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04文章更正
下面反白的部分當我沒說
因為講師給的答案應該有問題
=================================================================
最近Intel的活動還蠻頻繁的
參加了不少個 趁這個機會來介紹介紹吧
這次Intel Ivy Bridge遊戲效能體驗會主要是應對暗黑三這款遊戲的上市
不過聽說有很多人買了遊戲還登入不進去
話不多說 直接從簡報開始吧
首先登場的是”老貓” 好像是負責T客邦所有活動的樣子 每一場都看的到他
接下來是Intel的講師 (活動的休息時間一直被纏著問 會不會被問倒阿?)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TICK TOCK
TICK主要是製成的改進 TOCK是架構的革新
個人取向是桌上型電腦買TOCK的產品而筆記型電腦的產品買TICK
因為製成的改進 耗電量可以明顯地降低 所以對筆電的去續航力有很大的幫助
Ivy Bridge的規格表
教大家辨識這次Ivy Bridge的型號
最高等級的是i7 接下來是i5 然後是i3
數字部分呢 前面的3是指第三代Intel Core處理器
然後 帶K的是不鎖倍頻的版本 (要超頻的話要挑這種的 超起來很容易)
這張圖出現了很多次了 大部分的功能對多數人來講都是無感提升
個人認為 最重要的算是降低了功耗
畢竟這是對每個使用者都有所幫助 其他的部分大家不一定用的著就是了
(像我 想在HTPC的電腦裡塞顆4核心 但舊式的CPU功耗太高 實在是沒辦法)
這張圖說明的新製程與3D電晶體帶來的助益
電晶體的緊密排列有很多優點 每片晶圓可以切割出更多晶片
以下兩張圖出現的次數好像更多 不過對我來說沒什麼意義啦
(第一張是待機狀態 第二張是全速運作狀態)
CPU只要在正常的溫度範圍內工作就好了 有沒有省電比較重要
像這次4核心的TDP直接從95W降到77W 整整少了18W的廢熱
接下來要講解的是Intel越來越強的繪圖核心
看看那面積 感覺又可以多塞兩個Core核心進去 (六核心就是這樣子來的嗎?)
這次Intel的繪圖核心可以說是大躍進 不僅每個核心都增強 而且數量又更多了
若說我會想從二代換三代的最大原因
那無非就是Intel 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了
轉起影片真是飛快 光憑NV的CUDA加速 還是贏不了阿
不過支援Intel 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了的軟體不多
常用的訊連(做PowerDVD的那家) 有出一款叫MediaEspresso的轉檔軟體
雖說有支援Intel 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 但那軟體簡直是渣作中的渣作 奇爛無比
希望有更多廠商可以好好開發 使Intel 高速影像同步轉檔技術 可以造福群眾
看不到嗎? 我放大一點
兩組eDP? 誰告訴我那張主機板放了兩個DP 何況支援DP的螢幕也還不普及 真不知道這要怎麼用
最後的測試項目
對我來說 最重要的還是那個轉檔速度30秒比52秒
不過intel也真奇怪 條件都不寫個清楚 影片檔案格式和流量那麼多種 這樣我哪看得懂
要是這次可以得到i5-3570K 那我就來篇HD3000 VS HD4000的轉檔大比拚吧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SSD
說真的 要是電腦沒有SSD那可真是難用 用過一天SSD 終生都回不去普通硬碟啦
不知道Intel有沒有打造m-SATA SSD的計畫
現在越來越多筆電支援m-SATA了 不用多挖一個2.5”硬碟的空間就能大幅提升電腦的順暢度
(沒錯 是大幅提升 好像順了100倍阿 奇檬子好了1000倍有餘)
Intel SSD家族產品定位
高效能+低延遲+Intel高可靠度
效能:Intel的效能一直以來都是一等一的
低延遲:低延遲本身就是SSD的特性 這也是造就了SSD比普通HDD使用起來還順暢的原因
高可靠度: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誰都不希望隨便用用就壞了吧 Intel的SSD 耐用度可是有目共睹
反修率竟然只有0.1% 什麼都可以壞 但儲存裝置絕對不行
充滿回憶的照片 公司重要的文件 一旦壞掉 那這些資料可能就一去不復返
所以選擇可靠的SSD很重要 但定期備份才是最重要的事啊
(三大HDD廠商 希捷、WD和Hitachi 反修率是1.8~3.0% 而且最近希捷跟WD都在砍保固期限
希捷大部分從3年降為1年 WD則是從3年降到2年 這是對自己產品有信心嗎? 我可不這麼認為
日立的保固時間倒是沒有變更 猜猜520系列保固多久 長達五年阿 有沒有信心明顯可見)
下面是Intel 520系列SSD的比較表 感覺4K的部分好像打錯了
參照這篇
http://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solid-state-drives/solid-state-drives-520-series.html
Intel 520 SSD 120G與傳統硬碟的比較(注意喔 速度上來說 120G的版本還遠比不上180G)
但光看120G的版本就直接讓傳統硬碟看不到車尾燈 180G的就沒拿出來比了
附贈實用的小工具? 實不實用見仁見智啦
但下面那個 Intel 固態硬碟工具箱一定要裝 有裝! 有差!
就像吃感冒藥一定要配溫開水一樣 用SSD一定要配Windows 7比較好(你要裝在Mac也可以)
SSD的部分就到這裡結束 但我想說的是
你不想買什麼都可以 但SSD一定要裝 那絕對是系統順暢度的有感提升阿
=================================================================
接下來是CM Storm 是著名的Cooler Master的子品牌
專門生產超值的電競產品
首先為各位介紹的是CM Storm頂級電競耳麥”天狼星”的超值版
高靈敏度麥克風、雙材質耳罩式設計還有大面積的金屬結構設計
提供真實5.1環繞音效讓玩家聽聲辦位 敵方無所遁藏 看電影也可以有更真實的感受
功能很多 它有Cherry MX Switch、雷射雕刻鍵帽、防衝突鍵位(6Key rollover)、五顆專屬巨集鍵、
紅色LED全機背光設計、三種背光模式、多段被光亮度還附有兩組USB2.0擴充
(另加晶片 不用佔兩個USB孔位)
人性化界面、可程式化設計(可記錄五組)、直覺式巨集編寫(On the fly)、鍵位定義可變更設計、
皮殼烤漆處理、人體工學設計、可拆式護腕和抽換式線材
別的不說 光說這Cherry MX Switch+背光才3000有找 就可以知道他有多麼超值
有人體工學設計、直覺式可視DPI轉換、業界最高的8200DPI、五組可客製化設定、
下面是 CM Storm自製的軟體 有很多不錯的功能 但Mac不合用
以上是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
希望大家有看有懂 有錯誤的話請多多指教
=================================================================
題外話是個人關注的部分 因為最近想組台HTPC
為此 活動的休息時間纏住了Intel的講師許久
關於” ivy內顯到底支不支援4K*2K的解析度”
有幾點事情跟大家說明一下
1.之前雖然有問過 但今天在intel的活動又跟講師確認了一次
他說 HD4000支援4K*2K 但HD2500不支援
接頭一定要用DP或HDMI(線材的使用也要正確)
2.基本上 高ppi的產品會不會迅速冒出
就看這次WWDC蘋果的表現了
在這螢幕越做越大的世代
我相信4K*2K的器材降價很快的就會來臨(不過片源就不知道了)
日本已經在1080停留很久 下一步差不多就是4K了
3.在家用的方面 4K*2K在不管是投影大畫面 還是電腦的小螢幕
都差不多到頂了 在細下去其實看不出來(正常舒適的觀賞距離)
至於8K*4K其實還很久 也不太需要 所以電腦沒壞的話
應該可以一直用下去 用個好幾年
4.有人會想問 ivy解的動4K*2K的影片嗎?
那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尤其是軟解的部分也不成熟(所以設置很重要)
但可不可以? 答案是可以
四核心的ivy 可以軟解20M、40M和60M的4K*2K影片
但有沒有發現 台灣三大主機板廠商 在規格的標示都極不明確
甚至讓人懷疑根本沒測試 隨隨便便就標上去了
先來看看華碩 算是標明的最細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他的先不看 Intel表示 公版線路拉出去就是HDMI1.4(支援4K)
但華碩標了甚麼? 4K跑去哪了? 閒閒沒事還要多砍幾條線降版嗎? 怎麼只到1920*1200
還是說 根本沒有4K*2K的顯示器可以測試 然後隨便標一標就放出來
支援多 VGA 輸出 : HDMI/DVI/RGB/DisplayPort ports
- 支援 HDMI 最大解析度 1920 x 1200 @ 60 Hz
- 支援 DVI 最大解析度 1920 x 1200 @ 60 Hz
- 支援 RGB 最大解析度 2048 x 1536 @ 75 Hz
- 支援 DisplayPort 最大解析度 2560 x 1600 @ 60 Hz
接下來看看技嘉
1個D-Sub插座
1個DVI-D插座,可支援至最高1920x1200的解析度
* 此DVI-D插座不支援轉接為D-Sub的功能。
1個HDMI插座,可支援至最高1920x1200的解析度
1個DisplayPort插座,可支援至最高2560x1600p的解析度
標的也還OK 但跟華碩一樣 HDMI怎麼只到1920*1200 沒事又再砍線路了嗎?
還是說 還是說 要rev. 1.2或2.0才支援4K
最後來看微星
1 x HDMI 連結頭,最高分辨率達 1920x1200 @60Hz
1 x DVI-D 連結頭,最高分辨率達 1920x1200 @60Hz
1 x VGA 連結頭,最高分辨率達 2048x1536 @75Hz
還是一樣 HDMI怎麼只到1920*1200 三大廠一起砍線路了嗎?
還是說規格表一點都不重要 隨便標標就行 產品也是這種態度在做嗎?
糟 糕 透 頂 請用點心吧
=================================================================
我的報告到此結束
謝謝光臨 請留步
按個讚後 請慢走
要來回應一下,我是電腦王的編輯,不是掛在T客邦編輯名單內。
因此只要是電腦王所舉辦的王團活動或體驗會,只要是時間允許的話都會去幫忙
至於T客邦或PC Home雜誌所呈辦的活動,就不一定會出現了 XD
引述《老貓 iqmore》之銘言:
> 要來回應一下,我是電腦王的編輯,不是掛在T客邦編輯名單內。
> 因此只要是電腦王所舉辦的王團活動或體驗會,只要是時間允許的話都會去幫忙
> 至於T客邦或PC Home雜誌所呈辦的活動,就不一定會出現了 XD
知道囉
=================================================================
20140404文章更正
上面反白的部分當我沒說
因為講師給的答案應該有問題
=================================================================
大大寫得很用心啊
雖然照片不是最多
但有提供個人見解與分析
很有做學問的精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