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提供更詳細的操作流程與完整的作品動態呈現,能更快速體驗本篇的內容:
今年前往Computex 2025,發現AI已連續兩年成為核心主題,顯示產業持續關注這股潮流。
觀展後開始整理期間拍攝的大量影片素材,光是篩選分類就花費不少時間,也讓我再次想起先前分享AI PC測試時,有網友曾問:「AI到底能用在哪些地方?」
加上近期愈來愈多人在討論AI軟體,尤其這幾年拍攝與分享評測影片、短影音,深刻體會到影片剪輯與後製的繁瑣,個人也開始思考能否運用AI來簡化流程,希望能提升效率並節省時間。因此以這次Computex觀展時所拍攝到的影片為示範,分享AI PC加上威力導演的使用經驗。
硬體部分,使用與多數輕薄筆電相同的Intel Lunar Lake架構、採用Core Ultra 258V處理器的MSI Claw 8 AI+,除了是掌上型遊戲機,還兼具Mini AI PC的功能,透過外接螢幕即可進行一般電腦作業與AI應用。
軟體使用威力導演中的三種功能:先用「AI自動剪片」挑出重點片段與文字標註、利用「AI影片畫質修復」現場燈光不足所造成模糊的畫面,最後透過「AI臉部模糊」將路過人潮自動打上馬賽克,保護個人隱私。
應用一:AI自動剪片
剛好在8月份推出新版本,對於版面與功能皆有再做優化。
藉由AI分析並擷取片段,將匯入的影片或圖片自動剪成10~60秒的短影片,包含生成文字標題、轉場、特效、音樂等。
匯入檔案以拖曳方式調整影片順序,檔案數量上限20個,片段長度最高10分鐘。
分析完畢出現多種主題,左邊為一般預設值,右邊提供可以挑選的主題風格,右上方長寬比例,有適合橫式長影片16:9與直立式短影音9:16。
目標影片長度單獨勾選會跳出符合秒數的模板,建議全部勾選讓選擇彈性較大。
建立後右邊出現自動剪片的片段。
左邊會有各種主題的模板可選擇,下方有每種模板對應的秒數,右上方有5種主要功能可再做更細部的調整。
每種模板套入會帶入專屬的配樂,並將影片原始聲音預設為0,透過右上音量可以再做調整。
能直接新增新的文字及刪除或對AI生成的文字進行點選後來做編輯,如變更文字內容、顏色、字體、外框等。
本階段操作最終匯出的成品影片,請見開頭Youtube連結。
自動剪片用16:9比例可作為影片開頭的前導或預告,9:16則是適合當成短影音,用起來相當簡易快速,也提供相當多的主題跟細部調整選項。
應用二:AI影片畫質修復
展場拍攝容易遇到光線太暗、雜訊太高、畫質模糊等,此狀況同樣可到生成式AI欄位,選取AI影片畫質修復。
修復的影片需要為像素1920或以下,經處理後可以提升至1080p到4K的畫質。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細分為4種功能:
![]()
光線=>改善光線、打造更明亮、更精緻的影片。
去噪點=>去除雜訊的噪點,提升影片精緻度。
畫面補幀=>立刻提升影片流暢度。
畫質修復=>將模糊或老舊影片轉變為視覺藝術傑作。
畫面補幀必須使用30fps以下的影片,下方藍色橫條圖可以選取大於5秒鐘以上的片段來執行。
![]()
點取去光線、噪點、畫質修復等3種功能並輸出,完成後自動放在右上我的GenAI創作的功能分類裡面。
![]()
點入AI影片畫質修復,可找到剛處理完畢的那段7秒鐘影片。
![]()
對比AI修復前後的影片縮圖,左邊為修復後的畫質,解析度提升為4K,原始尺寸的圖片亮度跟噪點也有明顯優化。
![]()
以上這段影片在Computex拍攝新品時,遇上某些展區燈光較為昏暗,使得影片的暗部細節不明顯且高ISO的噪點偏多,透過畫質修復後讓細節與清晰度提升不少。
應用三:AI臉部模糊
![]()
最後是Computex內拍攝難免會碰到路過的人群或解說者不想露臉的情況,此時用威力導演中選取特效,進入影片特效中的臉部模糊功能,選取想要的效果後拖曳到下方所需的影片上做套用。
接著開始分析內容,過程中會跳出AI辨識這些影片出現過的人臉數量,當中也會有非完整臉部、不明顯的側臉或其他區域,再透過手動勾選來達到更為精準的模糊目標。
![]()
外出拍攝經常會碰到人潮眾多的場景,以往需要手動一個一個做臉部模糊相當花時間,藉由這個軟體可快速達到想要的效果。
![]()
第二段影片輸出後的截圖。
![]()
總結一下,硬體方面使用這款MSI Claw 8 AI+ Mini PC,AI運算效能NPU為47 TOPS、GPU則為64 TOPS,無論是本地推理或多媒體運算都有不錯的表現。
![]()
軟體方面使用威力導演的三種AI功能。首先自動剪片會自己挑出重點片段,還能生成文字標題,特別適合做短影音或影片前導等重點式呈現;畫質修復則能讓昏暗、模糊的畫面快速變得明亮清楚;至於臉部模糊功能,則會自動幫路人打上馬賽克,不僅能保護隱私,還能保留現場的真實感,這幾個功能用下來,真的讓影片製作時某些流程變得更快速、更輕鬆。
印象中兩年前剛開始的AI應用,主要藉用雲端伺服器來達成生成式文字與圖片,雖然大模型提供豐富的素材,不過上傳的資料難免也有著資安方面的疑慮。
隨著AI PC的硬體升級搭配不斷推陳出新的軟體應用,逐漸地讓AI使用起來更為便利,有些應用也能減少連網的需求,如果AI軟體有支援NPU加速,不只能分擔GPU與CPU的使用率,還能延長電池續航,讓裝置長時間維持高效運作。
以上是windwithme分享這三樣AI軟體的實際應用,希望能帶給有興趣的網友做為參考,我們下一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