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大容量硬碟,你用什麼來存放資料?

bisheng

不少人手上都有好幾顆硬碟,甚至是多到可以大玩疊疊樂,撇開資料存取便利性不談,資料儲存備份規畫也是門工夫。除了大膽單碟使用不備份,著重儲存安全性的使用者,常見利用RAID來達增加可靠度,才能免得硬碟一命嗚呼之際,辛苦累積而來的資料跟著付之流水。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備份這檔事,又是如何規畫運用呢?

從先前消費採購行為投票文可看出,不少人的硬碟容量需求很高,雖然我們只設定採購目標容量單一選項,可想而知,打算購入多顆的或許大有人在。當時曾有讀者建議說「T客邦出個投票吧,買這麼大的硬碟都在裝什麼」,筆者認為答案你知、我知、大家知,這「不能說的秘密」就讓它維持神秘也罷。


大容量硬碟規格、保固整理,你想買多大容量硬碟? 一文的投票結果。

大家硬碟買回去都怎麼運用,是否會在意資料儲存安全性,還是抱持著高速寬頻萬歲的心態,資料隨硬碟升天也無所謂,反正再下載新貨就好了呢?!是,今天就來哈啦這話題,讓大家藉由投票與回文,分享你是怎麼配置儲存環境。(這邊說的安全性,是指資料備份、備援這檔事)

硬碟疊疊樂,壞了又何妨?! 

筆者試想,對於大而化之的人來說,哪需要管啥儲存安全性。有需要就買,手邊累積幾十顆不足以為奇,所有資料分散在各硬碟上。礙於一般機殼最多只能安裝4~8顆硬碟,儲存方式大致上兵分兩路,裝在機殼內的只放高存取率資料,其餘則是通通外接使用。每個人偏好的外接道具不一,有人願意砸重金會買多bay外接盒,有些人則是喜歡用硬碟座甚至是傳輸線,便宜而且有免安裝的便利性。

這種玩法的成本從數百到五六千元不等,雖然少了RAID機能為安全性加持,還是可以利用備份軟體傳輸複製到其他硬碟,構成類似第二道的備援機制。惟獨哪天放重要資料的硬碟掛點了,從備份硬碟撈回來的資料完整度,是決定在備份計畫密集度上。此外就算個把月才執行一次備份計畫,作業中少不了耗用些時間與系統資源,也是負作用之一。


▲插拔式外接和SATA轉USB傳輸線,單價最多1,100元左右,是最便宜的外接解決方案。

RAID貴在省事,效能是附加效益

進階點玩法,就是派RAID磁碟陣列機上場的時候了,和單碟塞到滿相較下,資料寫入同時即構成第一道備援機制,最為省時省事。現在中高階主機板晶片組普遍內建RAID機能,可以零成本達到目的,花費最多的是在硬碟採購成本部分。以多數人常用模式來說,RAID 1實際可用容量只有一半,硬碟成本相對來說最高。但好處是主機板或單顆硬碟掛點時,拔去別台電腦大多能順利讀取出資料,維護管理算是簡單。

組建RAID 1的硬碟成本比較高,因此有效容量是n-1的RAID 5,只需要犧牲1顆硬碟容量相對划算得多。只不過RAID 5資料存取演算複雜,主機板晶片組與便宜磁碟陣列卡,多屬於不軟、不韌的架構,寫入效能通常不濟。就算使用配備資料處理器的中高價位卡,雖然能改善存取效能問題,仍難逃硬碟壞掉進行資料重建半途中,別顆接著掛點而導致陣列崩的隱憂。

除了內接能動用到RAID外,現在也有為數不少的外接磁碟陣列盒產品,價格從3千多到上萬元都有。2bay機種可提供RAID 0、1、JBOD功能,3bay及其以上機種,大多可以自選RAID 0、1、5、JBOD功能使用。姑且不論架構設計優劣,這樣的外接大量儲存裝置,傳輸頻寬也相當重要。稍早前流行使用eSATA介面,近期則是開始流行USB 3.0,至於Thunderbolt則是有待觀察,這些規格的不同也會牽動產品價格。


▲具備RAID功能的外接盒,是懶得拆電腦的人最佳資料儲存幫手,只是單價不算低。

你怎麼用?

可列舉的應用方式相當多,以上只簡單提出幾種,免得過於累贅。總結來說,為構成安全的資料儲存環境,除了人肉傳輸複製到第2顆硬碟,使用RAID會更為便利。是否有用到RAID可做為第一層問題,再進一步就是硬碟內、外接的配置方式。筆者條例出幾個投票組合,這次先針對內、外接與使用RAID與否的簡單方向(可複選),讓大家來分享使用中或者是打算建置的組態。

延伸閱讀:

大容量硬碟規格、保固整理,你想買多大容量硬碟?

WD 新推出外接硬碟,USB 3.0、Thunderbolt 任你選,速度跟 SSD 有拼

新品快遞:Toshiba 也有 Hybrid 固態混合硬碟、WD 推 RE 企業硬碟

一張圖看遍儲存媒體耐用度,從類比到數位的儲存演進史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16926-buy-a-large-capacity-hard-disk-what-do-you-use-to-store-your-data?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