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 石槽 是北台灣春天的熱門攝點,每年一到國曆2月中旬到4月期間,鮮綠色的海藻會大量生長在石槽上,也引來大量的攝影玩家駐足。石槽的產生是因為海底礁岩受地形變動被抬出海岸,又受到海浪長時間的來回拍擊、侵蝕的結果。長遠來看,現在的老梅石槽正是見證千萬年這塊土地的潮起潮落。下面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到達 老梅 石槽 的交通方式,以及使用 減光鏡 及 黑卡 的拍攝技法哦!
拍攝時,建議玩家使用腳架並設定較低的感光度,再將光圈縮小至F11∼F16,利用較長景深來強調海藻的特殊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放慢快門,快門速度越慢,越能將海水流動過程「霧化」,就有如流雲奔竄與山谷之間,呈現出肉眼難見的特殊景致。待時間稍晚,太陽完全嶄露出海面時,濕潤海草會反射出閃爍的陽光,這時候可以利用漸層減光鏡來平衡天空與地面的反差,或直接採用減光鏡來放慢快門速度,再運用黑卡技法來達成反差的校正。
▲使用減光鏡可以放慢快門,讓流動的物體在畫面上呈現更夢幻的效果。左到右:ND400、ND16、ND8。
黑卡運用方式是用點測光分別測出天空與地面所需要的曝光,再利用黑卡擋住畫面中較亮的天空區域,直到天空所需要的曝光時間,例如天空僅需1s,而地面需要8s,這樣就需要開啟快門8 秒,用黑卡擋住天空區域7 秒鐘,最後一秒完全移開黑卡讓整個畫面曝光,黑卡擋住畫面時,要晃動卡紙避免出現不自然的分隔線。當然也可以在畫面中捨棄海水或天空,純粹以海藻為主來拍攝。
▲Canon EOS 5D Mark II+ Voigtlander 20mm COLOR-SKOPAR 20mm F/3.5 SL Ⅱ。光圈F11,快門1 / 80 秒,ISO 100,M mode 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 轉JPEG。
▲Canon EOS 5D Mark II+ EF 70-200mm F4 L IS 的169mm 處。光圈F11,快門1/125 秒,ISO 100,M mode全手動模式,自動白平衡,RAW轉JPEG
減光鏡的遮光效果,可由型號看得出來,ND400 表示快門速度需要×400,同樣道理ND8則是快門速度×8,也就是說本來曝光時間需要1/4秒,裝上ND8後變成需時2秒,ND16則需要4秒,ND400則要100秒的時間。
▲使用ND 400減光拍攝
▲未使用減光鏡
交通方式
由於拍攝時間很早,建議自行開車前往為佳。開車可由基隆或由淡水方向前往,基隆方向稍遠,但有部分路段為高速公路可以稍微縮減一點交通時間。
- 基隆方向:
國道3 號前往萬里,接台2 線往石門方向前進,過野柳、金山、石門後,靠右邊進入風箏公園(紅色老梅大橋)旁,即可到達海邊的停車場。- 淡水方向:
沿淡水登輝大道(台2 線)前往,過三芝、白沙灣、富基漁港不久,台2 線25.2 公里處左轉進入老梅社區,循指標前往海邊。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UI PHOTO NO.48別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