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8 為視窗系統帶來了新的觸控介面,除了 X86 架構之外,還針對 ARM 架構推出了 Windows RT,想必一開始還是會有不少人搞不懂這兩者有什麼不同。我們來詳細把玩 Windows RT 是什麼樣的新系統,讓你快速了解如何使用、操作 Windows RT 介面有什麼新鮮之處。

快速目錄:

首先要先了解的是 Windows RT 並不是像 Windows 8 或 Windows 7 的系統,並非是 X86 架構下的產物,是針對 ARM 架構所設計的輕量化系統。如果你還是沒有概念,可以把它想成和 Android 或是 iOS 這種行動裝置系統類似。在 Windows RT 之下是不能執行傳統桌面程式的,雖然 Windows RT 同樣也有桌面程式可以使用,但裡面其實和傳統桌面系統是不同的,別想著把它當做筆電來使用。

在桌面下的操控方式其實和過去沒有什麼不同,主要是在觸控的部分會讓人比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記好「觸控四邊」的口訣就能輕鬆搞懂觸控的操作技巧,在開始把玩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Windows 8 style UI 的觸控使用技巧。

(本篇使用 Asus VivoTab RT 平板進行實測,對此產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一篇:Asus VivoTab RT 平板評測:輕量化的 Windows RT 平板出動)

左側:快速切換程式(Alt + Tab)

觸控的功能其實不複雜,主要就是上下左右滑動的新功能。由左邊滑入,就是鍵盤上的「 Alt + Tab」功能,也就是能快速切換視窗,對於不少使用者來說,也許不會知道「Alt + Tab」,滑動螢幕反而比較好學,只是對於比較熟 Windows 的人來說,也許這個功能一開始會造成小困擾,不明白用途。

▲Windows 8 style UI 是新一代 Windows 的主要介面,也是針對觸控所設計的新介面。

▲從螢幕由往右滑動即可快速切換另一個開啟中的程式。

除了由左滑入之外,也可以用滑右再滑左的方式,呼叫出目前使用中的程式列表,可以快速切換你想要的程式。

▲先由螢幕外往右滑動,手指不放的狀態再往左滑動即可呼叫目前開啟的程式列表。

雖然 Windows RT 是用於 ARM 架構,但也支援多工,可以同時在一個畫面開啟兩個程式。只要在程式列表中,按住程式不放,即可拉動程式畫面,你可以把程式放到左邊或是右邊,就可以同時開啟兩個不同程式的視窗。不過視窗調整只有一種大小,實用性其實不是這麼高,加上平板的螢幕解析度小,只能達到監控的程度,要同時使用兩個程式還是有些辛苦。

▲按住程式不放,再拖曳到螢幕左邊,即可開啟兩個不同的程式畫面。

▲這個畫面中,左邊是太極拳的教學程式,右邊則是瀏覽器。

▲按住中間的分格線即可切換程式畫面所佔用的大小。

▲大小並不能微調,只能有一大一小的固定比例。

可能有人會問,要如何關程式?程式裡可找不到關閉的按鈕。其實只要由上往下滑動,並點選程式不放,拖曳到下方即可把程式關閉。

▲由上往下滑動,不放開持續拖曳到最下方即可關閉程式。

延伸閱讀:

Windows 8 十二字訣,完全搞懂介面設計使用技巧

Windows 8 RTM 版完成,據傳將放棄 Metro、改名 Windows 8 style UI

<後面還有:更多使用觸控技巧>

右側:呼叫常用工具列

你現在已經知道左邊觸控的功能,而右邊觸控的功能非常簡單,就只是讓你呼叫出「常用工具列」的選單,其實最實用的當然還是 Windows 鍵,另外像是搜尋、分享、設定也都在這個選單之中。基本上,想要找什麼設定或是分享內容,滑動右邊就對了。另外像是你想要關機還是設定無線網路,也是一樣在「常用工具列」的設定中就可以找到。

▲由右往左滑動即可呼叫「常用工具列」,相關設定、搜尋、分享的功能都可以在這找到。

上下:呼叫該程式工具列

在使用 Windows RT 會發現程式都沒有工具列,這是因為工具列都隱藏起來,只要滑動上或是下邊的螢幕,就可以呼叫出工具列了。

▲由螢幕下方或是上方往內滑動,即可呼叫出該程式的工具列。

▲像是照片庫就可以呼叫出刪除的功能。

我的程式在哪裡?

Windows 8 style UI 採用動態磚的方式來呈現,程式多了就會無限往右成長,有時要滑很久才會找到所需的程式。Windows 8 style UI 的開始畫面可以用雙指縮小的方式,能夠一口氣看到全部的程式,找起來也比較快一些。

這個部份建議多利用以前就有的鍵盤組合鍵,比如說「視窗鍵 + E」可呼叫檔案總管,「視窗鍵 + R」可以呼叫命令控制,「視窗鍵 + M」可呼叫桌面,用起來會更加順手。

▲雙指縮小之後,動態磚就會變小,找尋程式會更方便。

▲縮小後可以看到整個動態磚的畫面,程式太多的話,可以試著用看看這招來找程式。

Windows 8 和 Windows RT 都拿掉了左下角的「開始」按鈕,想必大家一開始都找不到程式集,內建的程式也不知道上哪找。其實只要在 Windows 8 style UI 的畫面,由下往上滑動,就會看到顯示所有程式,點選一下你就會看到熟悉的內建程式,像是記事本、小畫家等等。

▲在 Windows 8 style UI 的畫面中,由下往上滑動就會看到所有應用程式,點選後就會看到更多內建程式。

雖然 Windows 8 和 Windows RT 是不同的系統,不過在操控方式是相通的,這些技巧在 Windows 8 裡一樣都可以使用。

<後面還有:Windows RT 基本功能介招>

現在你知道 Windows RT 和 Windows 8 是不太一樣的系統,Windows RT 也不能執行 X86 的程式,想要安裝程式的話,就要由 Windows 市集來下載安裝,儘管桌面程式用起來和傳統 Windows 一樣,但如果執行 .exe 程式的話,就會發現無法執行,當然一些遊戲或是 Windows 8、Windows 7 的軟體也不能支援。所以在購買 Windows RT 之前,一定要想清楚,Windows RT 只是平板用的系統,不要想著拿來當成筆電使用。

Windows RT 雖然不能執行 X86 的程式,不過微軟當然也沒有忘了把自家好用的程式移稙到上面來。不管是內建的記事本、小畫家到 Office 2013,在 Windows RT 中還是可以看到。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台可以處理文書的小平板,其實購買 Windows RT 的裝置,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Windows RT 並不能執行 X86 的 .exe 程式。

▲Windows RT 支援 Office 2013,要拿來當文書機使用其實是沒問題的。

▲IE、檔案總管、Office 都可以在桌面程式下找到,使用起來的感覺就和 Windows 8 差不多。

▲Windows 的「執行」同樣可以用視窗鍵 + R 呼叫出來,部分指令也一樣有支援。

▲內建的小畫家、記事本、小算盤等等的應用程式也沒少。

▲Windows RT 是為 ARM 架構設計的作業系統,此裝置搭載的是 Tegra 3 處理器。

<後面還有:Windows 8 style UI 的基本功能介紹>

常用工具列五大功能

Windows 8 style UI 主要的介面當然就是動態磚,其中可以看到各種已經安裝的程式。在右側的常用工具列中,則有五大功能,分別是「搜尋、分享、視窗鍵、裝置、設定」,常用的功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先來看看設定,在設定裡面可以調整的選項不少。基本介面可以設定無線網路、聲音、螢幕亮度、通知、電源、鍵盤,細部可以再進入電腦設定來調整你所需要的功能。

▲一開始可能也會有很多人找不到關機的地方,其實就在設定之中。

▲除了調整螢幕亮度之外,還可以鎖定螢幕旋轉。

▲無線網路設定中,提供了飛航模式,讓你在飛機上可以快速切掉所有的無線干擾。

▲搜尋可以針對不同的程式來搜尋你想要的內容,使用 IE 則是會開啟網頁搜尋。

▲分享功能則是把你目前開啟的照片、檔案分享到網路上的服務,不同的程式會有不同的分享介面。

▲裝置則是把檔案分享到不同的裝置,比如利用 NFC 把檔案傳給別台電腦。

<後面還有:電腦設定介紹>

設定調教好簡單

過去 Windows 要調設定的時候,都要到讓人很迷路的控制台。Windows 8 Style UI 提供了電腦設定的介面,可以調整大部分比較常用的功能,像是無線網路、帳號管理、風格設定等等,介面也比較簡單,不會讓人找不到什麼功能在哪設定。

▲電腦設定中的「個人化」可以改變 Windows 8 Style UI 的鎖定畫面。

▲開始的畫面也可以更改你自己喜歡的顏色和風格。

▲「使用者」的部分可以使用本機登入,Windows 8 之後也加入了 Microsoft 帳戶登入的功能。

▲「通知」內可以管理目前的程式是否要開啟通知。

▲「一般」可以看到應用程式切換的功能,如果你覺得手勢切換視窗的功能很煩的話,也可以由這裡關掉。

▲「裝置」則可以管理目前已經連線的其他裝置。

▲「無線」可以管理 Wi-Fi、藍牙,GNSS、NFC 也可以在這開啟。

▲用 Microsoft 帳號登入之後,就可以同步你平板上所有的設定。

Windows RT 也能夠讓你使用 Microsoft 帳號登入,其好處是可以直接綁定所有的 Microsoft 網路服務,像是信箱、SkyDrive 等等,另外也可以將你平板上的設定直接同步到你的帳號,換裝置的時候,設定可以直接帶著走,不用重新再調整。

Windows RT 可說是為觸控操作而生的系統,像是快速切換程式、一個畫面開啟兩個程式、呼叫常用工具列、呼叫程式的工具列、動態磚畫面放大縮小等等動作,都有新的觸控方式要學習。對於這樣的新系統,在看過以上的介紹後,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