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帆軟傳說哥和大家來聊一聊百貨業。
  國內百貨行業歷史悠久,百年前,俄國人在哈爾濱開設「秋林洋行」,翻開中國百貨第一頁;百年後,百貨店作為一種成熟的業態在中國遍地開花。「百貨大樓」曾是中國各城市的地標建築,樓內琳琅滿目的產品和熱鬧的場景是幾代中國人難以抹去的記憶。
  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後,中國百貨行業外有國內經濟增長減速、社會零售總額增長放緩以及網路購物興起的困境,內有相較購物中心自營能力不足、千店一面同質化競爭嚴重問題,深處「內憂外患」之中。傳統百貨商場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加劇了行業的下滑。目前百貨商場不管是什麼樣的經營模式,商場內部結構、經營內容都相差不大。在內外交困中,近年來傳統百貨變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百貨業該怎麼變革,方向在哪裡?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信息技術帶來了極大的供應鏈變革,隨著百貨業連鎖經營模式的導入,特別是顧客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高檔化,百貨零售商亟需建立自身的信息、補貨、庫存、資金分析系統,同時與經銷商(代理商)
資料分析系統相銜接,構築供貨商、零售商協同型分銷價值鏈體系。
  而在互聯網時代,行動互聯時代,很多名詞總是和巨量資料脫不開關係。事實上,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資料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失去了資料就意味著喪失了競爭力。百貨業本身是一個靠資料累計起來的行業,商品的進貨與出貨,供應關係,員工的管理,倉庫的庫存管理,會員信息等等,都和資料密不可分。在巨量資料描繪的場景中,通過巨量資料平台的交互,線下渠道可以有效地將線上平台反饋的資料用於消費者體驗的升級工作,為消費者創造更多的超值體驗,也可以為傳統百貨勾勒出更為完整的消費者畫像,將顧客的生理、心理、行為等特徵全方位掌握,進而為經營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輔助,實現對消費者的精準營銷。對於消費者來說,既能輕鬆地在線上端尋找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又能夠在線下享受到優質的服務體驗,將對平台產生極大的黏性。而對於企業來說,通過巨量資料所帶來的運營能力提升,將最終體現為銷售額的增長與贏利,真正實現擺脫同質化、轉型升級的目標,傳統百貨業對上游議價能力的來源,將從佔有渠道向佔有資料全面轉變。這個似乎被大家默認的百貨業未來是建立在百貨企業對巨量資料技術的完美應用上的,那麼目前企業對巨量資料的建設方向是否能引領我們走向這個未來?
  就已有的案例來看,通向這個美好未來的路程並不平坦。目前百貨業已有企業開始進行巨量資料的嘗試:銀泰全場鋪設WIFI力圖打通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的VIP賬號;天虹推出「天虹微店」,打造擁有「自定義菜單」的零售微生活服務號;新世界著重利用巨量資料進行精準營銷,針對不同客群實施不同側重的信息收集;王府井傾力建設的「王府井巨量資料平台」希望利用巨量資料平台分析商品、用戶和業務資料以及商品的全渠道經營狀況。巨量資料講究的是一個「大」字,全局資料收集是必然要求,資料之間環環相扣,彼此相互補充,才能用後期分析出的資料進行預測。沿著這個思路反觀已經開始巨量資料建設的以上企業,就會看到,這些企業的巨量資料技術建設具體方向各有側重點,但共同點是急於得到產出,忽略底層資料收集的建設工作,僅進行了部分渠道的資料收集,甚至只是在原有資料基礎之上進行處理。收集的資料應用場景不全甚至缺失,線上線上資料無法打通,都會造成資料流通的斷層,無法形成資料閉環,所謂的巨量資料也就淪為了企業信息系統的一個支流,而非全局掌控者。資料脫離了巨量資料的精神內核,也就不能創造出新的資料價值。
  層層高台總要有地基的支撐才能站得穩,高台越高,視野越寬廣,看到的景色越美麗,對地基的堅固程度和穩定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底層資料就是巨量資料這個高台的地基。無法保證底層資料的收集廣度與準確度,何談後期的資料的處理與應用,從而實現巨量資料的預測分析?當然企業沒有開展全方位的資料收集也有著硬體支持的問題。而百貨業中,資料的交互多發生在線下,線下對硬體設施的要求更高,受場景限制與技術限制,很多資料目前仍然沒有辦法收集。移動互聯網的廣泛覆蓋,為這個問題的解決帶來可能性。在逛百貨商場時,人們被屏蔽了所有的PC端使用條件,自發的的信息交互與資料傳遞都是在移動端進行的,可以說成功記錄了人們移動端資料,就完成了資料收集的一半工作。但如何記錄人們移動端的資料,讓包括行動路線/商品掃碼情況/甚至體溫/社交網路狀況/手機使用情況的資料成為企業的巨量資料系統中的一塊基石,也是企業巨量資料技術必須要面臨的一個門檻。如何跨過這道門檻,百貨企業還需要費一番心思。

分享自:opensource開發,類excel設計,全方位異質資料庫整合,資料填報、Flash列印、權限控制、行动應用、客制化、交互分析、報表協同作業管理系統——FineReport報表與BI 商業智慧工具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