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4身為Nikon旗下第二台35mm全片幅機皇,雖然在發佈後,被搭載3630萬畫素、售價落在10萬元內的同門師弟Nikon D800,搶走不少丰采。但是,大家可別忘了,舉凡像是EXPEED 3影像處理器、9.1萬RGB測光感應器、擁有51點自動對焦點的Multi-CAM 3500FX對焦系統等等,這些優異性能可是源自於大哥Nikon D4啊!

看到這裡,你們是否不約而同的想著:難道日本原廠瘋了嗎?明明知道D800採用的超高畫素將贏得滿堂彩,為何還得再推出貴上一倍的Nikon D4呢?難不成,這只為了滿足專業級玩家私心的產物?還是賺個「不重則不威」的氣勢?太多疑問等著被解開,或許大夥可以用筆者剛試用過D800的主觀體驗,來跟大家細說分明啊!(匡~)


▲Nikon D4身為135mm全片幅機皇第二代,究竟有多少神力呢?請大夥繼續看下去。

 

絕不改變的承諾,Nikon要當你永遠的伙計

在此之前,讓我們將記憶回溯到2002年。這一年,Canon正式宣佈數位135mm全片幅時代的來臨,推出1,100萬畫素的1Ds,每隔一、兩年再祭出後續機種,並端出可口的入門全幅-5D系列,一台台全幅機替Canon鞏固135mm全片幅DSLR的江山。再往前看,Canon是怎樣達到這種數位化優勢的?在底片機玩家多過於數位相機用戶的年代裡,Canon決定捨棄FD接環,直接採用製程更方便、口徑更大的EOS接環,藉此換取一張日後率先進入135mm全片幅市場的門票。

相較於Nikon的穩健作風,至今仍堅持使用F接環(至今已近60年),可是硬吃下這記悶棍。當Canon在無人能及的數位135mm全幅市場稱霸時,Nikon在這段期間克服F接環的小口徑,影響光學結構與色差表現等問題。直至2007年8月23日,Nikon終於發佈旗下第一台全片幅機-D3,讓守候多時的Nikon fans終於能抬起胸膛,向眾人呼喊著:「我們也有全幅機了!」這份遲來的承諾,背後蘊涵著的,是廠商與用戶們不離不棄的堅持。

四年半後的今天,旗艦機皇Nikon D4終於現身,同樣保有F接環的設計,搭載1620萬畫素全片幅CMOS、51點自動對焦點、每秒11張連拍速度、9.1萬畫素RGB測光感應器、1080p動態錄影、ISO12,800可擴展至204,800實力表現。現在,就讓我們先從外觀來感受Nikon D4的脫變吧!


▲從兩者的正面照,便能感受到彼此間的差異。Nikon D4從機頂至軍艦部曲線較為和緩,相較之下D3在該區塊便較有角度上的懸殊。機身的高度有明顯的成長,當然啦,紅色三角褲是注定回不來了!(左:D4、右:D3)


▲除了機頂稜線稍做調整外,機背的按鍵佈陳可說是調整最大的地方。官方在D4的機背上,增加兩顆「副選擇器」,可作為調整對焦點來使用。獨立LOCK撥桿,可鎖住機背的按鍵,以避免誤觸動,影響原先的拍攝設定。在3吋92萬畫素LCD旁的按鍵,將info鍵獨立出來後,賦予標示「鑰匙」的按鍵,在拍攝模式下作為相片風格調整的快捷鍵。(左:D4、右:D3)


▲玩家可視自己的使用習慣,將對焦點選擇設定在多重選擇器上,還是新增的副選擇器。另外,也可以進階設定按下副多重選擇器中央鍵,甚至是搭配指令轉盤後可開啟哪些設定功能。


▲快門區的傾斜角度也稍做調整,提供較舒適的操作環境。仔細觀察靠近機底的快門鍵旁,有Fn自定義鍵,原本的預設值是作為AE-L使用。(左:D4、右:D3)


▲Nikon D4新增周邊連結器、RJ-45乙太網路連接孔、音源孔(可在錄影時即時監聽收音狀況)。(左:D4、右:D3)


▲D4新增的RJ-45乙太網路連接孔,可透過機身內作連線上的設定。


▲機頂部份,雖然拍攝轉盤上,仍維持三顆功能鍵(D800有四個),不過其一按鍵,則是以測光模式取代原先D3的尺寸選擇鍵。在D4在快門區域,新增獨立的錄影鍵。在錄影時具備開啟、關閉錄影功能,使用者也可以透過MENU設定,讓該按鍵在一般拍攝模式下指定為ISO、選擇影像區域、拍攝選單庫或是快門速度及光圈鎖定等功能。由於D4在機頂周遭,少了D800的獨立ISO鍵,經常使用ISO調整的玩家,可以將這顆錄影鍵預設為ISO值調整。(左:D4、右:D3)


▲錄影鍵在一般拍攝模式下,還可以自定為ISO、選擇影像區域、拍攝選單庫、快門速度及光圈鎖定。

延伸閱讀

Nikon D800 評測 :135單眼史上最高畫素,性能表現更完整(內含大量介面和實拍)

全台首發 Nikon D4 新旗艦試玩報告

Canon 5D Mark III在台發表,第一手試玩報告

(Nikon D4隨盒附贈哪些小配件?後面告訴你!)

按鍵佈陳重新設計,操作手感再提升

身為資深玩家的你,在瞧見Nikon D4第一眼後,即可發現它一改原先剛毅稜線的外型,從軍艦部的流線較為柔合,為了增加握持時的舒適時,握持區變得較高,機身尺寸也有微幅成長(D4:160X156.5X90.5mm、D3:159.5X157X87.5mm),重量也稍作調降(瘦了60公克),全機身配重也相當均衡,即便使用一體成形的垂直把手進行拍攝,也不會明顯感受到機身偏重哪一側。

因應Live View及1080p動態錄影功能,Nikon D4將拍攝及錄影時的即時預覽功能,以獨立按鍵+撥桿設計呈現。一如我們在Nikon DSLR所見的「機械感」,Nikon D4的按鍵佈置更加完善,除了延用中階機D7000的AF模式+AF區域模式撥桿於原先的AF模式撥桿外,機頂及機背的按鍵也重新設計,將測光模式從軍艦部移拍攝模式轉盤上。據台灣代理商國祥貿易表示,購買Nikon D4的玩家,加贈16G XQD記憶卡及專用讀卡機。


▲位在機身側邊的,是閃燈同步,以及搖控端子連接埠。此外,D4的鏡頭接環定位點也改採立體式,即使是摸黑的情況下,也可以方便且迅速的拆裝鏡頭。


▲一個完善的操作設定,即便是著重穩定性、操作性的旗艦機,也得納入設計考量之中。原先的對焦模式是採四段撥桿設計,現在Nikon D4延用中階機D7000的AF模式+AF區域模式設計,該如何使用呢?看看以下的影片就知道。

▲AF模式+AF區域模式影片。雖然在對焦模式切換上相當便利,可是以拍照姿勢雙手握持機身時,需將AF撥至MF時,卻顯得有點卡手。


▲為了使Nikon D4在摸黑時,也能迅速找到功能位置,與調整拍攝數據。在啟動亮燈鍵,機頂與機背會發出冷光,而按鍵也有些微發亮的作用在。


▲觀景窗中設有金屬遮蔽簾,在拍攝長時間曝光的照片時,可以關閉此處,完全降低光線從觀景窗跑到感光元件的可能性。


▲Nikon D4在拍攝模式轉盤上,備有BKT(包圍曝光)、閃燈、測光三個功能鍵,其中的BKT可以自定義為HDR或多重曝光功能。不過,與D800不同的是,像是S、SL、SH、自拍、Q、Mup(反光鏡預鎖)的拍攝模式轉盤,還是維持原先在D3的設計。


▲Nikon D4採用CF、XQD雙插卡設計,同樣都是透過機背上的隱藏按鍵,作為記憶卡插槽蓋的開關。


▲Nikon的雙插卡設計,可指定CF或是XQD為主要儲存區;而副卡則可指派它作為延伸空間的運用、備份,亦或將Raw與JPEG儲存在不同記憶卡中。


▲在Nikon D4的一體成形垂直把手處,新增一塊外突的墊皮設計,目的是為了增加垂直手持時的穩定與舒適度。在實際握持後,真的能感受到手掌承受的壓力降低了。


▲在鏡頭旁的PV與Fn按鍵,皆可透過控制選單來自定義功能。


▲透過選單,可以設定Pv與Fn鍵的功能,或是該按鍵加上指令撥盤後可開啟設定哪些拍攝功能。


▲Nikon D4採用EN-EL18電池,可拍張數約5500張。


▲旗艦機皇所需使用的電池,與其它DSLR有非常大的差異。看看這顆EN-EL18電池,已經快跟iPhone一樣大了。


▲於電池艙中,藏有一塊水銀電池。應是作為記錄機身原先設定,以及時間的作用。


▲Nikon D4隨盒附上的小配件,從左至右是:電池蓋、USB固定器、音源孔固定器、熱靴軟蓋。


▲原廠所附贈的熱靴軟蓋,在扣上D4的熱靴座時,頗有幾分戴上泳帽的感覺。


▲為了避免相機透過USB傳輸資料至電腦時,不小心扯下線頭被迫中斷,甚至因此損及記憶卡中的資料,原廠溫馨的附上USB固定器。


▲由於USB固定器是連同周邊連結器插埠一併設計,加以固定性;因此使用時,只需要將USB線放入該器具中,再插入周邊連接器及USB插孔即可。


▲EN-EL18電池使用特大號的充電器,在充電時會顯示目前儲存的電量。


▲反光鏡室採用金屬打造的D4,於鏡室的上方設置海綿,以緩衝反光鏡升起下降時,對反光鏡的耗損。


▲除了在鏡室的上方設置緩衝海綿外,反光鏡的背面也有。


▲機頂的LCD在拍攝時顯示可參考的數據。

將有Nikon D4的連拍、ISO、長時間曝光與實拍表現,請鎖定DIGIPHOTO網站。


延伸閱讀

Nikon D4機皇評測:連拍11FPS、與D3色彩比較、ISO、實拍篇

Sony A65 實機評測:簡單俐落 影像風格

Leica MP建國百年紀念機限量100台,買來當傳家寶吧!

Leica M9-P白色限量版,日本獨家限量50台

餅乾鏡大解密:解剖Olympus 17mm F2.8和Sony 16mm F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