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特色的Arc Keyboard在台灣開賣了,曲線造型兼具人體工學的舒適感,輕巧的體積則是能隨身攜帶,還有貼心的磁鐵凹槽收納Nano接收器,小編也實際用Arc Keyboard撰寫本篇文章,親自告訴大家使用感受;此外也找來好對手Apple Keyboard一較高下。
Arc Keyboard重點規格:
60%按鍵配置的鍵盤並不多見,自從微軟推出Arc Keyboard以來,也受到不少松鼠們的矚目,國外推出許久後終於在台灣正世上市(迷之音:我想要英文印刷鍵盤啊~)。採用2.4GHz無線傳輸技術,搭配一組nano迷你接收器,電力來源為2顆AAA(4號)電池;體積輕薄、重量不到500公克,適合搭配平板裝置、小筆電隨身攜帶。
Arc Keyboard不是隻傳統造型和按鍵配置的鍵盤,曲線造型除了帶來視覺效果外、也可視為人體工學的設計,打感相當微妙,初次使用需要花些時間適應。鍵盤類型採用近年熱門的孤島式鍵盤,不過鍵帽還是用上楔型切割設計,鍵帽尺寸13mm,表面為磨砂材質,印字則是油墨印刷;按鍵種類為剪刀腳薄膜式架構,按壓力度適中偏重一些,比起薄膜式鍵盤按壓力道稍微大一些,回彈力道足夠,是筆者喜歡的打感。
▲從背面可看到漂亮的曲線設計,讓筆者想起10年前買的Microsoft人體工學鍵盤。
礙於尺寸和設計,Arc Keyboard也在幾個小地方做出犧牲,文字按鍵上方的功能鍵只有F1~F6,F7~F12採用複合鍵設計,需搭配Fn鍵使用;其他功能鍵則是擺放Home、End、PgUp、PgDn,以及靜音、音量調整等按鍵。右下方的4顆方向鍵,被整合為一顆4向鍵,按鍵較小操作不易,微動的按壓力道也較剪刀腳按鍵高出許多,需要花上不小的力道按壓,指向性不佳,是較為人詬病的地方。最後是漂亮的鍵盤框體採用黑色鋼琴烤漆,也意味著鍵盤是沾指紋高手,如果有視覺潔癖的使用者,得隨時準備一條擦拭布保持亮麗的外觀。
▲Arc Keyboard鍵盤,框體為黑色鋼琴烤漆,也是沾指紋高手。
▲按鍵為孤島式設計,鍵帽採用磨砂材質,顆粒感明顯,印字為油墨印刷。
▲按鍵機構為剪刀腳薄膜式,按壓力度適中偏重,回饋感十足。
▲電源開關採複合鍵,按壓Fn鍵+Esc鍵控制開關。
▲功能鍵中只保留F1~F6,F7~F12是透過Fn快捷鍵操作。
▲將4顆方向鍵合為一個四向鍵,體積小指向性不佳,按壓力度比起剪刀腳按鍵生硬許多。
▲無線傳輸採用2.4GHz迷你接收器,鍵盤背部有凹槽加上磁鐵吸附,有效避免接收器遺失。
▲電力採用2顆AAA(4號)電池。
▲盒裝內的不織布套,剛好可用來收納Arc Keyboard、以及攜帶的保護作用。
每次看到Arc Keyboard,筆者都會自然聯想到同樣採用60%鍵盤配置的Apple Wireless Keyboard,這隻鍵盤剛好是筆者的晚間寫稿專用鍵盤(半夜用機械式鍵盤會被家人鄰居抗議),因此讓兩者相見歡相比一下。兩隻鍵盤除了尺寸相近、同樣採用60%鍵盤配置外,從無線傳輸方式、鍵帽材質到打感都是截然不同的感受。Arc Keyboard延續Microsoft鍵盤長久以來強調人體工學的風格,並且有按壓力道偏重、顆粒感較明顯的特色;Apple Keyboard則是相當一致的Apple風格,按鍵配置完全比照筆電設計,有完整的F1~F12、4顆方向鍵,整體感受中規中矩。
▲Arc Keyboard與Apple Keyboard尺寸相近,不過Apple Keyboard邊框較纖細、體積小一些。
▲Arc Keyboard曲線頂點高度較高一些,兩者都是非常苗條的尺寸。
▲兩隻鍵盤的鍵距都是標準19.5mm,Arc Keyboard鍵帽比較小一點、打字的顆力感較明顯,而且比較立體(廢話)。
筆者使用Arc Keyboard數天下來,對於要做為工作主力鍵盤,認為會稍嫌辛苦些,主要原因在方向鍵設計上,過小的按鍵和需要較大的按壓力道,對於頻繁使用方向鍵的使用者會是一大困擾(選字、逛PTT感受尤其明顯);此外沒有CapsLock燈,輸入密碼時也容易搞錯大小寫。再來是採用2.4GHz無線傳輸,需要使用Nano接收器以及佔用USB埠,因此與許多平板裝置無緣;不過Arc Keyboard可以接上XBOX 360使用,對於搭配HTPC、或是有USB埠的Windows系統平板電腦也都是不錯的選擇,或許Arc Keyboard更適合在客廳使用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