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組裝一台萬元 Intel 平台,H61 主機板再搭配最低價的處理器,加起來也不過6000元,剩下4000元的預算拿去買硬碟、記憶體、機殼電源,也勉強足夠,讓Intel 也能大聲地說:「萬元也能玩 Sandy Bridge」。至於有那些主機板可選,我們介給了10款3000元左右的 H61 主機板,讓你一次看個夠。
在Intel陣營多久沒看到便宜貨了?雖然這個問題有失中肯,畢竟Intel這2年來的新產品,多半都是高效能、高價位帶的定位,好貨憑甚麼賣佛心價?
不過預算較少,或是功能需求較少的消費者一直都存在,但是 Intel 在 LGA1366、LGA1156 平台上,都只推出效能級與主流級的產品,低價位的入門級產品就被捨棄了,也是 Intel 較缺乏的要素。
就拿上一代 LGA1156 平台當例子好了, Intel 針對一般消費市場,只準備主流級 P55、H55、H57 晶片組,造成主機板的價格一直壓不下來,也跟 AMD 平台有一段差距。直到在LGA1155 平台上,推出 H61 晶片組,才有辦法提供更便宜的主機板。 H61定位在最低價的入門級,如果往前追溯,上次 Intel 推出入門級晶片組 G41 ,已經是3年前的事。
根據 Intel 官方資料,H67 晶片組的千顆批發單價是43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243元),H61 則只有30美元(折合新台幣約868元)。廠商在晶片組的成本就至少節省400元左右。 如果按照成本比例來算,若 H67 主機板售價在4300元左右,H61 只賣3000元,也是在合理範圍內。事實上,H61 主機板即使是官方建議售價,也多半低於這個數字。
代號「Cougar Point」的晶片組依照功能不同,目前在桌上型市場共分為6條產品線。因為在現有 Intel 平台中,記憶體控制器和繪圖核心,這些原本傳統北橋負責的工作,全部都被處理器接管。而目前 Intel 所謂的晶片組,實質上只剩下傳統南橋晶片的工作。因此, H61 與 H67 晶片組不管差異多大,影響的範圍都僅限於I/O(輸出輸入)這方面。至於內建顯示繪圖效能、記憶體效率與支援容量的差異,都取決於處理器本身,不會被晶片組所影響。
依據規格表所示,相較於主流級的 H67 晶片組, H61 優先精簡比較次要的功能,像是SATA 6.0Gb/s與RAID的支援,對於一般只有基本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不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商用系列的 B65、Q65、Q67 才提供PCI介面,而一般消費型的 H61、 H67、P67 則遮蔽PCI功能,造成主機板廠必須另加PCI對PCI-E的橋接晶片,才能讓產品具備PCI插槽,以便支援舊有的介面卡。
H61 | H67 | P67 | B65 | Q65 | Q67 | |
PCI-E 2.0插槽 | 6組 | 8組 | 8組 | 8組 | 8組 | 8組 |
PCI插槽 | 無 | 無 | 無 | 有 | 有 | 有 |
USB 2.0 | 10組 | 14組 | 14組 | 12組 | 14組 | 14組 |
SATA 6.0Gb/s | 無 | 2組 | 2組 | 1組 | 1組 | 2組 |
SATA 3.0Gb/s | 4組 | 4組 | 4組 | 5組 | 4組 | 4組 |
顯示輸出 | 有 | 有 | 無 | 有 | 有 | 有 |
AHCI | 無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RAID 0/1/5/10 | 無 | 有 | 有 | 無 | 無 | 有 |
Intel AT | 無 | 無 | 無 | 無 | 有 | 有 |
Intel AMT 7.0 | 無 | 無 | 無 | 無 | 無 | 有 |
雖然 H61與 H67 晶片組只差在一些儲存方面的規格,但是為了更符合產品高低階定位,主機板廠商針對兩者的用料也不一樣,才不會有「大人開小車」搭配不均衡的情形。 H61 是針對入門市場,所以週邊擴充性與用料都以實用為主,例如處理器電源迴路只有6相,不像許多 H67 主機板都做到12相。而 H67 是針對主流市場,主機板廠商多半都會另加晶片,提供USB 3.0連接埠,但是入門級的 H61 主機板就不一定有了。
除此之外,主機板廠商也多半會把 H61 產品的記憶體插槽,由4組縮減成2組,這並不是H61 晶片組不支援4組記憶體,而是廠商為了作出產品定位,或是因為主機板面積考量,經過取捨之後的精簡。
如果你堅持一定要買「可插4條記憶體的 H61 主機板」,除了 ASRock H61iCafe、ECS H61H2-M 等型號以外,就要多找找了。
(後面還有:H61 主機板效能測試)
這次測試總共有10張 H61 主機板,各家產品都先更新到最新的BIOS版本,再讀取BIOS預設值進行測試。 根據測試結果可以得知,如果單純只是3D遊戲、處理器計算等等執行效能,這些 H61 主機板的差異都不會太大, 幾乎都在誤差範圍之內。要是 H61 跟高一階的 H67 主機板相比,實測效能也在伯仲之間,不會有太大差異。
因應 H61 上市,上一代 LGA1156 平台的 H55 主機板,近日也開始降價出清。如果你現在買 Core i3-540 搭配 H55 主機板,跟 Core i3-2100 搭配 H61 主機板的總價,其實都一樣便宜。不過測試結果顯示,如果都在不超頻的設定下,H61 不論是功耗或者效能,都領先 H55 一段距離。要是新買電腦,而且沒計畫超頻的消費者,現在購買 H61 會比 H55 來得好。如果要求主機板的擴充性與規格,或是想擴充4條記憶體的話,當初定位在主流級功能較完整的 H55 主機板,應該會更符合你的需求。
處理器 | Intel Core i3 2100(3.10GHz) |
Intel Core i3 540(3.06GHz) | |
主機板 | 各廠H61主機板 |
GIGABYTE H67MA-UD2H | |
GIGABYTE H55M-USB3 | |
記憶體 | Elixir DDR3-1600 2GBx2 |
顯示卡 | NVIDIA GTS 450 |
硬碟 | Seagate Barracuda XT 2TB |
USB 3.0 to SATA 連接線 |
Seagate FreeAgent GoFlex |
USB 3.0 測試硬碟 | Intel SSD 320 160GB |
電源供應器 | CoolerMaster GX 450W |
作業系統 | Windows 7 Ultimate x64 |
▲ 在這4項測試當中,除了上一代H55平台效能較差,落後一段距離以外,其他H61與H67主機板的效能都在伯仲之間。(技嘉PA65-UD3-B3無內建顯示,外加GTS450獨立顯卡)
▲ 在USB外接介面的部分,USB 3.0理所當然的比USB 2.0快,其中又以晶片不同或其他因素,USB 3.0也有快慢之分。
▲ H61與H67節電效果明顯,多半比上一代H55平台再省個20W左右,實際功耗依主機板元件多寡而有不同。
(後面還有:10款 H61 主機板大集合)
誰說 H61 主機板只能插2條記憶體,而且不支援SATA 6.0Gb/s?ASRock把 Intel H61 所奪走缺乏的規格,全部再奪回來。主機板比造一般 H67 主機板的主流規格,不但搭載USB 3.0、SATA 6.0Gb/s介面,還有4條記憶體可以插,可說是應有盡有。唯一可惜的是,背板沒有eSATA與IEEE 1394介面,好在現在這2組介面的使用率並不高,其實是可有可無,這也不是什麼重要缺點。
為了提供比較豐富的擴充性,主機板是較大的ATX尺寸,如果有辦法在類似規格下,將尺寸縮小成microATX,相信會吸引更多小機殼的使用者。除了這些規格以外,H61iCafe還具備「XFast USB」技術,號稱可以提昇USB 3.0的傳輸效能。主機板也預留LGA775平台散熱器的孔位,方便舊平台使用者做升級,皆是貼心設計。
▲ 雖然處理器的功耗不大,主機板上還是裝了大面積散熱片,以備不時之需。
從規格來看,H61M/U3S3跟姊妹型號H61iCafe一樣,都是中規中矩,注重儲存擴充介面的產品。 H61iCafe具備的USB 3.0與SATA6.0Gb/s插槽,在H61M/U3S3身上也找得到,只可惜因為主機板面積限制,H61M/U3S3只提供2組記憶體插槽,如果想要裝設大容量記憶體的使用者,便不是很適合了。
為了降低價位,H61M/U3S3也做了一些精簡,拿掉一些比較次要的功能與特色。例如在音效輸出的部分,就沒有類比多聲道,以及數位SPDIF輸出,如果不想額外裝設音效卡,對多聲道有需求的使用者,就必須考慮其他型號的主機板。除了音效精簡以外,處理器電源迴路也沒有設計散熱片,如果只是搭配一般處理器穩穩使用,沒有打算超頻的話,基本上不會構成任何影響,適合低價位卻想要「U3S3」的使用者。
▲ 另加一顆asmedia製造的PCI橋接晶片,提供PCI插槽的支援。
雖然在LGA1155平台上,如果不是搭配K系列未鎖倍頻的處理器,超頻就會「很難超」,但提昇系統效能並非只有這條路,像是利用主機板內建顯示玩遊戲時,將GPU部分也超頻,還是可以獲得額外的效能。P8H61-M就內建GPU Boost功能,如果想對內建顯示的GPU做超頻,做起來會更簡單。
單從主要規格來 看,P8H61-M都沒提供USB 3.0與SATA 6.0Gb/s插槽,如果跟價位相近的ASRock H61M/ U3S3進行比較,性價比是稍輸一點。不過P8H61-M卻提供許多額外功能,像是AI Suite II、Protect 3.0、還有經過特殊設計,具備新手模式的EFI BIOS,這些軟體面與設計面的特色,都是它的賣點。如果想要找一張功能基本,規格中規中矩,但是易於使用的主機板,可以考慮Asus P8H61-M。
▲ 外觀像海豚尾的PCI-E插槽,在卸除顯示卡時相當簡單省力。
P8H61-M LE是P8H61-M的低價版本,雖說是低價版本,不過仍然沿用許多獨家特色,例如EPU、AI Suite II、Protect 3.0、GPU Boost等等,圖形化EFI BIOS也有新手模式,便於讓一般使用者進行簡單的調校。而重要的處理器電源迴路部分,用料跟高一級的P8H61-M完全相同,也都是全固態電容加上6相迴路的設計。在PCI插槽附近也提供一個綠色LED燈,如果電腦接上電源,還沒開機就會發光,方便使用者判別。
而它較低的售價,主要反應在HDMI與數位音訊輸出的精簡,一些次要部位的固態電容換成電解電容,而PCB電路板也經過重新設計,在面積上顯得比較嬌小。如果不介意這些精簡,卻想擁有跟P8H61-M「易用」相同理念的使用者,不妨把錢省下來,改選擇便宜300∼400元的P8H61-M LE。
▲ 雖然因為產品定位考量,搭配一部分的電解電容,不過也算是日系高品質的產品。
ECS H61H2-M也是少數提供4組記憶體插槽的H61主機板,如果預算不夠,或是不願意購買H67主機板,卻堅持要插滿4條記憶體的使用者,它將是稀少選擇的其中之一。撇開4條記憶體的優點以外,H61H2-M也具備USB 3.0高速連接埠,方便連接外部儲存裝置,比較實用的規格都有了。
也許是成本考量的緣故,H61H2-M精簡了HDMI輸出介面,而且也不具備SATA 6.0Gb/s連接埠。而主機板上一部分是採用較低價位的電解電容,不過在處理器電源迴路等電流量較大的地方,還是搭配固態電容,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影響應該不大。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是音效晶片採用VIA VT1705的Audio Codec,跟一般主機板上常見的Realtek產品不太一樣,實際上有沒有差異,就得長期使用才知道了。
▲ ECS H61H2-M也是少數提供4 組記憶體插槽的H61主機板。
ECS H61H2-M3沒有什麼漂亮規格,其他廠商主打的USB 3.0以及SATA 6.0Gb/s都全部缺乏,而且處理器電源迴路只有最基本的5+1相,主機板其他部分都搭配較低價位的電解電容,一切設計都以基本為主,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至於主機板具備的其他特色,應該就只剩多國語言BIOS、EZ Charger以及GPU超頻了。在藉由USB插槽對手機充電時,EZ Charger號稱可以縮短3倍的充電時間。 不過實際表現如何,還是要準備支援USB充電的手機,才能清楚了解。
相較於其他H61主機板,ECS H61H2-M3應該是其中最基本、最陽春的產品,應該只適合對規格無欲無求,或是不追求漂亮規格的使用者。雖然廠商沒有提供建議售價,不過筆者猜測應該是專打低價位的產品,賣座與否就看價格。
▲ 具備兩種不同角度的SATA插槽,方便在各種環境機殼內的連接。
也許是被定位在入門等級,技嘉H61M-D2P-B3並不具備USB 3.0與SATA 6.0Gb/s等重要規格,不過基本用料卻很扎實。除了整張主機板使用固態電容以外,處理器電源迴路也搭配較高級的低電阻式電晶體,幾乎是之前在中高階主機板中才有的用料。再加上microATX尺寸小零件少的優勢,H61M-D2P-B3在所有H61主機板當中,是功耗表現極優異的型號。
不過特別的是,雖然從價位與規格來看,可以算是一張入門級的主機板,但是卻搭配2組PCI-Ex16插槽(其中1組只工作在x4頻寬),可以讓使用者插上2張顯示卡使用,也幾乎是以往中高階主機板才有的配置。依照這些特色與規格判斷,如果你是超頻、或是顯示卡的重度使用者,卻想用最基本的價格,買到最重要、實用性最高的規格,H61M-D2P-B3會符合你的需求。
▲ 主機板提供兩組PC IEx16插槽(其中一組運作在x 4頻寬),可支援ATI Crossfire技術。
如果H61主機板卻沒有內建顯示,這會不會很奇怪?其實這個情況以前也發生過,也是有廠商採用內建顯示的G41晶片組,卻沒有提供顯示輸出,「自封」為P41再出售。技嘉PA65-UD3-B3就是眼前的一個例子。它的定位跟其他H61主機板完全不同,似乎是比造主流級P67主機板的用料規格,再搭配較低價的H61晶片組,做出相對低價的產品。
USB 3.0與SATA 6Gb/s這2項眾人注目的規格都具備了,就不會是太低階的產品。比較特殊的地方則是主機板提供4組PCI插槽,如果現在要組裝一台新電腦,正巧用途是需要大量PCI介面卡,PA65-UD3-B3就是一個選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數位音訊輸出是採用同軸,而並非常見的光纖輸出,要是玩家有「同軸比光纖好」的心態,也可以考慮它了。
▲ PA65-UD3-B3也是少數能提供4組記憶體插槽的主機板。
H61M-E23即使是低階的入門產品,主機板的配色風格,仍然跟高階產品如出一轍,不論是PCB電路板與大部分的零件,都是採用黑色系的配色,再用少部分的藍色系做搭配,光是用色就讓人有高級感。不過從主要規格來看,就是入門級產品的水準,不論是USB 3.0與SATA 6.0Gb/s,以及多聲道類比與數位輸出,都被廠商所精簡。
因為H61M-E23跟同廠高一階的H61MU-E35共用同一張PCB電路板,所以處理器電源迴路的設計跟高階產品一模一樣,也沒有料件精簡的情形,算是值得欣慰的地方。而內建蜂鳴器喇叭是另一項值得提起的特色,因為電腦開機或是出現異常時,主機板上的蜂鳴器都會大聲鳴叫,若是怕吵的使用者,也許會覺得它是缺點,必須考慮再下手。
▲ 因為跟高價型號H61MU-E35共用同一張PCB電路板,即使沒有提供這個功能,主機板還是有USB 3.0的標示。
H61MU-E35跟低階型號H61ME23共用同一張PCB電路板,所以產品特色與風格,大致上都是一模一樣的,就連外觀配色也極為相似。規格上的差異,就取決於用料的不同,具 體而言,H61MU-E35比H61M-E23多了USB 3.0、多聲道類比輸出、全固態電容,當然建議售價也多了400元。
讀者可以專心考慮這3項差異,到底值不值400元的差價。如果覺得物有所值的話,可以選擇H61MU-E35,要是覺得自己對這3項規格沒有需求的話,就改買H61M-E23低階型號。當然這2張主機板都內建蜂鳴器,如果覺得它們在規格上符合需求,卻擔心蜂鳴器噪音的話,可以自行使用膠帶貼住蜂鳴器,直接降低它的音量。只可惜主機板並未內建數位音訊輸出,如果有此需求的消費者,就得考慮其他型號了。
▲ 主機板內建蜂鳴器喇叭,如果怕吵的話,可自行用膠帶貼住發聲孔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