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己先承認,多年在各大論壇打滾下來,硬碟擴充的頻率不算低。雖然中間一度轉投資燒錄器材跟日系染料的燒錄片,但是隨著硬碟快速跌價的趨勢,一時失神又多買了幾顆2TB硬碟,快速汰舊換新的結果就是,多了不少硬碟可用,不由得讓人煩惱,這些硬碟,要是有個硬碟座來供著,不知該有多好。
硬碟座這玩意很多人都不陌生。簡單的設計,方便的插拔,讓不少人都會考慮敗一座來玩。雖然硬碟座也有硬碟外露,缺乏安定保護,而且不易攜帶的小缺點。但對於工作室環境,或是像筆者一樣,抓檔抓很大,又不想在主機裡塞一堆硬碟的阿宅,就會考慮到外接方案。
一般來說,同樣是4 Bay,多數想到的是陣列外接盒或是NAS,雖然功能都很強大,但是價格上也相對較貴,以4 bay入門款NAS來說,價格通常直接破5位數,最起碼要投資一萬塊,若沒有考慮到其他功能應用,單純只是閒置硬碟太多想來個大亂插,那這款S4-U3S Quad Bay硬碟座,就會是頗有看頭的一項商品。
▲CyberSLIM S4-U3S正面外觀,就如所見的這樣,他有4個硬碟座。
▲背面一覽,由左至右分別是左風扇旋鈕、eSATA接頭、USB 3.0接頭、
電源插頭、右風扇旋鈕。
▲底部可以看到4個腳墊,其中兩個看起來很可疑的同心圓洞洞,就是它的散熱風扇。
▲市面參考價約4,000元至4,300元附近,圖為PChome 24h購物網頁報價。
(後面還有實測表現)
硬碟座這玩意簡單是很簡單,但有一點會讓進階玩家詬病:不支援磁碟陣列。如果想要組RAID,除了從作業系統端下手以外,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另外,S4-U3S其實有雙介面,可以透過eSATA跟USB 3.0使用,eSATA在速度上有較佳的優勢,但新主機板已經漸漸取消了eSATA支援的設計,USB 3.0有取而代之的趨勢,但S4-U3S還是兩者都保留了下來。
測試的時候試著把硬碟插滿,但是其中一槽不是傳統硬碟,而是自己敗來測試用的固態硬碟OCZ Vertex 2 90GB。測試端平台主機板是Asus Crosshair V Formula,取USB 3.0模式下成績,與SSD插在主機板端SATA接頭的成績對照。eSATA的成績考慮到性能與主機板直連幾乎沒有差別,就直接以SSD直連主機版的成績做為參考。
`▲左圖為USB 3.0成績(其他槽硬碟插滿開啟待機),右圖為主機板SATA直連SSD成績
▲另外做了一次USB 3.0介面下,只插一顆SSD的測試,寫入成績顯然有一定成長。
▲換另一套軟體AS SSD Benchmark測試,一樣是左USB 3.0,右SATA。
左邊的設定一樣是四顆插滿,但測試只有針對SSD。
▲照例也測一次單插一顆SSD,透過USB 3.0介面的成績。
▲或許有人聽不懂全插跟單插差在哪,說明一下,全插就是如圖示,3顆1TB硬碟搭配
測試用SSD。單插就是沒有那3顆硬碟,只把測試用SSD插上去測試。
▲在USB 3.0傳輸介面下,4顆硬碟都會視為1個
「USB Mass Storage Device」裝置。
(後面還有內部拆解)
不知道是不是有考慮到換風扇的需求,或是這一系列設計其實本身就是屬於好拆屬性,筆者在拆解時還算順利,可以輕易看到內部結構跟晶片型號。CyberSLIM S4-U3S內部使用的晶片是智微科技(JMicron)的JMB321與JMB539。其中JMB321是一顆一分五埠SATA II訊號的晶片,而JMB539則是支援eSATA與USB 3.0的晶片。另外靠兩顆6cm風扇替硬碟散熱。若硬碟通電,就會自動開啟風扇。風扇的速度,則由背面的兩顆旋鈕去調整快慢或關閉。
▲硬碟接上之後,按下圖中的開關才會過電。散熱風扇也在這時候同時啟動。
▲旋下底部的7顆螺絲,就可以把上蓋拆開。
▲換個角度看,大概會像這樣子。
▲上蓋取下,可以看到機板、兩顆6cm風扇,中間有一塊看起來
醜醜的部份,是用來穩住硬碟座的鐵塊。
▲機板翻面可以看到JMB321與JMB539這兩顆晶片。
4,000元差不多也接近一顆2TB硬碟的價格,對於依賴大量硬碟做備存的使用者來說,這筆錢不算太貴。就筆者個人的感想,雖然功能上完全不能跟NAS相比,但在售價上也低了一大截,規格上很適合事業做太大,山頂的黑狗兄(因為他是牧場的少爺……對不起,這個笑話冷到沒人有反應orz),影音工作者採購,不過因為做到了4 bay,體積上也顯得有點臃腫,老實說好像買到2 bay就有點多了,4 bay聲勢之浩大讓人有點傻眼。但價錢算起來還能接受,適合真的有很多動物要養的黑狗兄。(…就跟你說這個哏冷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