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用語小常識: 景深 應用,利用 泛焦拍攝 有效捕捉動態畫面

編輯部

泛焦拍攝 可以將想要拍攝的場景預先納入景深範圍之內,節省拍攝時的對焦過程。泛焦拍攝又稱為「超焦距拍攝」,是景深的一種拍攝技巧應用。在「連動測距相機」文中曾經提到,泛焦拍攝可以將想要拍攝的場景預先納入景深範圍之內,節省拍攝時的對焦過程,提昇拍攝效率或捕捉動態畫面的成功率。其實泛焦拍攝不只可以應用在連動測距相機上,其它類型相機同樣可以使用。

泛焦拍攝的基本概念

景深是以畫面合焦點為基準,往前後延伸出的一段清晰範圍。當景深範圍擴大到無限遠時,合焦點後的後景深必定完全清晰,只要知道前景深距離有多長,便能知道整個畫面的清晰範圍起點,起點後方景物一定能落在清晰範圍內,這種拍攝方式就是所謂的泛焦拍攝。

 

景深表尺的應用

泛焦景深範圍可以透過公式的計算得知,但由於此範圍在不同鏡頭與光圈下都不一樣,實際拍攝時很難計算出來,有些廠商便在鏡頭上做出景深表尺供攝影者參考。以這支50mm鏡頭為例,它的景深表尺上可看到當光圈為F4(右端的4對準無限遠符號∞)時,左端白色數字為10m,表示10公尺以外到無限遠處的景物都落入景深清晰範圍之內;若光圈縮小至F8(8對準無限遠符號∞)時,左端白色數字為5m,便可知道5公尺以外到無限遠處在清晰範圍之內,依此類推。

廣角鏡在應用泛焦拍攝上可以說更具有優勢,只要稍微縮小一些光圈,幾乎很容易就將所有物體都涵蓋在景深清晰範圍之內,所以許多泛焦拍攝愛好者也喜歡廣角鏡。


▲ 50mm鏡頭的景深表尺圖。

 

無景深表尺的泛焦拍攝法

泛焦拍攝方式雖然好用,但目前許多鏡頭因為成本考量,都將景深表尺給取消了,該如何使用泛焦方式拍攝?比較精確的作法是查詢廠商提供的鏡頭資訊,其中會有不同光圈對應的泛焦距離,但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且不易記憶;另一個方法是選定一定距離外的對焦點自動對焦並固定下來,再縮小一點光圈,讓前景深的距離能夠延長。雖然沒辦法像景深表尺那樣精確,但八九不離十,一樣可以獲得泛焦拍攝的便利性。

泛焦拍攝對於希望拍攝畫面能夠全部清晰銳利是項簡便明快的作法,在實際應用上則需要稍微加以練習之後才能掌握得較好,若拍攝主題比較偏向長景深應用之攝影者,熟悉泛焦拍攝方式對於拍攝效率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 24mm廣角鏡泛焦拍攝結果。拍攝時將光圈縮至F8,由於作為前景的近處石頭離相機已在1.2公尺外,故畫面中每個部分都在景深範圍之內,拍攝結果每一段都清晰。

 

延伸閱讀

自動對焦的機制有三種 你知道嗎?

Canon EF 16-35mm f/2.8 超廣角變焦鏡 前後代比一比

隨身相機 街拍 人物 練功秘訣(上)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 最大光圈 與 最小光圈 哪個比較好?

本文同步刊載於 相機用語基礎知識:想拍出好照片,攝影人一定要懂的99個結構關鍵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15707-photography-terms-tips-depth-of-field-applications-use-of-pan-focus-shooting-effective-capture-dynamic-images?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