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 TAMROM 創業60週年,官方原廠順勢推出這款紀念鏡頭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B008),由於是目前世界最輕、最小的15倍變焦鏡頭,所以日前一推出就吸引不少旅遊玩家的高度關注,至於實拍效能為何?讀者可詳見以下測試報導。
▲與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左)相較,B008(右)在體積上略小許多。
▲內置VC(Vibration Compensation)防震機制,將可大大提升低光手持創作的可能。
▲於鏡身上內置一組LOCK鍵,將能有效延緩及避免垂頭問題的產生。
繼2009年成功推出第一支15X變焦鏡頭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Macro(B003)後,TAMRON於再推出進階版的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B008)。與前作相較,新版本鏡頭,除了變得更小更輕外(72mm→62mm;550g→450g),其最大差異,則是加入TAMRON首度採用的PZD(PIEZO Drive;壓電驅動器)自動對焦系統,預計將可提供更為敏捷的對焦性能;另外,該款鏡頭雖然近攝同樣維持在49cm,但最大攝影倍率則略縮為1:3.8(前作為1:3.5),儘管有些可惜,但對於花花草草拍攝來說已相當足夠。
▲ 以Canon EOS 7D機身搭配示範。
(後面還有實拍照片及使用心得分享哦~)
由於筆者本身就是旅遊鏡的愛用者,所以初次拿到該款鏡頭測試時,只能用「期待」兩字來形容,期待它所帶來的便利性,也期待它能賦予影像更佳畫質。經實測,筆者發現該款鏡頭不僅輕巧易攜,其焦段的運用彈性與防震性能,更有助於畫面的即時構思,以前者來說,由於鏡頭焦段夠長,所以只要焦段所及之處,都能彈性變換視角,讓你想拍哪就拍哪,使影像創作更加隨心所欲;至於後者,則有助於降低長焦影像模糊與提高低光手持拍攝可能。
以夜景為例,拍攝於台北車站商圈,拍攝當時並未攜帶腳架輔助,僅開啟防震機制再搭配大光圈、高感度與連拍模式的運用,就能手持拍出滿意作品,一般來說,除非身體晃動頻率過大或者環境光線過於昏暗,否則如此設定都能達到六成以上的影像成功率。
在畫質方面,各焦段中央部在全開光圈時皆有不錯的優異表現,周邊影像則較為鬆散普通,但透過縮小光圈(縮至F8之後)與RAW 檔後製編修,就能有效提升影像畫質。另外,望遠端部分,雖然邊緣畫質同樣略顯鬆散,但透過上述方式調校,仍有相當高的影像可用度;至於在廣角端部分,則會產生些許針狀變形,但因影響不大,僅需利用軟體簡單拉曳即可獲得明顯改善。
▲Canon EOS 7D+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的270mm端。光圈6.3,快門1/80,ISO 1200,AV光圈先決模式,RAW轉TIFF,-0.33eV
▲Canon EOS 7D+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的110mm端。光圈5.6,快門1/1250,ISO 320,AV光圈先決模式, PEG,黑白色調相片模式
若你還在尋找一款輕巧、高性能的旅遊鏡,那麼可將該款鏡頭列入考量,一來焦段涵蓋廣角至望遠端,二來對焦迅速又有防震加持,三來畫質解像已達相當水準,且價位親民適中,的確可作為原廠旅遊鏡外的另一選擇,只不過整體影像調性偏軟,建議玩家可積極採用RAW檔儲存與編修,以間接提升影像畫質,使該款鏡頭可以發揮更大使用效益。
▲Canon EOS 7D+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的25mm端。光圈5.6,快門1/250,ISO 100,AV光圈先決模式,JPEG,+0.33eV。
▲Canon EOS 7D+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的23mm端。光圈3.5,快門1/640,ISO 250,AV光圈先決模式,JPEG。
▲Canon EOS 7D+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 Ⅱ VC PZD的23mm端。光圈5.6,快門1/1600,ISO 320,AV光圈先決模式,JPEG。
在270mm望遠端拍攝時,雖然影像調性會略顯鬆軟,但只要透過縮小光圈或RAW檔銳利調校,其影像畫質就能獲得明顯改善。
▲18mm端
▲270mm端
副廠旅遊鏡:TAMRON AF 18-270mm F/3.5-6.3 DiII VC
Nikon AF-S DX VR Zoom-ED 18-200mm F3.5-5.6G (IF) 評測報告
旅遊變焦鏡:Canon EF-S 18-200mm F3.5-5.6 IS
人文紀實好幫手:Sony DT 18-200mm F3.5-6.3
省錢首選:SIGMA 18-200mm F3.5-6.3 DC OS HSM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數位相機採購活用 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