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入門知識

洪莫訪


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去中心化金融英文全名為 Decentralized Finance 縮寫為 DeFi,主要透過智能合約,還有基於區塊鏈建立的一個平台,相當我們現實世界中,傳統金融機構腳色,一般而言,我們常見的金融機構,都是以中心化的模式在運作著。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與中心化金融
提到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那麼它的反面,就是中心化金融,要理解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得先從中心化金融理解會比較容易些,畢竟目前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金融單位,基本上都是屬於中心化的模式在運作著,當然也有些少數比較新創金融單位,慢慢投入去中心化一些試營運模式,想藉此搶佔先機。

中心化金融
中心化金融意思即為當今我們使用的金融體系,只要舉凡交易轉帳、購買股票、借貸...等,除非是私下交易,不然多半通常都會經過一定的金融中介機構,例如跨行轉帳,那麼金流上至少也會經過兩家銀行,並且被抽取一定額度的跨行轉帳交易手續費。

且中心化金融還有一個風險,那就是倘若不幸被駭客入侵,如過去 ATM 吐鈔事件,駭客攻擊了全球超過四十多個國家銀行,雖然後續有被逮捕歸案,但也造成了折合新台幣約三百六十八億元損失。

從安全層面來看中心化機制,只要這個中介機構遭到淪陷,資料要竄改、惡意入侵操作,都十分容易,也難以被人覺察,通常等到東窗事發時,才驚覺到苗頭不對,但這時候也早已損失慘重。

而從道德層面來看中心化機制,傳統中心化機制,有時為了許多因素,必須配合政策大量印鈔,致使通貨膨脹,還有甚至衍伸出債務危機,嚴重一點,則爆發國際性金融危機,波及眾多國家,這也是傳統中心化金融的道德風險,畢竟有太多政策無法直接、透明開誠布公於世。

不過傳統金融在信任度這點,相對仍擄獲不少人心,畢竟當今的金融體系,發展歷史十分久遠,多數人仍習慣於這樣體系機制下運作,要一時三刻轉變與適應,有一定難度存在。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至於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針對了中心化金融諸多缺點進行改善,相對中心化金融,把所有相關紀錄、資訊集於一身,中心化金融 DeFi 則基於區塊鏈上,採用分散式帳本技術,所以在擁有眾多副本情況下,具備了防竄改機制,不用擔心資料被惡意竄改,倘若真被不幸遭竄改,也有眾多副本可以快速還原。

目前為止我們常見區塊鏈應用,主要仍以比特幣這類加密貨幣深植人心,比特幣打破了過往人們對於貨幣既定印象,實現了去中心化貨幣系統,而去中心化金融則是為了交易透明、可驗證性而存在的,基於區塊鏈特性,就算沒有第三方的中介,如銀行這樣機構存在,也都能進行交易,過往傳統中心化銀行的功能,也多半能夠達成,舉凡借貸、支付還有衍伸性商品等,中心化金融 DeFi 其實也都有辦法做到。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與中心化金融差異
過去我們使用中心化金融,往往必須得對本人做完整身分確認後,才可以進行金融活動,不妨回想看看,無論是開戶、買賣股票、保險理賠、借款放貸...等,是不是都要透過一連串身分認證之後,才能開始進行?

所以不論在交易,還是合約上,都有一道道繁瑣又複雜的流程,也從中被抽取不少手續費,花了許多時間在這些流程、規範遵循上,交易成本相對墊高了不少。

至於去中心化金融 DeFi,則因為以區塊鏈作為基底,只要能遵循區塊鏈的身分驗證原則,人人都能任意開戶,可說相對自由,不會因為種族、性別、職業、身分、財富、年齡、國籍...等因素,而有所差別待遇,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能通過驗證,任何人都可以交易。

滿足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要件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被視為加密貨幣的二次革命,讓加密貨幣應用,走上另一個新里程碑,不過要成立一個去中心化金融 DeFi 平台,首先得建立在一個去中心化公開區塊鏈上,程式屬於開源,讓各方開發者都能參與這平台的開發活動,而且這些開發應用多半均屬於金融應用。

這些種種要件,是為了提升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透明度、自由程度、自動化程度設計而成,仰仗區塊鏈本身具備分散式帳本技術,要達到這些功能,原則上都不是難事,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區塊鏈帳本,隨時投身協助記帳行列。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應用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隨著時間漸漸蓬勃發展,推出了許多應用情境,目前已經可以涵蓋許多實體金融中的服務,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能有今天這樣發展,主要仰賴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這項功能,由於智能合約關係,可衍伸出許許多多有別於中心化傳統金融的應用。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與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一個程式,存放於公開區塊鏈上,而這程式中記載了各種關於合約的要件,只要達成條件,便會自動執行,無須人工介入,更重要的是,它也不需要任何中介單位,如銀行、證交所...等介入,少了手續費,與執行相關程序要跑的人工作業流程。

智能合約這樣說起來似乎仍有些抽象,舉一個簡化案例會比較容易理解,假設今天要進行借貸,只要把借款金額、還款條件、抵押加密貨幣、還款日期與利息設定好,時間一到,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倘若滿足還款條件,所抵押的加密會幣就會退回,反過來則會將抵押品移轉給借方。

這中間的過程,都是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且會留下紀錄,可供未來追蹤查閱,也因為區塊鏈具不可竄改特性,也不需要擔心紀錄遭到惡意竄改。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與流動性挖礦
由於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相對中心化金融來的自由與透明,無須經過其它第三方如金管會等機構審查,加上前面提到了智能合約,透過智能合約便能夠客製化許多不同合約或協議。

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中的流動性挖礦,就是基於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與智能合約特性所構築而成,不過流動性挖礦的意思,並不是區塊鏈中挖礦當礦工概念,其原文為 Yield farming,主要獲利方式為提供平台流動性,就能獲得平台所發放的加密貨幣作為酬勞。

聽起來似乎很抽象,我們都知道,在中心化的世界,銀行是仰賴借貸賺取利差維生,但到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世界,沒有銀行這個中央腳色,資金要從何而來呢?

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資金,是從大家手中而來,每個人提供手中所擁有的加密貨幣,放在某個平台上面,而這個平台再借款出去,或是平台本身也有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當人提供資金到上面存放時,平台就會提供一筆自己發行的加密貨幣獎勵做為報酬,這概念有點像存外匯,用本國貨幣購買外國貨幣進行定存,時間到可換回本國貨幣。

如人們提供以太幣或 USDT 穩定幣給平台,而平台再放款給資金需求者,或投入所開發專案中,以此賺取利差,通常年化報酬率都會十分漂亮,不過也要留意背後風險,例如要兌換回原本的以太幣時,發現手續費十分高昂,或有總量管制、平台貨幣兌換以太幣匯差風險...等,但高風險高報酬,如果有所把握,也倒可嘗試看看。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60385-defi-introductory-knowledge-of-defi?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