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價位高效能空冷戰將 ENERMAX安耐美ETS-T50 AXE 電競光斧 能戰AMD才猛

過客

前言
話說市面上的評測總是單以INTEL的CPU來做測試,我個人覺得很不公平,雖然說市場一定是大宗取向,但仍然也還有個未被遺忘的AMD存在(誰叫他那麼久沒出新品)

當我正煩惱著我的FX-6200因為壓不住溫度而連基頻都受限(一般使用都能降頻真的很悶),更別提想要往上超了(本來有一組TT一體水冷,可惜送修後變成退貨了,原因俺就不解釋了),因此讓我一度將它放著生塵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玩家朋友一定都懂東西放那不動就難過,直到後來在去年的COMPUTEX上看到安耐美的T50 AXE感覺十分的吸引我,於是便向熟識的廠商(保銳科技)商借了他們這顆新出的塔扇來做測試(雖然上市一小段時間了)
那既然有新東西玩,開箱分享也是免不了的,以下請客位看倌耐心觀賞

開箱
首先來看到封面,直接就清楚的說明共有4種燈色變化,解熱力可達250W+ TDP(其實我曾一度懷疑真的有那麼兇猛嗎?)

盒側1,主打的重點,3燈色5變化燈效、DFR逆轉彈塵(風扇在每次的剛開機時都會先逆轉,不包含重開機)、PDF壓差效應、VGF渦流產生器、VEF獨特真空效應、HDT熱管直觸導熱以及剛才提到的高達250W+ TDP的解熱力,還有偏心不干涉記憶體設計跟TCC 二代散熱烤漆塗層等等技術

盒側2,DFR逆轉彈塵實際效果圖示、3色LED(紅藍綠)及5種燈效變化圖示、不干涉記憶體的偏心設計實裝圖示、獨家可360度旋轉扇葉導風罩、PDF壓差效應圖示、道康寧TC-5121導熱膏(3克)

盒側3,本體實際規格、產品條碼、安規一覽

盒側4,多國語言說明及內附配件表

盒底,品名、生產地等

將外盒封面掀開後會看到還有一層內蓋

打開後就先看到使用說明躺在上面跟你打招呼XD

拿掉說明書後就會見到本人了,右邊白白的是配件盒

關於安裝說明書的部份,我個人覺得標示說明可以再詳細一點



配件盒,就很簡單醬...

配件一覽,基本上市面上2家CPU幾乎全腳位支援,可以放心使用

安裝上要跟各位說明一下,像圖1有寫著INTEL字樣的面在安裝時要面對著您的主機板背部,圖2有AMD字樣的亦然


道康寧導熱膏(自己還有個獨立泡殼),看似很大管,其實量並沒真的很多(畢竟3克而已),希望廠商可以按照容量改一下管的大小減少佔位

固定用螺帽*4

這個固定螺帽2面是不一樣的,一面是有做凸起的,安裝時凸起面向下(雖然我個人覺得沒什麼差別就是了)

2011腳位螺絲一組(4支)

一般腳位通用螺絲一組(4支)

固定插梢一組(4顆)

螺絲套筒(4顆也是墊柱)

INTEL腳位散熱器固定片一組(2支),在安裝時此面有凸起的螺柱要朝上才可以鎖住本體

AMD腳位散熱器固定片,在安裝時此面有凸起的螺柱要朝上才可以鎖住本體

配件介紹完畢,接下來換本體登場,全黑化的設計是一個低調的帥氣

來張正面近照

塔頂可以看到前面有提過的壓差設計了,類似向後噴射一樣使氣流快速穿過鰭片中間的圓錐形隧道,帶動高壓器週圍更多的空氣進入錐形隧道,以增加空氣流動,提高散熱效能

側面可以看到風扇以卡扣的方式設計(官方說的“1-Clip”),拆裝十分簡單,完全不需要任何技巧(雖然說有些塔扇也有類似的設計,不過在拆裝上來說,我個人認為這是目前摸過最順手的),還有拍的很不仔細的塔體偏心設計(導管向後)

背部導風罩,可360度旋轉調整想讓風吹出的角度,葉片有做稍微的傾斜(剛好拿來吹AMD的MOSFET做連帶降溫),當然如果覺得1顆風扇不夠力的話也可以將風罩拆下來換成第2顆風扇,不過若是主機板上沒有2個CPU FAN插槽的話就要自備Y-CABLE

底部,清楚的看到5根導管直觸設計(HDT),安裝前記得先將膠膜撕下
(每次看到這設計就想到之前曾經使用過酷媽的D92,底部也看似相同的設計,但實際上導管卻沒有跟底座齊平,反而是有點內凹,造成散熱效果大打折扣,不過安耐美的T50完全沒有這種問題,確實是齊平的)

導管約為6.10MM粗

接下來把他脫個精光來看看鰭片的設計,整個塔體都是黑化二代散熱烤漆塗層(TCC),圖1為前方風扇面,圖2為後方導風罩面,由這裡可以看到中間還有個凹道,這是為了在安裝時不干涉螺絲起子的設計(當然安裝時還是需要將風扇及導風罩拆下來的)


底座的部份

風扇的部份在每片葉片上都有一半有著銀色的貼片做為導光用

風扇背面的部份,在4角都有減震貼片,若是要拆卸風扇記得要先把貼片撕下

LED燈是直接做在風扇內側(感覺很像把燈條鑲在裡面一樣)

風扇採小4PIN接頭

風扇上另一條則是燈效變化按鈕(關於這個部份我個人覺得很不優,只為了調燈效還要拆機殼側板十分不便)

拆下後的導風罩背面,跟風扇一樣內側4角都有減震貼片,要拆卸也是要先撕下才可以

實際安裝
順序如圖,請忽略塗的87分的導熱膏


實際安裝背面

實際安裝正面

這樣應該有比較看得出來塔體實際是偏左的

高度方面本體為16CM,窄殼的朋友要留意一下機殼是否有足夠高度容納,而我個人所使用的機殼為黑魅騎士,所以不會有裝不下的問題

再將風扇也裝上就完成了(這不是廢話嗎...),圖1可以看到本體完全不會干涉到記憶體(雖然我不是用梳子那種的,但確實是避開了,除非散熱片是很厚的那種)




蓋上側板也完全沒問題

燈效








將燈關掉也是很不錯的

附上實際燈效的影片

實測
接下來該進入正題實際測試的部份了
使用平台為
CPU AMD FX-6200
MB MSI 970A-G46
COOLER ENERMAX ETS-T50 AXE
RAM 創見DDR3-1600 8G*2
POWER 海盜船CX 600
測試軟體CPUZ、AIDA、CPU Mark、R15、HYPER PI、X264 FHD BENCHMARK

4.4G待機狀態及一般使用中


對比之前使用D92時的待機溫度,雖然說2者不是同個檔次的東西,但也是要1張多的小朋友才可以買到的,結果D92卻是如此令人失望

基本壓測,CPU-Z

AIDA CPU+FPU

CPU MARK(純跑爽度,其實也不是那麼爽..)

R15

HPI 6P 32M

在4.4G下測試溫度最高也只來到43度

再來看4.6G待機

實測一樣先由淺入深
CPU-Z

AIDA CPU+FPU

多了0.2G,CPU MARK也只不過是多了23分...

R15

HPI 6P 32M

最後再來個X264

由上面的測試可以看到溫度最高也只來到50度而已
(本來想跑OCCT的,但是一直出現錯誤又查不出原因而殘念,還請各位多見諒)

以上就是本次的測試,有不足的地方請多包涵

心得及優缺點
外觀看似低調但又有著華麗多變的燈效,雖然有著16CM的高大身驅,但是卻一點都不重,完全不需擔心是否對主板會有任何的壓力
通用型金屬背板十分便利且讓人安心,風扇及後風罩拆裝便利,就算是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
導風罩可調整是對於某些主板的散熱片有不小的幫助,可藉此讓部份風流吹過去帶走一些熱量,以利主板的穩定性更高些
壓制力意外的強大,可與高階空冷或是中階水冷一戰
缺點的部份很少且都不是什麼會影響運作的問題,也已在文內提到過了,而其它聽說過的問題也已向官方反應及求證過表示都會在之後修正(非本文所提及的部份)
結語
雖然說裝了T50後不但可以讓我正常使用,也能夠往上超了(AMD的爽度對我來說只剩這個了),但是因為手上這顆老頭子FX-6200的體質不太好,BIOS下的電壓要拉到1.4660才能穩過(幾乎已快要是這張板子的頂了,當然多少也跟板子有點關係,畢竟這只是張入門板),所以就沒再往我的目標值4.8G走下去了
另外要說一下測試時為冬天,溫度非系統誤判,但這並不是說冬天才有辦法壓到那麼低,基本上換算夏天環境溫度在通風良好以及機殼內部空氣對流不錯的情況下大約再往上加個20度左右差不多(以不開冷氣來說,但還是會依個人使用環境不同而不同,我只是依我個人的環境預估參考值),所以溫度壓制力依然是不錯(對比酷媽D92燒機直接熱重開是完全不同的水準),然而RYZEN也即將在不久後上市,想必這顆塔扇也是可以輕鬆應付的

附上官方規格
CPU插槽 Intel® LGA 775/115X/1366/2011/2011-3,
AMD®AM2/AM2+/AM3/AM3+/FM1/FM2/FM2+
產品總尺寸 138.7(L) x 111.9(W) x 160(H) mm
塔散尺寸 135.2(L) x 65(W) x 160(H) mm
重量 860g (w/ fan)
熱導管 5 x Ø6 mm
材質 銅導管 / 鋁鰭片
散熱膏 道康寧 TC-5121
風扇尺寸 120 x 120 x 25 mm
轉速 800 - 1800 RPM
風量 27.69 - 62.32 CFM / 47 - 105.8 m3/h
風壓 0.38 - 1.93 mm-H2O
額定電壓 12V
軸承 磁力氣旋軸承
平均壽命 160,000 小時
噪音值 18.9 - 25 dBA
LED 環形36顆LED燈搭配自動播放模式
轉接頭 4 pin PWM

原文網址: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46093-order-empty-cold-war-enermax-in-an-anti-american-axe-ets-t50-axe-esports-light-to-fight-amd-slam?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