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印象中的電腦應該是甚麼樣子呢?大大的黑鐵殼或是白鐵殼?那迷你電腦又是甚麼樣子呢?其實這是一個滿有趣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要看身處甚麼時代,首先,若是在二戰時期,電腦應該長這樣.......
ENIAC~1942年的第一代電腦,整台有一個房間這麼大!(攝於加州矽谷電腦博物館)
到了1977年之後Apple II誕生,新時代的電腦出現了,若跟ENIAC比,這絕對可以稱為迷你電腦 (攝於加州矽谷電腦博物館)
1980年代的Belleville PC誕生(只有螢幕跟鍵盤,主機在下面的櫃子裡,主機包含有音效裝置,還能外接的掃描器與印表機),採用的是Intel 8080處理器,時脈只有2MHz!(攝於加州矽谷電腦博物館)
到了1989年,大家熟悉的486電腦出現了!而這個形態的電腦也跟我們目前印像中的電腦差不多,白色鐵殼,裡面藏著硬碟與主機板 (攝於加州矽谷Intel博物館)
為了拐大家看文章,所以前面放了一點骨董照吸引大家XD,再來就要邁入正式的主題了。剛剛講到電腦應該長什麼樣子其實是根據時代在演變,而現在所謂的迷你電腦其實也就是之前 Intel 在2012年所推的NUC (Next Unit of Computing)次世代電腦,到目前已經越來越多廠商在這上面有所著墨,這次很幸運又被T客邦選到參加『Intel迷你PC應用新時代』的活動,所以就有這篇文章的產生,再來就是看看這次活動有哪些有趣又實用的內容囉~
活動的一開始由美麗的主持人開場,不得不說這是近期碰到最美的主持人之一!
這次的體驗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先由Intel的代表先簡單的介紹一下迷你電腦的發展,第二階段是以商務面為主題,第三階段是以室內空間的收納為討問的主題,最後一個階段是以應用娛樂為主。
開始先介紹了迷你電腦的發展,在Intel的力推下,從2012年開始迷你電腦在市場上逐漸增加 (點圖可放大)
現在各大廠幾乎都有出迷你電腦,而且各種主流的作業系統的機種都有
再來介紹的是迷你電腦可以在不同的產業中使用,從商業金融一直到教育與製造業都可以使用 (點圖可放大)
去年推出的智慧電腦棒(電視棒)在市場上獲得不錯的銷售成績,今年很快二代版本也即將推出 (點圖可放大)
智慧電腦棒可以取代很多基本的電腦需求,簡單的多媒體娛樂到一些智慧型看板都可以取代目前比較大型的PC,不僅省空間也達到節能的目的 (點圖可放大)
接著也分享了全球牙醫診所的實際應用情況,用迷你電腦取代傳統的電腦,省去了很多櫃台空間,讓看得到與看不到的空間都是很整齊的狀態 (點圖可放大)
迷你電腦體積雖然很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播放4K影片也毫無困難
以Lemel的迷你電腦產品線來說共有三種選擇,從最小的S.PC電是棒形式到具有多個連接port的V.PC與效能與桌機相仿且具有擴充的Q.PC,可以依照效能需求做選購
現場展示的S.PC,基本上與上一代的電視棒設計類似,內建32GB的eMMC、2GB RAM、wifi與藍芽,並具有HDMI的公頭,可以直接插上電視或是螢幕的HDMI孔,若是有散熱需求或是HDMI孔附近太窄,也可以使用延長的方式接出來
S.PC 本體採用micro USB的方式供電,而且還可以使用行動電源供電,在電源的使用上相當靈活,本身有一個USB孔,可以接隨身碟或是鍵盤滑鼠組
電源以及散熱孔,因為採用的ATOM Z3735F的CPU,所以本身不需要風扇也不容易過熱
V.PC 與S.PC主要的不同的是採用 Intel celeron 處理器其餘部分2GB DDR3 記憶體,32GB eMMC記憶體,Wi-Fi/藍牙都是相同的
V.PC 的體積也是相當迷你,尺寸約135 x 83 x 40mm,長寬大約是巴掌大而以,底下還有標準的VESA鎖孔,可以直接鎖在螢幕的後面,很適合商店的收銀系統使用
V.PC具有3個USB孔,2個USB2.0與1個USB3.0,周邊設備的擴充上會比S.PC來得更容易一些
V.PC同時也具備VGA/HDMI兩種不同的連接孔,可以更有彈性的選擇輸出的方式,除了內建wifi以外,也有實體的RJ45網路接孔,可以確保網路的連線品質更佳的穩定
在迷你電腦系列中效能最強大的就是Q.PC了,最新的Q.PC採用第五代的i系列處理器,分為i3-5010U雙核心搭配HD 5500顯示功能與i5-5250U雙核搭配HD 6000顯示功能兩種版本,搭配的是Win7 Pro 32位元的系統,內建4GB RAM與120GB SSD,同樣也具備有wifi與藍芽
可以看到Q.PC的內部,RAM記憶體的部份有標準So-Dimm插槽,SSD使用的是M.2,零組件都是與一般主流機種通用,不用擔心日後的升級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Q.PC的內部,可以清楚看到主機版本身就像是標準的主機板的微縮版本
Q.PC本身共具有4(前2後2)個USB 3.0的連接孔、 RJ45網路孔、HDMI與一個Mini Display,底部一樣有VESA鎖孔,可以鎖在螢幕背上
Q.PC的上蓋採用防脫落的螺絲設計,這點也相當貼心,防止打開上蓋的時候螺絲不小心掉落
Jim介紹完了基本的迷你電腦應用之後,第二階段是以商務面為主題,請到的是前線媒體的謬大為說明迷你電腦在行銷的應用 (點圖可放大)
電子看板現在在路上越來越容易看見,迷你電腦的輕巧體積藏在KIOSK或是電子看板裡面就相當適合,用迷你電腦來播放電子廣告除了內容可以一直變換之外,其實還可以追蹤廣告效果等等,比起過去傻傻的執行自動輪播更能精準的掌握客群做有效的廣告投放,而迷你電腦就可以做這樣複雜但又精確的任務 (點圖可放大)
前線媒體他們現在準備投入使用的機種就是Q.PC,因為電子看板需要肩負即時分析以及記錄廣告的數據,所以會採用效能更為強大的Q.PC系列來做這樣的計算 (點圖可放大)
~~~~中場休息~~~~
第三個階段請到的是漂亮家居的張立德分享迷你電腦在居家空間中扮演的角色,過去很多3C的發表會請到的都是3C的達人來分享,這次請到的是具有設計背景的達人來分享不同的3C體驗,算是相當不錯,科技的本質就是要改變人類的生活,比起硬梆梆的科技數據,這類的內容其實更為實用,讓3C這種冰冷的體驗會多了一些人文與藝術的氣息!
過去往往會因為電腦的體積跟顏色造成整個空間視覺上的破壞,對於室內設計師來說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而迷你電腦正是這個長久以來的難題解決之道,現在只需要一點點的小空間就可以把主機藏在螢幕後面或是小的儲藏格中,也不會破壞整體的設計。或許很多人已經習慣家中放了一台大電腦在螢幕旁或是櫃子上,但對於很講究設計的人來說那個大大黑黑的鐵盒子簡直是芒刺在背。其實我還滿了解他們的痛苦的,因為我大學念的是資訊,後來又拿了藝術碩士的學位,所以我很了解工程師與設計師兩者思維邏輯的不同XD。(點圖可放大)
先大概的介紹一下迷你電腦,當然~這是不可食用,但是卻很實用喔!
鄭蛋蛋分享了他在還沒有迷你電腦時代的使用經驗,一直到迷你電腦出現之後使用習慣上的改變。其中有提到一個大家常遇到的問題,這幾年很流行使用mircast電視棒搭配手機使用,但其實使用者體驗算是滿差的,因為無線傳輸會受到速度與電波的干擾,所以傳送畫面的品質不是很穩定,常常會lag或是聲音畫面不同步,而用迷你電腦因為是直接連在螢幕或是電視上,所以就不會有這種畫面停頓的困擾,我想這點應該會相當吸引喜歡看影片的人。(點圖可放大)
總結~迷你電腦適合哪些人呢?新世代宅男!(其實好像就是我XD)
最後~Q&A時間與抽獎活動,嗯.....每次抽獎都沒我的事,沒中過XD (點圖可放大)
真的是最後~~~給有乖乖看到最後的鄉民福利~再補上兩張美麗的主持人照片XD (點圖可放大)
活動心得:
雖著智慧型手機與平版電腦的崛起,上網已經不太需要個人電腦了,所以這幾年個人電腦的應用面也慢慢的開始逐漸的改變了,迷你電腦也是這改變中的一環,把過去需要放在桌面上的大鐵盒縮小到只比隨身碟大一點,電腦也不再是一個龐然大物,也可以低調的藏在不起眼的角落,把電腦家電化,在過去人們認為電腦使用的地方不是辦公室就是書房,但慢慢的家中的電視也可以變成電腦。大部分的正規電腦效能往往都過剩,一般人平常也就處理文書與帳務而以,根本用不到這麼大的效能,若是只有一般文書需求的小辦公室或是商店,迷你電腦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以省去很多空間,更重要的是省下很多預算!
現在的迷你電腦可能效能還跟正規桌機與筆電有一點距離,但相信不用多久很快就能再度逼近的。既然能電腦從一個房間大逐漸的縮小到現在的巴掌大,相信下下一個世代的迷你電腦可能又會以另一種型態的樣貌出現。現在除了讓我們驚嘆科技的進步外,也讓我們一起繼續期待著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