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 拍 人像 技法公開

編輯部

廣角鏡拍攝人像也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但卻常看到無法善用廣角鏡的攝影玩家,將美美的麻豆拍得臉大、手粗,若拍的又是心儀對象的話,那可就糟糕了!因此編輯部特別針對廣角鏡特性進行深究,讓你也能利用廣角拍出優質人像。

廣大視角容納更多的景物

廣角鏡最直接的回饋,就是能在短距離拍下更多景物。這是因為廣角鏡拍攝時,能容納較寬的視角景物。以50mm標準鏡來看,視角為46度,而35mm視角62度;28mm視角74度;24mm視角94度;18mm則有超過100度的視角範圍。

用量化方式來看也許較難體會,讀者可參考例圖就能體會不同焦段鏡頭的視角差異。比較敏感的讀者應該會馬上發現,這與前面我們解釋片幅影響焦長的方式類似,其實這就是APS Size或4/3系統的數位單眼相機,需要換算等效焦段的原因。

寬廣視角的特色,讓廣角鏡拍攝旅遊照時,更能紀錄當下的景色。許多人難得出國旅遊,但拍攝紀念照時,光是人就佔滿整個畫面;又或者因為距離太近,以致於無法涵蓋背景特殊的建築物。這時適當採用廣角鏡,更能紀錄精采的旅遊照片。


▲輕鬆帶入周遭景色。(攝影:林家興)


▲低角度盲拍也容易掌握。(攝影:林家興)


強調透視具體描繪空間

透視概念,是將我們生活的三度空間,具體表現在平面二維畫面時的方式。利用消失點、原線、變線等一定規律,能讓平面呈現出立體感。不論是繪畫或攝影,在空間的表現上,都是依據相同概念。

西洋美術史上大量運用透視的名家,莫過於文化復興時期的天才達文西,目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壁畫「最後的晚餐」,便是他利用透視原理,讓教堂食堂牆面,隨畫面做空間的自然延伸。而他設計的多項機械草稿,也仰賴透視法呈現出立體的完成圖。

攝影與繪畫一樣是二維平面上的藝術,想要在平面上表現空間感,就要懂得利用透視。相信許多讀者應該都聽過,拍照要有前景、中景、遠景,為得就是利用透視營造空間的立體感。其中當前景與中、遠景有一定距離時,營造的空間感會讓畫面的立體感十足。採用廣角鏡拍攝時,因為能貼近主體拍攝,讓主體、背景到鏡頭的距離比拉大。此時,近距離的主題變顯得較大,而背景相對變小,便能輕易營造透視效果。

 
▲達文西繪製「最後的晚餐」,以利用透視強化立體感,並與教堂食堂的空間配合,彷彿放大整個房間。(繪畫:達文西)

 

(廣角鏡的特性只僅而已?!其實用廣角拍人還能有假象美!)

延伸軀體盡展曲線

身高不夠、比例不對,還在怨天怨地怨父母嗎?只要使用廣角鏡由下向上拍,便能讓你瞬間增高,擁有傲人的身材比例,但廣角鏡是怎麼做到拉長身型的效果,其實與廣角鏡營造的透視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延續上一點,當我們蹲低身體並由較低角度近距離拍攝模特兒時,近距離的腳會佔有較大比例的畫面,而相對遠距的臉部則會較小,視覺效果上便有拉長身型的作用,而手臂線條、裙擺的延伸,都可以用相同方式達成,但要注意伸展肢體時,要平行或靠近鏡頭,否則反而容易讓肢體長度變短。

▲利用廣角鏡,能延伸模特兒的肢體。(攝影:kennychi)

 

當然有利就有弊,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被攝者如果臉頰較圓、手臂較粗,或腿稍胖,廣角鏡用得不好,反而容易放大缺陷。一般會建議讀者注意兩大原則,其一是離鏡頭較近的東西看起來會較大,再者是畫面周圍的透視變形,會較中央區域更大。所以拍攝時注意要點,就是避免將這些地方,放置在畫面周圍或是貼近拍攝。不過若想要強調或增大某些區域,則可反向操作的貼近拍攝。

除了細心的觀察、平衡畫面的每個重點,也有反其道而行的攝影方式。利用超廣角或魚眼鏡頭,貼著頭拍「大頭狗風格」的照片。又或者將廣角鏡頭貼著腳向上拍攝,更等若將模特兒頭頂視為消逝點,可拍出高大的感覺。


▲廣角鏡拍攝長紗,能更顯飄逸。(攝影:kennychi)


景深效果描繪空間

這幾年數位單眼相機日漸普及,大光圈、淺景深的朦朧美,是讓許多人掉入“錢景深”深淵的重要原因。但拍多了淺景深的影像後,卻又覺得不論在哪個地方拍,拍出來的效果似乎都一模一樣,也因此反思,淺景深真的就代表美嗎?景深控制絕非一定規範,景深淺有助於描繪主體,景深長則能紀錄空間。

控制景深的三大要素,包含焦段、光圈、對焦距離,而超廣角鏡頭動輒17–24mm的焦段,先天上便能提供長景深的效果。這讓廣角人像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好處?一般貼近模特兒拍攝時,若景深過淺,則位移一點點就處於脫焦的狀況。而拍攝廣角人像,為了畫面各種元素,又或者微調角度來控制變形,往往與構圖前鎖定的焦點距離不同,此時廣角鏡深遠的景深效果,便能保證把模特兒拍的清清楚楚。


▲廣角鏡景深較長,能表現出延伸感。(攝影:kennychi)


▲想讓整個場景都落在景深範圍內,用廣角鏡就對了。(攝影:kennychi)

 

(廣角鏡的最大好處就是人景合一啦!)

人景結合的利器

想要表現人與空間的關係,廣角鏡是最佳選擇,深遠景深能將人與景都忠實紀錄下來,並強調人與景的相對關係。但因為廣角鏡能將周圍大量景色收納進來,所以比採用望遠焦段拍攝人像時,更需注意構圖的基本能力。

雜亂背景容易將人物的主體性掩蓋,這對視角廣泛的廣角鏡,卻是相當困難的事。一般優秀的廣角人像作品,若不是拍攝場景本身就極簡、極空泛,否則就要利用仰角、俯角、高對比、框景等方式處理,可說是攝影觀念上減法構圖的代表,
這也是許多優秀的廣角人像作品的第一要件。

此外,國內知名攝影師Alex劉純興,曾經在本刊專書中表示,廣角人像創作與拍攝風景並無二異,只是模特兒可以溝通互動,並配合攝影師來建構更完美的畫面。這一段話也顯示廣角人像更重視構圖的特色。


▲樹林呈現單純的垂直線條,讓畫面簡潔有力。(攝影:kennychi)


▲廢墟中雖然雜物不少,但利用光比以及雜物種類、形狀相同,讓畫面不致雜亂。(攝影:kennychi)


微光拍攝的好幫手

微光攝影是一般人常會碰到的狀況,以往沒接觸攝影時,大不了就是打開閃光燈,並針對被攝本體補光。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往往因為與現場狀況不符,而尚失真實的氣氛。

但微光下極慢速的快門,不僅手震動會影響影像清晰度,被攝者本身的晃動也會影響。早期防手震的技術較不普遍,手震動的影響較大,加上高感光度雜訊嚴重,微光攝影被視為極高難度的議題。近期防手震技術越來越普及,加上DSLR雜訊抑制能力變強,讓越來越多人在昏暗的環境下,採用現場光拍攝。雖然有前述兩者的加持,但環境過暗時,被攝者的晃動還是無解,這時只有採用廣角鏡來減輕晃動的影響。

廣角鏡減輕晃的原因,與物體在畫面上縮小,位移距離相對變小,等同快門時間內在畫面上幾乎等於靜止。

▲廣角鏡的安全快門較慢,能確保影像穩定。(攝影:kennychi)

我們常提到安全快門,是指不同焦段鏡頭要手持拍攝穩定影像,所需快門的最慢限度,一般都以鏡頭焦距的倒數為準。事實上這僅只是經驗法則的歸納,依據拍攝者自己的穩定程度及相機配重,都會有所差異,不過大體上「焦距越短,安全快門越快」的原則是不變的。原因在於廣角鏡通常較為輕巧,鏡身長度也較短,與相機搭配後重心落在手掌上,有助於穩定拍攝。而這也是廣角鏡適用於微光攝影的原因。

例圖中是Kennychi利用Canon EOS  5D單以街燈微環境光,拍攝的廣角人像,經常感光度設定ISO 1600,並採用光圈F/1.4的狀況,快門還是只有1/25秒。所以Kenny選擇廣角來拍攝,成功拍下現場特殊氛圍。


▲利用廣角鏡微光攝影,能忠實紀錄拍攝當時的氛圍。(攝影:kennychi)

善用工具特性,廣角也能拍出好人像

若要筆者形容各種焦段鏡頭的個性,廣角鏡狂野、標準鏡寫實、望遠鏡頭犀利。廣角鏡頭能拍攝大範圍的視角,相對也容易讓雜物入鏡,混亂畫面的構圖。所以想要駕馭好廣角鏡頭,更要注重本身的構圖能力。

有人說用廣角鏡拍攝就好像在玩蹺蹺板一樣,「固好左邊、右邊就變形;固了右邊、左邊就歪掉」。這與廣角鏡能在單一畫面上,描繪廣大空間有關,視線角度稍有變動,就會有不同的延伸效果。

延伸閱讀

專業 隨身機 拍好 人像 的 5個關鍵點

Airos 教你 外拍 攝影 的事前準備工作

人像攝影 要怎麼拍才會有唯美的氣氛呢?

正妹 自拍 的漂亮必殺技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雜誌NO.35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5652-wide-angle-lens-shot-portrait-techniques-open?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