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有些不一樣開箱方式
這次參加這個活動,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台設計很特殊的迷你電競機,也因為一些關係,當了很久的富奸,這篇開箱文從九月初一直延到十二月。當然這台微星科技的NightBlade Mi是系列中最高階的(CPU是i7,顯卡是NIVIDIA 970),許多開箱的內容,前人都開箱過了,連幾個平面/網路媒體都開箱過了,內部也都都拆解完畢,做了很多細部的報導,主機板晶片升級的訊息也都發佈了(Nightblade MI2新推出,USB3.1),如果還做一樣的事,那就少了玩這台機器的樂趣。
這台Nightblade MI,主要的目標客戶是休閒級到核心玩家,重度核心玩家有多顯卡的需求,就不太適合。
當然,這台有獨顯的Nightblade MI不是只能拿來玩GAME,本次開箱會從MIS人員的評點來出發點,如果這台以電竸為主要訴求的機器可以拿來當繪圖工作站,不僅省空間,還可以放在桌面上,最重要的效能不含糊,不需要像之前弄了一台弄多路顯卡的主機這麼辛苦,加上原廠的保固,節省了資訊人員在構思繪圖工作站的困擾。
2015台北資訊月 SG介紹的這是這台NightBlade MI
外觀照片
外箱整體質感相當的不錯,NIGHTBLADE MI正式登場
正前方左側,為了空間設計,採用了薄型化光碟機(Slim Type),與筆電相同的設計。
前蓋(面板),還是做出金屬髮絲紋的質感,相當用心(Nightblade MI 2是石紋,不是髮絲)
右側:電源開關(指示燈),硬碟灯(尖端部份)、2個USB3帶快充功能,及耳嘜孔
內部照片
有道是外行看門道,內行看熱鬧,品牌電竸機體積設計越來越小,是不是能滿足玩家的效能需求,兼顧擴充,這個就非常需要有功力了。這麼小的空間中,散熱做不好,效能不可能會好,所以散熱的能力,決定了系統整體運算的效能。
正上方來一張 可以看到系統碟SSD(2.5吋)和2個資料碟(3.5吋),擴充槽
可以擴充2顆3.5吋的硬碟,在出廠時,就已經安裝好一顆,使用者可以再擴一顆。
高階顯卡NVDIA GeForce GTX 970透過轉向板,讓顯卡的風扇對向側邊的散熱孔
拆下來的顯卡,背面可以看到型號是MS-V316 製造日期是今年5月
規格是GTX 970 採用的是4D DDR5 用的不是標準時脈,而是OC版本
鼓風扇座拆下來之後,看到2根複合式熱導管,這種熱導管效率很好,印象中在某些塔式散熱器中有見過。
看起來相當的粗裝,經過量測,是8mm的管徑,可以有效的將CPU的熱帶出。
熱管的角度很特殊,可能還要特殊開模,才有辦法彎成這種角度。成本啊!
顯卡轉向卡卡和鼓風扇是做在一起的,結構也很特殊。又是另一個成本支出。
內建無線網卡和藍牙模組,由Intel提供,旁邊就是記憶體模組
快充測試
既然系中有提决快充功能,先來測一下快充好,快充一共做了2次測試。
第一次使用的是APC的5200 mAh Power Bank。
第二次拿小米電源18000mAh的容量,兩個品都是採用TIi德儀的控制晶片。
用小米電源(18000mAh)做第二次快速充電時,電流只剩下1.19安培,電壓下降到剛好在下限4.75v。
因為充電曲線的關係,需充電一段時間才會到達最大電流,兩顆行動電源,都放到沒電才進行測試,充電五分鐘後才拍照,數據才會有參考價值。
穩度度測試
使用了幾套軟體來燒機,NightBlade不負眾望,每個測試都完成,穩定度沒有問題。
OCCT連燒1個小時,沒有問題(待機5分,燒60分,降溫5分)。
軟體測試
這測試的軟體是3D Studio Max 2016 / Cinema 4D,原本還要跑一下CAD/CAM業界常用的SolidWorks,但是因為時間的因素,我只測了前2套。
最新版的3DS Max 2016,有SSD的加執,執行啟動非常的順暢。
先前的機器大約一個小時完成的渲染,在這台機器上,大約50分鐘就可以完成。
開啟其他的3D模型,也是輕鬆簡單,多角度旋轉,沒有任何的問題。
安裝好Cinema 4D,先進行更新,才能確保測試的穩定度。
刺客教條的模型也沒問題,當然Cinema4D最強的動畫製做,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完成相關的測試。
前面3D Studio Max 2016測試起來沒有問題,Cinema 4D有了顯卡和CPU的加持,動畫製作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才是。
關於遊戲
這台機器的設定,是拿來休閒使用的,當然微星科技在這方面下了非常多的功夫。打開Gaming Center可以進行相關的設定。
工作模式的切換 在這邊可以輕鬆設定顯卡超頻,顯示/音效等設定。
可以將有線網路,變成無線網路,分享給家人(透前面Intel無線網卡)
其實,系統中有許多訊息,在這裡都可以看的到,不用另外裝軟體。溫度,CPU/顯卡負載
前面有說到一個鼓風扇,應該是工業級的,軟體很體心,常用模式都設定好了。
各種風扇運轉模式,還可以自定模式,簡的來說,MSI GAMING CENTER整合了各科功能需求,把最大的控制權,交給玩家。
再來一定要講一下音效裝置,NightBalde Mi,採用的是Nahimic的音源方案,因為我沒有拆光光,看不到那個晶片,就來介紹軟體。
軟體會自動偵測播放裝置支援,如果不支援,就無法得到比較好的音效。
如果要做實況,內建的XSplit Gamecaster和Nahimic晶片做好了相關的整合,可以簡化實況主的設定。
Nahimic音效晶片,因為我手邊沒有適當的設備,且在一般模式下無法測試(玩Game 才有感啊),所以沒有測,但是可以介紹一下,這個晶片,對於高阻抗的耳機(300歐姆以上),而且在高階的射擊遊戲中,就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這個Nahimic方案的音效明顯的優勢。有人跑的腳步聲,炸彈丟過來的聲音,都可以透過這套音效晶片完美詮釋。
小結
NightBlade MI這台主機,就是設計來進行休閒娛樂的,顯示卡很高階,音效方式也很不錯。10公升的主機來說,在散熱和擴充上,可以看的出來MSI非常的用心。
優點:
1.10公升等級的電腦來說,效能能有如此好表現的不多。
2.外觀設計相當的用心,一整個就是龍魂的Gaming風。
3.擴充性很好,可以再擴充其他的硬碟。
4.電竸/繪圖性能強大。
5.Win10支援DX12效能強化很多,對於玩家來說,有不錯的吸引力。
6.硬碟擴充能力,也是同級電腦中少有的。
缺點:
1.電源供應器只有350W,沒有辦法擴充更高階的顯卡。
2.電源供應器只是銅牌,並不是金牌效能,算是比較可惜的。
3.電源配置留的Buffer太少,滿載時,機乎是全速輸出,PSU掛的快。
4. USB快充電壓低到4.66V,低於USB電壓的規範。
5.主機版晶片採用的是B85,不是H或是Z系列的晶片。
因為這麼小的一台Gaming主機,要做到這麼好的效能,散熱和擴充上也下了非常多的功夫,因為採用的散熱,都不是一般的市售品,成本自然壓不下來.。現在Nightblade MI 2也將上市,如果模具仍大部份沿用,成本應該會慢慢降下來,畢竟不能又要馬兒好(空間小),又要馬兒不吃草($$)。
Nightblade MI 2,規格不只提升,前面板的部份也有修改,有吸睛。
最後,要感謝微星科技和T客邦提供這次的開箱機會,中間一些狀況,也算是排除完成,讓我可以當富奸這麼久,也算是比較特殊一點的經驗。
引述《郭秉璁》之銘言:
> 那台車是mustang吧!XD
這是一個免費的cinema 4D的模型
作者沒有詳細說明
對不起,此篇回應已被標記為垃圾,內容只有管理員可見。
那台車是mustang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