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Google 塗鴉:CSS Sprites 的原理

黑眼bobo

蝦米!今天都過了一大半還來講解Google塗鴉衝蝦米?很多人可能都已經欣賞完今天的瑪莎葛蘭姆117歲誕辰動畫,關於她為什麼會動起來,其實並不是用以往常見的GIF動畫製成,背後也有一些好玩的背景知識,且聽我們娓娓道來:

如果我們以滑鼠右鍵來點選瑪莎女士的圖片,找到的只是一張她靜止不動的「起手式」而已,你得進一步查看原始碼,或者透過加裝Firebug擴充套件的Firefox瀏覽器(Chrome也有Firebug Lite)來找出其他的隱藏圖片,以及控制他們的程式碼。用Firebug解析會比較簡單,所以我們就用它來當小柯南。

▲在瑪莎的圖片上按右鍵>檢視圖片看看。

▲結果只有一張靜止不動的起手式,看來另有玄機。

▲安裝Firebug後,只要按右鍵>觀察元素,左下視窗就會彈出對應的原始碼。

Google首頁雖然簡潔,裡頭的原始碼也不少,透過Firebug便可直接跳到剛剛瑪莎的起手式圖片位置,這張graham11-hp-start.png的前後除了超連結的<a>標籤,再上一層還有一個<div>標籤,也就是被<div id=”hplogo”>和</div>包起來的,都是和瑪莎跳舞圖片相關的物件。

了解這一點之後,再往超連結關閉的</a>標籤往下看,會有一大串像這樣的圖片元件:

<div id="hplogo0" style="left: 307px; top: 48px; width: 88px; height: 89px; background: url("logos/2011/graham11-hp-sprite.png") no-repeat scroll 0px 0px transparent;"></div>

這些圖片從編號「hplogo0」一直遞增到了「hplogo154」,總共有155張,除了編號和其後的座標相關參數不斷微調之外,其中的「background: url("logos/2011/graham11-hp-sprite.png")」這一段是完全不變的,這是為什麼呢?把「logos/2011/graham11-hp-sprite.png」這張圖接到www.google.com網址後面,相信聰明如你一定可以馬上想到答案。

 

▲在瑪莎的圖片上按右鍵,再按「觀察元素」。

▲在起手式的圖片下方會有一大串後續的「分鏡圖」。

▲在網址列輸入www.google.com,再貼上logos/2011/graham11-hp-sprite.png就能看到隱藏版大圖(看原圖)。

發現了嗎?瑪莎跳舞的動畫,簡單的說就是把各個動作(frames)畫在同一張大圖上,再透過不同的座標和位移參數,串成一幅連環動畫而已。這時候好學的朋友舉手發問了:「為什麼不畫成一堆小圖,而是全部拼成一張呢?」這是因為你的瀏覽器每載入一張圖片,就會提出一次HTTP request,155張就是155次,在背景載入一張大圖,透過參數去變換它,會遠比傳155次request有效率得多,這樣的做法就叫做CSS Sprites。

Sprites這個字也相當有梗,喜歡研究遊戲設計的人應該會略知一二,在硬體資源有限的遊戲時代,比方說紅白機裡的瑪莉歐,會把瑪大叔所有的動作:跳躍、走路、蹲下等等拼成一張大圖,然後預先載入記憶體,再根據程式的指示秀出相關的部位。所以如果你在Google裡搜sprites,可以找到不少懷舊遊戲主角的各種姿勢圖片集,甚至有人已經幫你剪接成GIF檔,可以在論壇裡的大頭貼秀一下。

▲這是Google圖片搜尋Sprites的結果。

沒錯,這跟CSS Sprites做的事完全是異曲同工。而後期由於3D繪圖的盛行,Sprites也可以延伸解釋為將2D點陣圖片嵌入在3D場景的技術,回想一下你是不是曾經在遊戲場景裡看到一棵樹或一朵花,走近之後發現只是「紙片樹」或「紙片花」,那就是Sprites了。

當然啦,T客邦網站也有活用到Sprites的技術,你也找到了嗎?(Oops,好像完全沒提到瑪莎女士,再見)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2258-today-google-doodle-css-sprites-principle?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