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108年3月和9月發生兩起召回事件,自過去媒體報導知名汽車車廠
福特到勞斯萊斯這樣的高檔品牌皆包含在內。2014年,美國的汽車召回總數就高達2,200萬輛,較2013年增加20%。



某讀者是開某車系,使用高田氣囊事件,反應發生此事件車商的製造廠台灣官網址只有兩件,但國外像菲律賓 、印尼、連中國東風日產都還有13項召回公告。


車輛安全召回車輛安全資訊網有標註車輛安全召回的處理辦法如下:
goo.gl/Bx1XD7

召回辦法
汽車安全性調查召回改正及監督管理辦法
 召回案件查詢-汽、機車
召回資料庫中登錄國內、外政府主管機關及各製造廠/經銷商所公佈車輛安全性召回改正案件的相關資料,每件召回改正案件記錄之資料包括該召回改正案件之召回車輛廠牌、型式、數量、批號、召回原因、改善對策及告知駕駛者在未回廠檢修前可採取的臨時措施。

 召回案件查詢-自行車
召回資料庫中登錄國內、外政府主管機關及各製造廠/經銷商所公佈車輛安全性召回改正案件的相關資料,每件召回改正案件記錄之資料包括該召回改正案件之召回車輛廠牌、型式、數量、批號、召回原因、改善對策及告知駕駛者在未回廠檢修前可採取的臨時措施。(註:已結案備查召回改正案件)
有媒體報導過去10年,製造商只會針對最嚴重的問題召回車輛,其他問題可能只是發出「服務公告」,建議車商在消費者抱怨時維修。根據天下雜誌報導
過去召回屬消費者任重大事件,但召回事件普遍後,除非是重大零件產生事故件或召回頻繁,對於本身車商知名度並未影響很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指出,約只有70%的車主會將召回車輛送去維修,但如果是小問題,消費者有所行動的比例可能會低到20~30%。


汽車品質召回管理條例,除了安全性項目還包含各式各樣的品質缺陷,車商都需要依法召回。

台灣雖明訂除安全性還包含各式各樣的品質缺陷,但依目前的消息看來,事件數目極少,有讀者指出台灣召回一開始就縮限在「重大行車安全」,並限於在地方政府與消費者團體為申訴的來源,中國卻是以廣泛的「產品缺陷」作為召回的主幹,讓任何單位與個人對於產品缺陷可提出申訴的來源。

根據大紀元報導加拿大內,交通部負責簽發大多數的車輛召回令,只負責發布召回令,車主如何處理、何時處理召回,它是不管的也不會一個個地去通知車主。
召回責任在製造廠,它們必須通知車主關於召回的具體事項,通常通過平信郵寄的,會告知題出在哪裡,到哪裡去更換部件,需要多長時間,如果還有問題和誰聯繫。倘若車主購買二手車,二手車已經多次換手,即使只有一次,要注意的是二手車以後,除了要做原廠登記,還應該查詢一下該款車是否有召回紀錄。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召回法規,請各位讀者多注意媒體資訊,才能保障您行車安全。在美國國家公路運輸安全管理局(NHTSA)發布召回令後才找問題,反映的是廠家對質量的重視程度。根據大紀元2017報導iSeeCars此次發表的分析,是基於從1985年到2016年9月,NHTSA發布的召回令整理而成的。iSeeCars對近31年來各車廠的召回數據做分析發現,就召回率來說,保時捷的最低,大眾的最高;GM(通用)能及早召回;特斯拉對召回最主動,福特的主動性最差。


圖片出處:商周周刊/表:台灣與中國汽車召回法規主要差異



只要車子瑕疵只要被修復,那就不要在網路傳播或告知媒體,如果找車商修復,車商不理或是刻意刁難,車主要跟車商進一步的協調。倘若談判中車主無法接受,或是需要簽保密條款,那就要進入第三階段,車主們可以詢問是否別人也有相同問題成立自救會,下載並填寫「汽車安全性申訴案件資料通報表」,到行政院消保會、各級縣市政府法務相關的消費者服務進行申訴。消保團體會安排協調會議,如果再經過兩次協調無法有結論,雙方可能就要進入法律程序。

筆者是建議是台灣的車主要為護自己的權益,可以多注意國外訊息和新聞媒體
了解車子的品質和意外的資訊,另外也可反應給車商或消費者保護協會,才不至於損害自己的權益。

賜福企業有限公司分享
goo.gl/MKxCyT
1.https://www.carhfc.com.tw/
2.https://www.cfloan.com.tw/
3.http://www.tacloan.com.tw/
4..http://www.loanhfc.com.tw/

參考原文出處
1.天下雜誌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7411
2.商周雜誌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2931&type=Blog
3車輛安全資訊網車goo.gl/Bx1XD7
4. 大紀元goo.gl/D8Pvw7
5. 大紀元 goo.gl/LeWxUe
6. 商周雜誌 https://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m/GArticle.aspx?id=ARTL0001151
7.車輛安全資訊網
https://www.car-safety.org.tw/car_safety/Folder?OpID=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