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一整個多P大混戰結束,開始做總結。如下圖,左邊與右邊有甚麼不同呢?有人看到左邊比較快就說是SATA3,右邊是SATA2,但是我看4K的讀取差了好幾個數量級,這樣就知道左邊是固態硬碟,右邊是傳統硬碟啦。其實最上方的連續存取,兩邊只差了3~5倍,但越下面差距越大,一般電腦在實際應用的時候,除非是copy影片檔案或者是磁映像檔動輒500MB、一兩G那種大檔,大部分的運用都是小檔案居多,所以IOPS重要性要比傳輸率來的重要,甚麼是IOPS,就是攻速,打的越快,傷害力就用高阿,SSD沒有傳統硬碟的機械動作,IOPS當然比較快囉。
由左上而又下依序為 v300、hyperx 120G、hitachi 320G、hyperx 90G,可以看出傳統硬碟落後SSD,而三顆SSD又多在伯仲之間,在小block的傳輸速率v300卻是最快的,直到512時才逐步被趕過去,這證實只要是LSI SandForce 的控制晶片,表現就極為不俗,實際運用在桌機上速度更為驚人。
▲ HyperX 120G + ASUS P8H77-M (SATA3)驚人的表現!
▲ HyperX 120G + ASUS P5P43TD(SATA2)不俗的表現!可以看到除了512K與Seq的讀取無法突破SATA的極限(約266MB/S)之外,在4K部分不會太過於糟糕,所以其實如果主機板是SATA的人,更換Hyper-X也是能有很大的效能精進。
這幾天我實際使用上的確如此,迅速的兩秒開關機,比之前我使用傳統硬碟或者v100的SSD,感覺上滿明顯的快很多,若加上若傳統硬碟使用久了,資料放置在內外圈,讀取頭需要更多的seek time,或者造成快取命中率下降,都會上Disk I/O越來越慢。所以現在我都推薦朋友換裝SSD當系統碟,然後買一個高容量的外接式USB3.0的傳統硬碟機,這樣搭配使用兼顧移動性以及效能。當然若要問我推薦買哪一個牌子,當然只有Kingston囉!
手頭邊沒有用過i社的SSD,以3000價位的330系列,官方給的讀寫數據都比Hyper-X慢,甚至讀取跟V300差不多。參加過O社的研討會,也有寫
心得文(http://optical-comm.blogspot.tw/2013/05/ocz-vector-ssd.html)以同樣為主控制器晶片也是LSI SandForce 的Vector系列128G作比較,官方給的讀寫數據 550/400,似乎寫入慢一點,不過保固都是五年,比hyper-X多...!
至於P社的SSD,我朋友上個月被店家推薦一顆M5S 128G,因為寫入只有200MB/S,故實際使用上來沒有Hyper-X快,我拿HyperX去我朋友的新電腦跑數據時,他被Hyper-X的開機速度嚇到,後悔沒有加個三四百買Hyper-X。
以上是依據3000左右價位的來分析SSD,C/P值最高可以考慮v300,一般我幫朋友升級舊筆電會買v300,畢竟可能只有Sata1,Sata2。若要求高效能的新機我會推薦Hyper-X。
當然如果是想要五年保固可以考慮O社,但相對價位較高,要考慮是不是值得用五年。
超過4000元檔次或者用更高階的主控制器的企業級SSD就另當別論囉,我聽完OCZ的研討會覺得企業級的可以考慮O社。
當然Kingston換修方便也是一個考慮點。
但我觀察各容量的價位 發現主控制器的成本居高不下
30G NTD15xx
60G NTD18xx
120G NTD28xx
這個不像記憶體的記憶體控制器內建在主機內 模組只需要顆粒
或者TF卡 直接插在USB上
我在想未來SSD普及之後,有沒有可能,
SSD的主控直接坐在主機板晶片組上,或者CPU裡面?
1. 免重灌!用IRST將系統輕鬆升級成RAID 0架構
2. SSD調教實戰
3. Kingston官方網站
4. Kingston Blog
5. Kingston粉絲團 @ Facebook
8. Kingston DataTraveler 109 8G 隨身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