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 8片變1片:簡單工具、高品質進階技巧實作給你看

國寶大師 李文恩

不知道各位讀者會不會看著家中滿坑滿谷的 DVD,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有些片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平常想都不會想到,但是突然想起來卻找不到的話,心情可是不太好受。那該怎麼解決這些 DVD 收藏的問題呢?壓成容量小的檔案存起來就對啦。小編以 winMenc、Megui 兩套工具分別介紹,進行實作。

快速目錄:

DVD起源話從前

DVD是Digital Video Disk(數位視訊光碟)的縮寫,原本就是設計來存放影片的光碟,它是由飛利浦、Sony領導的Multimedia Compact Disc (多媒體光碟),和東芝、松下等8間廠商共同推出的Super Density Disc(超高密度光碟),兩強對決之下所誕生的產物。

當雙方陣營在規格上戰得如火如荼時,電腦業界出面斡旋,希望能降天下兩分歸一統,因此飛利浦、Sony最後同意將兩者合併,避免了一場宛如VHS與BETAMAX錄影帶格式廝殺的戰爭。在雙方統一後,於1995年釋出正式規格時,DVD才被重新定義為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多用途光碟)。

VOB是容器

DVD影片都是以VOB檔為容器(container),VOB檔可以包進視訊、音訊以及字幕,但是章節以及音訊、字幕等資訊,則是放在IFO檔裡,因此我們在處理DVD影片的時候,要將這2種檔案抽出來,以便後續作業。有些DVD額外具有BUP檔,它只是IFO檔的複本,內容和IFO檔無異,只做為備份用途。
DVD的檔案結構請參考示意圖,VIDEO_TS 為影片存放的地方。AUDIO_TS則是做為存放DVD Audio音軌之用,一般影片DVD中的這個資料夾是空的。

▲DVD的檔案結構示意圖

VMG(Video Manager)資料夾為DVD的「接待大廳」,VIDEO_TS.IFO包括了整張光碟的VTS位置、家長控制、區碼、字幕、音軌等等資料,VIDEO_TS.VOB大多是DVD版權聲明之類的影片,基本上不會有主要影片內容。除非很執著於100%備份整張光碟,不然在壓縮DVD的時候,通常不需處理這個部分。

VTS(Video Title Set,影片標題集)資料夾則是我們最關心的地方,一般商業DVD都是將主要影片放在這個地方。VTS可能會依照標題分段,或是因為容量超過規範限制的1GB,而分成多個檔案,因此我們沒辦法直接從VOB檔的名稱,來推斷它是影片中的哪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剛才講到的標題是Title,和章節的Chapter不一樣,一個VOB檔只能有一個Title,但是可以記錄多個Chapter,並依據IFO檔所儲存的章節資訊播放。

影片編碼彈性小

VOB封裝的影片選擇比較少,只能是MPEG-1或MPEG-2編碼的影片,使用MPEG-1的DVD很少,絕大多數的影片都是以MPEG-2方式壓縮。以台灣地區NTSC規格的MPEG-2為例,影片最高解析度可達720 x 480,FPS為60幀,資料流量(bitrate)上限為9800Kbps,掃瞄方式可以是逐行(progressive)或隔行(interlaced)。

支援音訊格式多樣

DVD在音訊部分的選擇就很豐富,VOB可以封入PCM、MP2、AC-3,以及DTS等格式。PCM簡單的說就是用數位方式對聲波取樣,其原理和WAV檔類似,都是無壓縮的音訊編碼,PCM的取樣頻率和深度分別有48KHz、96KHz,及16bit、24bit等選擇,聲道數可為2至6個。因為PCM資料未經壓縮,所以幾乎都是以48KHz、16bit、雙聲道為主流,以求在檔案大小和音質間取得平衡點。MP2(MPEG-1 Audio Layer II )為MP3系出同門的師兄弟,但是只有極少數2區DVD(歐洲)使用。

AC-3(Audio Codec 3)是杜比實驗室推出的環繞音效規格,最大可以支援5.1聲道、448Kbps,由於它採用破壞性壓縮,壓縮率也比較高,因此音質表現是最差的(MP2不算的話)。DTS(Digital Theater Systems)和AC-3一樣都支援環繞音效,在使用DTS-ES的編碼情況下,最多可以提供6.1聲道的音效,DTS的壓縮率比較小,資料流量為768或1536Kbps,擁有更寬廣的動態範圍,在相同的錄音、後製條件下,能夠提供比AC-3好的錄音品質。

用container裝影片

container這個字本身是容器的意思,在影片領域,container指的是封裝各種視訊、音訊、字幕、章節等等的格式,它並不是影片的編碼方式,和編碼不同的是,容器只是把各種資料整合為1個檔案的方式。在播放時會透過分離器(splitter),把容器中的視訊、音訊分離出來,再交給解碼器(decoder)進行解碼工作。

目前流傳最廣泛,也是最成功的容器為MKV,它可以將多個音軌、字幕封裝成單一檔案,也可以封入章節資訊,使用上十分方便。

▲使用MKV封裝的影片十分方便,可以把各種內容包到一個檔案裡面,因此極受歡迎。

DVD字幕不好搞

DVD處理的字幕的方式,並不像SRT、ASS這種「文字檔字幕」,在播放時才將文字轉為字幕貼上,DVD的字幕是由sub檔及idx檔組合而成,前者是字幕的圖片檔,可以把它想像成背景為透明的文字圖片,後者是字幕的索引,在播放時只是單純將這些圖片照著索引中的時間,一張張貼到影片上。
在準備素材時,我們需要將sub及idx從VOB中抽取出來,壓製影片時,則可選擇將字幕烙印在影片上,或是使用外掛方式,在播放時才將sub字幕檔掛上。
如果要將DVD字幕轉為文字檔字幕型式,需要使用OCR(光學文字辨識)軟體將圖片式字幕辨識為文字檔。使用文字檔字幕的好處是可以輕易編輯字幕內容,而且字幕本身的字型可以隨時調整,觀賞效果會比較好。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OCR的準確性可不是100%,辨識之後的校對工作十分繁雜,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直接使用sub字幕檔,以減少工作量。

(後面還有:兩套轉檔軟體介紹)

2套軟體,各有千秋

小編在此會介紹2套轉檔軟體,第一套是以Linux上MEncoder為基礎開發的winMenc,第二套是Windows界轉檔天王Megui,提供一淺一深的方案來滿足不同需求的讀者,並且配上在相近設定條件下,與格式工廠轉出來的檔案比較,讓讀者們評估,為了壓縮DVD,需要那麼多手續,是不是吃飽太閒沒事找事做。當然,這2套轉檔軟體也支援其他格式,不過在本次專題中,筆者僅聚焦於DVD轉檔,並且使用相容於H.264的x264編碼器。

使用winMenc轉檔的情況比較單純,只需選取需要得章節,以及音軌、字幕軌,最後設定編碼相關參數即可,不過細部設定的彈性比較小。

相較之下,Megui就麻煩許多,首先要將影片從光碟中抽取出來,並分離影音、抽出sub、idx字幕檔,最後才將這些檔案進行轉檔。將影片抽出時,需要用到DVD Decrypter這套軟體,其他的功能都內建於Megui中。

DVD的解析度及顯示比例

DVD支援720 x 480(3:2)、704 x 480(4.4:3)、352 x 480、352 x 240共4種解析度,能夠勉強顯示4:3的比例,但是16:9就愛莫能助。

在早期電視機、DVD播放機規格比較混亂的時候,片商希望能夠減少多數使用者的負擔,就使用了各種方法來讓4:3、16:9的影片和電視能夠相容,並以正常比例播放,因此當時影片時常以上下留黑邊的Letterbox,或是把左右部分裁切掉的Pan Scan方式處理。

較新的DVD影片就比較少用這些奇怪的方式,來造成進階使用者的困擾,近期的影片幾乎都是以720 x 480解析度,配合DAR資訊(Display Aspect Ratio,顯示比例)的方式,在播放時將畫面伸展為正確比例,在影片壓製上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Letterbox能夠讓4:3的螢幕顯示16:9的畫面,不過寬螢幕就很不歡迎這種方式。Pan Scan則是讓4:3螢幕犧牲一點畫面範圍,留給寬螢幕完整的16:9畫面。

轉檔工具清單

微軟牌播放器打頭陣

先前提到過,VOB檔的檔案內容和章節並沒有一定關係,所以無論使用winMenc或是Megui,都必需先確定轉檔的章節範圍。
找尋影片章節範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Windows內建的Media Player。使用Media Player開啟DVD影片後,可以直接在DVD選單中選擇影片最初及最後的部分,並記錄顯示於右側欄位所顯示的DVD章節,以便在轉檔時進行設定。

▲從DVD選單跳到影片的開始及結尾,這樣就可以很快抓出影片所在章節的起迄。

winMenc開工前準備

winMenc內建了基本的codec,能夠直接將DVD轉為x264編碼的影片,但是如果需要處理其他影片格式,最好能夠安裝MPlayer的codec(Coder-Decoder的縮寫,即編碼、解碼器),以減少轉檔時發生影片編碼方面的問題。請到清單提及的網站中,找到Windows x86版本的Binary Codec Packages,下載、解壓縮之後,將所有的檔案丟到winMenc所在目錄的codecs資料夾底下即可。在安裝codec之後,winMenc幾乎可以接受所有格式的影片。

由於winMenc會以「winmenc.ini」這個檔案的內容,做為設定組態的依據,因此最好在開始使用前先修改其中內容,以符合使用需求。預設的影片FPS和聲音取樣頻率、資料流量,大多可以滿足一般使用需要,下方列舉2個比較需要修改的重點。

VideoSize=original|176:144|320:240|……

這個項目顯而易見的是輸出影像解析度的設定,注意其格式為「長:寬」,並以「|」區隔各個項目。在這邊寫入需要的解析度後,就可以從winMenc程式的下拉式選單做選擇。

VideoControl_x264=me=dia:subq=1|me=hex:subq=3|……

這個項目是使用x264編碼時,在winMenc程式中「速度及品質控制」所使用的設定,其5個項目分別對應程式中5種品質設定。其中me為動態預測搜索(motion estimation),subq為速度與品質的權衡參數。

通常來說將me設為hex或umh,即可在中等速度得到不錯的品質。如果希望品質更好,可以設為esa,不建議使用tesa ,不過相對要付出的就是更多的等待時間。最快速的參數為dia,但是品質就不如其他方式。

subq數質越大品質越好但速度較慢,一般設為6即可。根據x264官方文件說明,subq設為5時,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訊噪比尖峰值)會比6多出0.1~0.4 dB,但是速度最多可以快4倍。若subq設為7時,PSNR可降低0.01~0.05 dB,但是可能需要多花3~6倍的時間。文件中列出的subq範圍為1~7,但是winMenc的設定值最高達到9,應為作者誤植。

動態預測搜索方式說明

動態預測搜索為偵測動態補償的方法。動態補償(motion compensation)就是比對前後畫面,只將有變動的地方記錄下來,省略沒有變動的部分。比方說在電影結束後的工作人員名單,只有中間的文字部分有所變動,兩邊的黑框從頭到尾都不會變動,因此左右的畫面可以「延用先前的資料」(前幾秒的黑色部分),然而移動中的文字內容並沒有改變,僅是單純向上移動,因此可以想像為把這一行文字的圖像資料往上移,只需記錄移動的動態向量(motion vector,即方向與速度),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影片檔案大小。me的搜索動態向量的方法如下:

▲動態補償的概念就是只記錄有變動的地方,中間部分只是相同文字往上移、兩邊則是一直維持黑色,這些部分的變化都是可以省略不記錄,以精簡檔案大小。

(後面還有:簡明易使用的 winMenc)

winMenc簡明易用

winMenc的介面相當簡潔,並且可以透過不同範本(profile)快速切換設定,建議從內建的「[PSP] MP4-AVC」進行修改,筆者實際測試時,以此範本搭配me=umh:subq=7參數使用,轉出的檔案品質相當好。

轉檔時首先要在DVD頁面中進行章節、音軌以及字幕的設定,這個部分只需將下拉式選單填入需要的章節範圍及相關內容即可,選擇完成後按「增加DVD到批量」,就會把設定的內容增加到批量頁面中的任務清單。

▲winMenc可以直接處理DVD影片,在此選擇需要的章節以及音軌、字幕即可。

winMenc影像設定重點

影像參數設定集中在視頻頁面裡,在視頻編碼器下方點選「碼率」或「品質」,能夠選擇以資料流量或畫面品質為基準。前者的好處是可以控制轉出檔案大小,但是要進行2次編碼程序(2 pass)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品質,後者只需經過1次轉檔,且畫面品質較好,但是無法預測轉出的檔案大小(不代表檔案會爆肥)。使用固定流量的情況下,勾選視頻頁面右半側的「兩次編碼」,可以編碼器以2 pass方式運作讓畫面品質更好。

▲winMenc介面雖然簡單,但可以校調的細節不輸介面龐大的轉檔軟體。

遇到上下留黑邊的Letterbox影片時,可以勾選適合寬度,並於像素比例下拉式選單中選擇16/9,就可以在轉檔時裁切掉黑邊的部分。如果影片是720 x 480的話,強烈建議在視頻大小選擇original,維持原始解析度,並依影片比例選則4/3或16/9,這樣就可以在最少失真的情況下,保持正確的顯示比例。

如果DVD影片為隔行掃瞄的記錄方式的話,勾選「反交錯處理」即可降低畫面「拉絲」的干擾。如果影片在膠捲過帶時處理不好,也會出現拉絲的情形,這時可以勾選「反影訊處理IVTC」進行修正。

Keywords:2次編碼(2 pass)

以資料流量做為轉檔基準,又可細分為固定資料流量(CBR,Constant Bit Rate),與可變資料流量(VBR,Variable Bit Rate)。以CBR方式壓製的影片,從頭到尾都會以同一資料流量進行影片壓縮,而VBR則是會動態調整流量,讓整部影片的流量平均值和事先設定的數值相等。

因為VBR能夠更精確地分配整部影片所使用的流量,讓畫面較複雜的片段,獲得較高的流量,好處是在一樣的檔案大小下,可以提供更高的影像品質。但是為了精算流量分配,在轉檔時最好能先對進行第1次掃瞄(1st pass),然後才真正進行第2次編碼(2nd pass)。總共需要2道程序,因此稱為2 pass。

winMenc其他設定

在音頻頁面中所需設定的項目不多,如果要拿到手機等裝置上觀賞的話,最好不要修改音頻設定,以低複雜度AAC(low complexity)進行編碼,以免造成影片不能播放的情況,由於絕大多數DVD的音訊取樣頻率都是48000Hz,因此除了音頻碼率項目需要設定編碼的資料流量外,其餘皆按照[PSP] MP4-AVC這套範本內容即可。

在字幕頁面中,可以在DVD字幕平滑計算中,設定字幕的反鋸齒方式,其中以「高斯模糊+拉伸」(gaussian(scaled))的效果最好,建議將模糊度設為0.4即可。一般情況不必設定字幕對齊,如果字幕的位置有所偏移的話,設為bottom可以讓字幕落在畫面底部。

(後面還有:Megui啟用與自動更新)

Megui啟用與自動更新

Megui是筆者使用過功能最強大,可以校調的設定最詳細,成品畫質最好的轉檔軟體,不過它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方,就是不親和的使用介面,以及複雜的設定手續。

第一次啟用Megui時,程式會進行自動更新,並下載所有codec,但是AAC音訊編碼器需要從Nero官方網站手動下載,程式會顯示相關提示,並開啟下載網頁,讀者只需在下載後,進入「Tool → Settings → External Program Settings」,輸入「NeroAacEnc」的所在位置即可。

必裝2大護法

除了codec之外,使用Megui還必須安裝「AviSynth」這套軟體,它是一款影像轉檔所使用的影格伺服器(frameserver),它會在處理影片時,以即時的方式輸出影像給Megui使用,有著轉檔時不需使用暫存檔案,以及能夠方便地進行去交錯、貼字幕等前置處理(pre-process)等優點。

另外一套軟體是ffdshow,它是一套基於DirectX下「DirectShow」規範的codec,它雖然不是使用Megui的必備條件,但是它可以讓Megui支援更多的影音編碼格式。讀者可以透過安裝「Shark007's FREE Codec」取得ffdshow。

Keywords:反交錯

在早期的傳輸頻寬及CRT螢幕的限制之下,許多影片採用隔行掃瞄的方式播放、儲存,隔行掃瞄的原裡為將畫面分為奇場(top field)與偶場(bottom field),如果從上往下將畫面切成一條條高度為1像素的「掃瞄線」(scanline),奇場只記錄第1、3、5……等奇數掃瞄線,偶場則記錄偶數掃瞄線,在影片播放時,交互播放奇場及偶場畫面。逐行掃瞄則是在每畫面記錄所有掃瞄線。

隔行掃瞄立竿見影的效果,是可以讓資料大小直接減半,有助於節省傳輸時的頻寬,另外由於每幀輸出的只有半個畫面,在相同的更新頻率下,CRT螢幕從上到下掃描每幀圖像,所需行走的路徑縮短一半,可以減低閃爍感。

但是奇場和偶場是由不同幀處理而得,如果影片FPS是30幀的話,奇場畫面和下一張偶場畫面內容相差1/30秒,因此在播放時將無法完美合併,會產生橫向鋸齒狀線條干擾。因此需要使用反交錯(deinterlacing),降低合併奇、偶場時產生的干擾。

需先擷取DVD

雖然Megui的功能非常強大,但是它無法直接處理DVD,需要先使用DVD Decrypter這套軟體,將DVD光碟中的IFO、VOB檔抽取出來,再使用內建的File Indexer功能,將VOB檔的影像及音訊分離,最後使用內建的VobSubber抽出DVD的字幕,才能將這些檔案轉檔、匯整為單一檔案。

進入DVD Decrypter後,需先至「Tool → Settings → IFO Mode」中,將file splitting設為「never」,以避免DVD Decrypter將VOB檔分割為數個檔案。如果需要壓縮成具章節功能的MKV檔,請勾選Create Additional Files中的「Chapter Information – OGG」,將章節資訊以文字檔保存。

▲DVD Decrypter可以讀出DVD上的影片,並且…(哎呀,我只能說到這邊)。

接下來回到程式主畫面中,點選Mode標籤將程式設定為「IFO」模式,然後在右側欄位選擇所需的PGC以及章節,點左下角圖示即可進行讀取。

分離所有素材

抽取出IFO、VOB檔之後,進入Megui程式點選Tool標籤中的File Indexer,指定輸入檔案後,於File Indexer欄位選擇DGIndexer,並於Audio Demux欄位選擇需要的音軌。設定完成後點擊Queue,回到Megui主畫面的Queue頁面中,會看到工作已被排入佇列,點擊Start後就可以執行排定的工作。

▲需要使用File Indexer將VOB檔內的影音檔案分離,音訊部分可以只選擇需要的音軌。

抽取字幕的方式為使用Tool標籤中的VobSubber,指定輸入檔案後,選擇需要的字幕軌並點擊Queue,最後執行排定工作即可。

(後面還有:匯入影片檔案)

匯入影片檔案

在分離所有檔案後,就要進入真正的重頭戲,將分離出來的影像匯入。Megui本身不具有讀取影片的功能,必需透過AviSynth做為中介,讓Megui透過AviSynth專用的「語法檔」(script)讀取影片。雖然編寫script對新手的難度很高,不過Megui內建相對容易使用的圖型介面工具,可以快速產生script。

點選Tool標籤中的AVS Script Creator,在語法編輯器的I/O頁面載入從DVD影片分離出的「.d2v」檔案。如果需要裁切影片畫面,或是更變解析度的話,可以在下方的Crop、Resize中輸入相關數值,如果只是單純需要剪裁黑邊的話,點擊Auto Crop可以讓程式自動搜尋黑邊範圍。

接著來到Filters頁面,由於我們是輸入從DVD抽出的MPEG-2檔案,因此在這邊使用MPEG2 Source,底下的Mpeg2 Deblocking選項可以減輕畫面馬賽克雜訊干擾,Colour Correction則可以確保顏色的正確性,建議視情況啟用前者,否則一律使用後者。

Keywords:反膠卷過帶(IVTC)

由於電影膠捲的FPS為24幀,而電視所遵循的NTSC規範為29.97幀,因此需經過2:3 pull down,將24幀的影像轉為30幀,並降低播放速度0.1%成為29.97幀,才能讓電影在電視上播放,其中幀數轉換的程序稱為膠卷過帶(telecine)。

為了將24幀轉為30幀,必須在每4幀中多產生1幀,因此將第3幀的偶場和奇場,與第2幀的奇場、第4幀偶場結合為1個畫面,如此一來就能夠無中生有,產生1張全新的畫面,其過程請參考示意圖。

▲膠卷過帶示意,由左至右的欄位分別為原始、奇場、偶場及成品,請注意成品的第3、4幀受嚴重干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反膠卷過帶(inverse telecine,IVTC)就是將影片轉回和膠捲一樣24幀的技術,如果播放設備支援FPS 24幀影片(24p)的話,使用IVTC可以盡可能降低膠卷過帶造成的畫面干擾。

反交錯提升畫質

Deinterlacing欄位為反交錯選項,正確使用反交錯處理的話,可以大幅提升轉出影片的品質,當然,如果影片本身是逐行掃瞄的話,就不必要多此一舉使用反交錯功能。點擊Analyse程式將自動偵測影片,並自動套用相關設定,如果輸入的影片為動畫的話,需在偵測前先勾選Source is Animate。

萬一程式自動偵測失敗,且確定影片為隔行掃瞄時,擇需要透過手動設定。絕大數的影片不是全程隔行掃瞄,就是全程逐行,很少影片為隔行、逐行混合的型式,因此我們姑且賭一下影片為全程隔行掃瞄,在Source type選擇Interlaced。

▲反交錯是提昇影片品質的重點,一定要審慎處理。

下方的Field order則需選擇奇場在前或是偶場在前,這點很難由人眼判斷,比較可行的做法是先轉1小段影片,自行嘗試哪種方式轉出來的畫面比較正常。以筆者的經驗來看,奇場在前(Top Field First)的影片佔大多數。
設定完影片掃瞄方式後,勾選「Deinterlace」方塊,並選擇反交錯處理方式,其下拉式選單正巧是排在上方的品質較好,排在下方的速度較快。筆者建議使用品質最好的Yadif,它的速度還算可以接受。

其他影像設定

在Filters頁面最下方的Filters欄位中,可以設定更變影片解析度所使用的影像濾鏡,選單中皆有註明各濾鏡的特色是柔化(Soft)、中性(Neutral)或是銳利(Sharp),雖然Spline64的效果最好、畫質最銳利,但是它的速度實在太慢,筆者推薦使用Lanczos4,兩者的效果差距有限,但是轉檔所花費的時間卻差了3倍左右。

若需要在影片嵌入字幕的話,在下方的Subtitle中選擇idx字幕檔即可,如果是要以外掛字幕檔案,或是MKV外掛字幕方式處理的話,在這邊就不需選擇字幕檔。

Keywords:影格伺服器(frameserver)

影格伺服器個主要功能是橋接兩款影像處理軟體,可以將伺服端輸出的影片直接串流給用戶端使用,做為用戶端軟體的輸入檔案,在這過程中影片透過特殊資料流,以1個接著1個的影格傳輸,並不是先將輸出影片存為檔案,因此傳輸時畫面不會經過壓縮、失真,也不需要在過程中產生暫存檔。簡單地說,影格伺服器就是「播放影片」給用戶端軟體「看」,讓用戶端軟體可以直接處理看到的影片。

手動設定畫面比例

如果DVD影片原始的解析度和其顯示比例相符的話,通常只要以原始解析度做為成品的設定值,就不會出現播放時比例錯誤的問題。但如果原始解析度與顯示比例不相同(如解析度為720 x 480,比例為16:9),則需在Script編輯欄位的最上方加入此2行語法:

global MeGUI_darx = 16
global MeGUI_dary = 9

相對的,如果影片為4:3,則將x、y兩項參數改為4、3。筆者建議無論遇到什麼影片,都以其原始解析度進行轉檔,並以此參數調整影片的顯示比例,這樣一來是可以減少變更解析度所造成的失真,二來也可以節省轉檔所花費的時間。

▲如果影片顯示比例不正確的話,可以在Script編輯欄位自行加入相關語法。

x264編碼設定

將語法編輯器各項設定調整完畢後,點擊下方Save按鍵,其語法檔就會自動導入Megui的Input頁面Video encoding欄位,接下來要在Encoder settings選單中選擇x264,並點擊Config對使用的編碼進行細部校調。

由於AVC影片有嚴格的profile、level規範,前者限制編碼時使用哪些壓縮技術,後者限制壓縮時的像素區塊(Macroblock)尺寸以及流量,會有這2種規範的原因,是為了要確保裝置能夠流暢地播放影片,比如說手持裝置使用較低階的規範,性能強大的電腦可以使用高階的規範。

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PS Vita大多可以支援到high profile、level 3.0以上,一般情況下建議採用這組規範,如果使用的裝置不支援此規範,則視情況向下修正。

在x264設定視窗的Main頁面中,可以設定profile、level的參數,也可以選用編碼模式,和winMenc情況一樣,如果要固定資料流量的話,在Encoding Mode中選擇「Automated 2pass」,並輸入需要的流量,程式會自動產生2pass程序。

固定品質效果好

如果要固定品質,則選「Const. Quality」,並輸入參數,大體上而言,設為18就已經接近無損的畫面,不需要設得更低,以免浪費空間,一般設20~23就能得到不錯的畫質,如果不是那麼挑剔,甚至可以設到25以節省空間。

除了上述2種編碼模式,x264還能夠以固定「量化」(Const. Quantizer)的方式進行編碼,不同於固定品質以x264的品質指標(quality metrics)為依據,固定量化使用相同的量化區間(quantizer)處理每一幀畫面,也就是說每一幀都可以得到一樣的品質,但是與固定品質模式相比,它無法在畫面複雜度較低的片段節約資料流量,因此成品檔案會比較大,由於品質無法明顯超越固定品質模式,因此不建議使用。

(後面還有:編碼參數小心調校)

編碼參數小心調校

下方的Preset拉桿可以控制速度、畫質的關係,往左拉為快速,往右為重視畫質。使用Medium或Slow即可獲得不錯的平衡,再往上調的話畫質提升相當有限。如果不滿意內建的範本,也可以自行校調設定。

因為我們已經設定x264編碼器所使用的規範,因此設定視窗中的Frame-Type、Rate Control最好不要更動設定,以免造成影片與播放設置不相容的情況。但輸入影片的分析部分是不受影響的,Analysis頁面中的Motion Estimation(動態預測)為設定的重點。

▲記得要在編碼設定視窗勾選Show Advance Settings,才能進入進階選單。

動態預測影響檔案大小

一般預測動態補償時,只會分析亮度而不分析顏色,勾選Chroma M.E.會開啟對顏色的分析,可以提升畫面品質。M.E. Range為分析時的搜索半徑,較大的半徑可以更精準地預測,但是所花費的時間也會增加,建議設定16~32即可。

M.E. Algorithm為動態補償的搜索方式,這個部分可以參考winMenc部分的說明,說明中umh對應此處的Multi hex選項,tesa對應為SATD Exhaustive。

雖然像素是畫面中最小的元素,但是H.264規範能讓動態補償能夠以1/4像素為搜查單位,提供更精細的畫質,Subpixel Refinement即為次像素精細度的選項。x264提供11種設定值,編號越小的速度越快但品質越差,編號6以後的選項都有啟用RDO(Rate–distortion optimization,失真率最佳化),建議使用對I幀、P幀進行RDO的選項6,或對所有幀進行RDO的選項7,更高階的選項意義不大。

音訊可設雙聲道

聲音壓縮部分,只需在主視窗Input頁面、Audio欄位開啟分離出的音訊檔,並在Encoder Settings中選擇使用的編碼器即可,建議使用Nero AAC,它是一款免費,功能又相當完整的編碼器。

點擊Config進入設定視窗後,如果沒有特殊需求,建議將輸出頻道設為「Downmix multichannel to Stereo」,將高於2聲道的音訊混合為2聲道,以增加播放時的相容性。在編碼模式中建議使用固定品質(Variable Bitrate),能夠在只進行1 pass的情況下獲得穩定的品質,參數設為「Q=0.5」可以在容量與品質取得不錯的平衡。

最後一步裝入容器

完成所有影音設定後,就可以真正開始轉檔,點選下方的AutoEncode,在跳出的視窗先點選No Target Size,以避免先前設定的影像流量參數被覆蓋,接著選擇封裝容器。如果是要壓成單一MP4檔,在Container選擇MP4即可。

▲如果需要整合外掛字幕以及章節資訊,使用MKV檔最為方便,但是可能無法在部分手持裝置上播放。

如果要壓成MKV檔案,則是選擇MKV,並勾選最下方「Add additional content」選項,在出現的視窗的Subtitle欄位選擇字幕(idx檔),Chapter欄位選擇章節檔(ogg檔)。設定完成後點擊Queue,回到執行排定的工作,就可以守株待兔,等待影片轉檔完成。

編輯後記:Megui麻煩但值得

在標題提到的8片變1片,是以視訊固定品質參數設為22、音訊q=0.5估算,大約一小時影片需要400MB,以D9的片子來算大約可以儲存21小時的影片,要裝入8片DVD的完整內容應該不是問題。

在下方的圖組中,可以看到Megui的畫質最為乾淨、銳利,其他兩者在不同顏色相接的部分,不是產生鋸齒、雜訊,就是邊緣模糊、不夠銳利。

▲由左至右分別為winMenc、Megui、格式工廠的畫質比較,請注意中央藍、灰色交接,以及下方黑、灰色交接的部分。(點圖可放大)

筆者個人覺得或許是因為winMenc所使用的Mplayer codec久未更新,因此效果不如其它兩者,然而格式工廠這種大眾取向軟體,可以調校的細節不如Megui豐富,或為了避免使用者嫌速度太慢,因此在許多動不到的設定偷工減料,犧牲品質換取轉檔速度。筆者真心推薦讀者換裝Megui,它雖然使用上複雜許多,但是品質和功能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延伸閱讀:

影片壓縮方式大比拼,為什麼壓成 VBR 會更好?

新手必學!相機影片格式大整理,播放、轉檔好用工具介紹

fawkes

太棒了!
受益良多。
最近想重新分離聲音與影像,
編輯完聲音後再重新合併成VOB檔。
這根本就是大力教授阿!
(為了避免影像重新取樣,感謝您!!)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13349-dvd-8-1-simple-tools-and-high-quality-advanced-skills-practical-for-you-to-see?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