縮。


JPEG不同壓縮比比較

為了讓讀者能對於影像壓縮比能有更深刻的概念,以下筆者就簡單示範單一檔案不同壓縮模式的輸出,只要透過初步比較,就能明顯感受彼此間的差異。


▲原始檔案為8.8MB(5616×3744像素;72dpi)。

 
▲左圖:若設定為原圖的百分比50%,影像大小則壓縮至1.8MB(2808×1872像素;72dpi)。右圖:若設定以600×800像素壓縮,影像大小則變成262KB。(800×600像素;72dpi)

 

 

作者:林家興 攝影:陳金燾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 雜誌NO.37

趁著年節期間的空檔,好好整理存放在硬碟裡的照片吧!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1161?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