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底片攝影,除了報導與人文題材常見的黑白攝影,以及哥哥爸爸都愛用、看起來相當「正常」的一般彩色照片之外,擁有令人驚豔強烈色調的Lomography,可能是另一個大家會想起的名詞,也是許多人想要追求的影像表現方式。
買了一台LOMO相機,就能拍出濃烈、搶眼而鮮豔的色調嗎?並不是喔!這樣的色調並不是LOMO相機的專利,相對的,清淡的日系色調也不是日本出品的Natura Classica的獨門絕技。事實上,一張照片最後呈現出什麼樣的色調,其決定因素除了拍攝當下的亮度及光圈快門的設定之外,決定成色的關鍵其實是底片、沖片手法和最終負責沖洗底片的店家。
110型底片多為小型匣式包裝,適合裝在宛如間諜相機的110相機裡,還可以拿來當鑰匙圈,非常輕便、可愛!但是也由於底片面積太小,沖洗放大後成像品質與135或120底片比起來較差,而且可沖洗且掃瞄的店家也不多,因此攝影新手若要使用它,可能要先考慮一下。
120型底片適用於中幅相機,其膠捲形態瘦長,底片包覆在印有底片品名的保護紙內,一捲可拍12張,其大小依感光面積有分為6×4.5、6×6、6×7、6×9、6×12等,我常用的Holga GCFN和Rolleiflex就是需要裝上120底片才可以拍攝,拍出來的大小為6×6。如果使用其它相機拍攝成6×9片幅大小,則大約可拍8張。由於底片面積相當大,因此沖洗、放大後的影像比另外兩款底片更為清晰、細膩,但相對地要付出的「代價」也更大,因此練習拍攝時,我們一般多使用135型底片,對荷包友善一些。
135型底片是市面上最普及的一款,也是大家最熟悉的底片形式,數位相機中所謂的「全片幅」就是依照這種底片的規格所制訂而來。還記得小時候爸媽用過的傻瓜底片相機嗎?裡頭裝的底片就是135型底片,一捲可以拍24∼36張。不過,雖說底片殼上印著只有36張,但拍攝時往往可以拍到37∼39張,看你的運氣!由於最為普及,135底片通常種類最多、便宜、容易取得,能沖洗並掃瞄的店家也最多,可以說是攝影新手與老手均「老少咸宜」的底片。
我們現在對底片的認識大多是捲筒狀的膠捲,這是由柯達(Kodak)公司所開發出來的形式。依據片幅大小,我們可以將底片分為110型、120型和135型。
為什麼會有這些號碼呢?這是因為,柯達公司從1901年出售第一款底片(101型)起,便依據開發順序,將不同規格膠捲編以三位數的號碼,110、120底片即是因此得名;但135底片則是從35mm電影底片演變而來,才給了它這個編號。
說出你心動的底片機,蘇若涵親筆簽名書帶回家
親愛的捧油們,看完攝底片 重度迷戀的文章後,有沒有燃起你對底片的興趣呢?現在請啟動你的手指,對這篇文章按下「分享」或「讚」,並發揮你的創意,並用facebook或T客邦帳號在本篇文章回答「你最喜歡的底片相機」,就有機會拿到《攝底片 重度迷戀》作者 蘇若涵的親筆簽名書!
活動期間:2011.04.29~05.06 pm12:00止
開獎日期:2011.05.06 pm15:00 於本文公佈得獎者
名額:1名
範例:我最喜歡的底片機是「Minolta TC-1」。(「」處請自由發揮!)
得獎名單:
- Jeff Lin (因未回覆得獎訊息而喪失獲獎資格) → 夏俐絜 (なちゃん)
(後面還有用感光度來認識底片!)
在分享常用的底片款式之前,首先我們要先搞懂底片上那百位數字的含意。底片以感光度(ASA/din/ISO)來分別,傳統底片常見的感光度分為25、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等。感光度越低,則所需曝光時間越長,但顆粒也越細膩,適用於光線較充足的環境,譬如說,白天出遊可使用ISO 100度的底片。若光線不足,則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如果有三腳架的輔助,較能避免因為晃動而模糊。
反之,感光度越高,對光的敏感度越高,所需曝光時間越短,但顆粒也越粗;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搭配較高快門速度來使用,適用於動態攝影。而在光線較不足的地方(例如室內或夜晚),則可以視情況使用ISO400、800或1600的底片來拍攝,即使沒有打閃光燈,仍可以順利拍攝眼前景象,但曝光時間會隨著現場的光線多寡而長短。當然,也有人就是為了高感光度底片明顯的顆粒感刻意在白天使用它,可以拍出相當特殊的影像風格。
▲黑白負片拍攝的影像階調細膩、豐富,會隨著感光度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顆粒感。
「請問你是用什麼底片?」是許多人看過我的作品後的問題,但在我分享常用的底片之前,我想先破解這個迷思,就像我一開頭所提到的,影響最終色彩的因素很多,意思就是說,假設所有拍攝條件相同,即使兩個人用了同一種正片,同樣用正片負沖沖洗,由於送去的沖洗店家不同,最後的顏色和質感就會大不同。我也曾自己實驗過,將同一捲底片分別送到兩間不同的沖洗店,最終的影像色彩很明顯不同。所以,以下的常用底片分享所提到的色彩,只能供參考用,唯有一一的嘗試才可以找到最合自己意的底片和沖洗店家。
底片真的是很奇妙的感光材料,它可以發揮的空間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大。如果你曾走進暗房,你就會知道,即使每種負片有各自的特性和色調,耐心地調整濾鏡值的比例,同樣的照片用不同種的負片也可以洗出同樣的效果,其實Photoshop等影像編修軟體就是從暗房衍生出來的便民科技喔!
除了片幅之外,我們還可以依據底片所使用的感光劑及顯影劑,將之概分為常用的彩色負片、彩色正片、黑白負片,以及在台灣相當罕見的黑白正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底片,例如電影底片、對光線十分敏感的紅外線底片等等。由於特殊底片的使用難度較高,建議等熟悉底片的使用後,再來涉獵這些特殊的底片會來得比較得心應手哦!由於每種底片有自己的特性,用久了,自然就可以找到自己最滿意的色澤;當然也要找到最適當的沖洗方法。如果沒有辦法自己手工放相,可能就要多嘗試幾次,找到理想的合作沖洗店家才行。
▲彩色負片拍攝的影像,畫質細膩自然。
彩色負片:可以說是我們最常用的底片種類,依正常方法沖洗的話,所呈現的色彩和我們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曝光的寬容度大,底片上的影像呈負像。由於它是最普及的底片種類,因此沖洗最為方便,選擇性也最大。
彩色正片:也就是俗稱的「幻燈片」,若是依正常的正片正沖的手法,從底片上的正像即可直接看到色彩。雖然曝光的寬容度小,顏色卻比彩色負片來得飽和,沖洗也算方便。若是你喜歡令人驚豔的強烈色調,你需要用正片負沖的手法去處理底片,簡單地說,就是用沖洗負片的藥水來沖洗正片,沖洗出來的結果呈負像,顆粒較粗,飽和度和反差較大,色偏明顯。如此重口味的視覺饗宴往往會讓人著迷,我就是拜倒在它裙擺下的其中一位。不過正片負沖由於會污染藥水,願意這樣做的沖洗店家不多,送洗前要特別留意。
黑白負片:雖然也是負片,其成像原理卻和彩色負片不同,使用的顯影劑當然也不一樣。相同的是,黑白負片同樣擁有相當大的曝光寬容度,在底片上的影像亦呈負像。由於黑白負片須要以人工沖洗,所需時間較長,也需要一定的沖片技術,才可以穩定呈現你所攝下的成果,因此在沖片上的選擇性較彩色負片少。但如果有志於手工放相,卻是相當適合的入門基本款。
黑白正片:生產的廠商不多,在台灣更是十分罕見,不論是底片或是沖洗藥劑都很難取得,許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這樣的底片種類存在,因此不多做介紹。如果真的有興趣,網路上也有人分享黑白負片沖洗成正片的方法,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搜尋、參考。
▲彩色正片拍攝、正片負沖所得的影像,色彩強烈濃郁,會隨著底片的不同產生不同程度的色偏。
延伸閱讀
小百 外拍 心得分享:哪款 底片 拍攝 人像 最合適?(上集)
我不想跟別人一樣!替 LOMO 相機 挑款獨特的 相機包 吧
史上最難搞的底片: Impossible(Polaroid) PX70 FF(上)
Jennifer Su
Jennifer Su=蘇若涵,傳統相機和膠卷是最好的伙伴,2010年榮獲法國PX3攝影大賽非職業組婚紗人像組第一名,多次參加國內外攝影展,擔任各大院校及Lomo大使館講師
看更多文章
Cherie x Jennifer Su Photography
本文同步刊載於攝底片‧重度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