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動精選】日本是個特殊的島國,它的大陸主要受到四個板塊擠壓而成,地震與火山對於日本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的經歷。但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外海發生芮氏規模 9.0 的地震,這樣劇烈的地震在日本也屬少見。日本特殊的板塊運動情況一直為地質學家所關注,自然在漫畫與文創產業發達的日本,這些具毀滅性的題材,也經常被拿來作為漫畫與小說的最佳材料。

像是《日本沉沒》因為描述日本受到的地震災難,在這次事件中受到注目,實際上,日本還有許多關乎地震的文創題材,也以許多發人省思的角度撰寫具毀滅性的議題,能夠藉此了解日本人在面臨震災的複雜心情,或許,有一天你我也會面臨同樣的困境。

《日本沉沒》:災難性的悲劇作品


▲ 這兩部小說,台灣目前尚未有人引進繁體中文版。(圖片來源:博聯社

《日本沉沒》原本是 1973 發行的一部小說,當時正逢經濟起飛後的通貨膨脹以及石油危機等社會問題,許多日本人對未來的前途感到不安,談論末日、世界毀滅之類的玄學書籍盛行,《日本沉沒》搭上了這股風潮,銷售量一飛沖天,後來我們所看到的《日本沉沒》電影結局與小說不同,小說的結局過於毀滅與灰暗,電影則改編為希望性的結局。配合以豐川悅司、草彅剛為主角,第一部的電影版也於 2006 年上映,小說第二部也隨著電影出版上市。不過當時原作者已年邁,無力將第二部完成,最終第二部以原作者小松左京完成劇情架構,由另一作家谷甲州撰寫完成。


▲ 這在2006年是日本電影的年度巨獻,現在應該很多地方都租的到。(圖片來源:DHBC.net

這部小說以悲觀的角度,描述日本逐漸陸沉的毀滅過程,地球物理學家田所雄介,藉由日本各地發生的異象著手調查,甚至與深海探測艇駕駛員小野寺俊夫, 一同進入伊豆的深海中,蒐集亂泥流海底異象的數據,並研判出「日本即將陸沉」之訊息。電影將日本陸沉前的火山爆發與各種災難特效,發揮的淋漓盡致,但比起這些充滿毀滅性的場景,原著中談論更多人類面對自然無力的呼喊;人類不能肯定未來的絕望;以及最終面臨遷移命運的日本人,對於自我定位的無奈。整部作品發散出濃厚的悲觀氣息,連結局也讓人感到無比失落,被新聞介紹吸引而想看這部作品的人,務必要做好心理準備。

閱讀文字容易疲勞,卻對這部作品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考慮找尖端陸續出版中的《地球沉沒》漫畫來看看。


▲ 繁體中文漫畫由尖端陸續出版中。(圖片來源:尖端出版

《日本沉沒》的預告片

《太陽默示錄》:地震引發的政治角力

30歲左右的漫畫讀者,應該或多或少聽說、或讀過《沉默的艦隊》這部漫畫,有人將作者川口開治形容成東方的湯姆克蘭西,因為《沉默的艦隊》跟《獵殺紅色十月》兩部作品,皆是以高科技的秘密潛艇切入政治議題。川口開治喜愛將日本陷入的政治困境寫入漫畫中,這部《太陽默示錄》為了彰顯日本長久夾於美中兩大國間的無奈,利用地震分割國土的題材,將這個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


▲ 《太陽默示錄》在台灣也由尖端出版。(圖片來源:尖端出版

故事描述日本於兩大板塊夾擊擠壓,歷經了地殼的劇烈變動,最終關東與關西地區被攔腰切斷,日本就此被分割為南北兩個區塊,中國與美國趁此時打著救難名義,分別進駐南北日本,展開一場跨國的政治角力,甚至願意收容十萬日本難民的台灣,都從中虎視眈眈想分一杯羹,到底最終南北日本的命運會如何呢?題材乍看之下很有趣,但是過於龐大的架構,讓劇情常常變得過於瑣碎,閱讀起來容易感到疲勞。當小說或漫畫的枝微末節過多,就會讓作品過於冗長、沉悶,很可惜地這部漫畫也無法避免這個問題。

<往下看還有更多精采的內容喔!>

《末日》:人類最終的瘋狂與絕望

望月峰太郎是日本天才級的漫畫家,他最早以《笨金魚》以及《飲茶時間》等作品開始漫畫生涯,不成熟的筆觸以及詭異的詼諧線條,讓讀者乍看之下難以接受,最後卻會被鮮明的人物個性所交織的各種趣味火花所懾服。接著《座敷女》開啟了他的恐怖之路,繼續以這種詭異的筆觸與亂七八糟的線條,成功讓這部描述「裂嘴女」的漫畫登上恐懼的高峰,連許多成人看了也會做惡夢。


▲ 好吧!不得不說尖端出版的災難漫畫實在有夠多,連《末日》在台灣都是尖端所出版的。(圖片來源:尖端出版

而代表作《末日》則是望月峰太郎個人的高峰,以一場高中生乘坐新幹線的畢業旅行作為開端,男女主角在十集的漫畫中不斷經歷地震以及火山等天災,這之中發覺了人類因為恐懼而激發最深沉的黑暗面:原本在班上慘遭覇凌的同班同學,居然變成某種邪教的崇拜者,並將凌虐屍體作為樂趣;還有將自己腦中的「恐懼感」藉由藥物去除的詭異集團、已經名存實亡的政府與成為死國的日本充滿毀滅意象的劇情,像似作者在嘲笑主角,最終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功般,故事最後在一層又一層的黑暗中畫下句號,也讓讀者對於人類內心黑暗面作出極度的深思。這部作品在描寫人類內心的扭曲部分已臻化境,在閱讀上務必保持美好的心情,以免陷入作品描寫的無盡黑暗深淵中。

毀滅後的新生,人性展現的希望

有些評論家曾說過,日本人特別擅長於創造毀滅、充滿負面情緒的題材,或許因為日本島本身就是危險的環境,又是歷史上唯一被核子武器轟過的國家,所以對被毀滅的恐懼比他國更甚吧!或許是日本人仍然對這樣的恐懼歷歷在目,無法揮去自己可能隨時被毀滅的負面心情,因此許多日本文創品都充滿著人性陰暗與頹廢的一面,與我們所熟知拘謹有禮的日本人不同,這些作品在日本能保持熱賣,可能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包含了他們複雜的心情,提供宣洩的出口。


▲ 劫後餘生的全新希望。(圖片來源:美聯社

在這次的地震危機,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些作品中所敘述的絕望人性,日本人反而展現了人性的光輝面:人們相互扶持、禮讓,沒有人趁機發國難財,大家都想著將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許多日本遊戲包括《潛龍諜影》、《太空戰士 11》、《太空戰士 14》 以及《信長之野望 online 》等遊戲伺服器也為了節能而關機;日本知名遊戲新聞站為了不佔頻寬資源,宣布週末停止更新,提供自己的網頁發布震災訊息。許多日本人在災後展現了崇高的情操,不為錢,只為了能夠幫助更多國民。他們在面臨巨大災難時的這種氣度,的確值得我們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