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技術在塑膠製品相當普遍,但是在”金屬”製品上,仍屬前瞻,工業技術研究院開發出國內第一台金屬3D列印設備及製造5種合金粉末的能力,將可列印出牙齒、人工關節、頭蓋骨、各種金屬製品,精湛技術甚至吸引荷蘭前來尋求合作,工研院希望協助在南台灣發展出金屬3D列印的產業聚落。

3D列印現在進步到幾乎各種材質都能列印!從將塑膠加熱、噴製成各種模型,到進一步利用金屬粉末列印出牙齒齒模、人工關節、人工骨骼,都可透過鈦合金粉末或加入高分子材料,以雷射熔融,層層堆疊,一體成型。工研院南分院基層製造與雷射應用中心主任洪基彬介紹,3D列印材料由早期塑膠原型打樣,發展到近年的金屬、陶瓷與PLA環保玉米材料等,且可客製化產品。
洪基彬表示,工研院不僅研發出金屬粉末雷射熔融設備,還可製作出大約是人類頭髮直徑1/3的金屬粉末,像是鈦合金、鋁合金、模具鋼等材質,其中鈦合金可應用於牙齒、骨丁、人工關節等醫材製作,鋁合金則可應用於LED燈殼、渦輪引擎,模具鋼可應用於各種成型模具。工研院表示,不管是金屬3D列印技術或金屬粉末製作,台灣技術與最先進的德國不相上下,也吸引荷蘭等國尋求合作,未來希望能協助廠商在南台灣建立屬於台灣的金屬3D列印的產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