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goLift 軸承、NanoEdge 極窄邊框、GTX 1050 Max-Q 獨顯、1.59KG 輕量

ASUS ZenBook 15 UXX33 系列總共有三種螢幕尺寸,從 13 吋 UX333、14 吋 UX433、到這次要介紹的 15 吋 UX533。所以大家可以先根據自己的螢幕大小需求來做初步選購。由於採用的 CPU 都一樣,因此建議其次考量顯示效能差異,顯示能力從內顯到中階電競獨顯可選擇。UX333 使用 Intel 內顯 UHD Graphics 620,UX433 使用 Nvidia MX150 GeForce 2GB,UX533 使用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Max-Q 2GB。最後對於鍵盤獨立數字鍵有需求的話也要留意,只有 15 吋的 UX533 是有獨立數字鍵。

第一次看到 UX533 實機時,馬上就被超窄邊框衝擊。
NanoEgde 極致窄邊框

而且不只兩邊的邊框很窄,上邊框也很窄。

看看這 Webcam 緊緻地排在上緣,UX533 的上邊框真的非常薄。

下緣也是非常窄,可以看到整個下緣編框大概連 Windows 預設工作列高度的一半都不到。

華碩官網圖片標示側邊框寬度是 3mm,上邊框是 6.4mm,但是這邊有腳註就往下仔細看內容。

第二點:所述側邊框寬度係指非螢幕顯示區域與機殼內側邊緣之間的距離。 若包含機殼寬度,則側邊框寬度為 4.3mm。 所述底邊框寬度係指筆記型電腦的開啟角度為 90° 時,非螢幕顯示區域與顯示器可見邊緣之間的距離。 依據標準(非防眩光)顯示器組態進行量測。

實際測量不包含螢幕顯示區域,只有機殼的話測得約 4.25mm 的超薄厚度。

上邊框的厚度約 7.46mm。這部分就只有圖片標示的 6mm,腳註沒像側邊框一樣提到數據。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這個窄度真的很有看頭,畢竟大多數筆電都超過 10mm。

四邊窄邊框的震撼後,再來看看螢幕厚度,看起來有點厚。但其實實際測量後 UX533 的螢幕與一般筆電相比也沒有厚太多呀,例如與 MacBook Pro 13 相比僅多約 1mm 左右,這部分因為螢幕背蓋 A 面是弧型、B 面有邊框與邊條因此很難比較。螢幕感覺比較厚,我想應該是因為 UX533 比較有稜有角的設計,背蓋弧度沒有很大,因此視覺上會覺得比較厚。邊框比厚度還薄,應該也是創舉。

背面是同心圓髮絲紋與 ASUS Logo。這次有兩個顏色:皇家藍、冰柱銀。這款是皇家藍,在光源足夠下會有很多深藍色紋理,在陰影下看起來會變得非常深,接近黑色。

UX533 與 A4 白紙相比下感覺非常寬,其 16:9 的螢幕和超窄邊框讓 UX533 只 A4 紙寬一些,長度大約比 A4 紙多不到一支手機的寬度。

與同為 15 吋的 ASUS A53SD 相比,實在是小了很多。圖片上看起來 UX533 邊緣比較突出,是因為攝影機拍攝的角度,實際上已盡量做到兩邊切齊來比較。
ErgoLift
如同之前在介紹 UX391 時的感想,一開始有點失望,比較不看好這種特殊的機構,自從 UX391 真的讓我改觀,華碩 ErgoLift 機構非常穩固,使用 UX533 時也是如此,穩固平穩的印象的手感也非常好,在穩固上其實感覺不出來與一般筆電有什麼差異。

UX533 的角度並沒有像 UX391 那麼高,因此出門在外用手機開網路分享時,也無法把手機藏在筆電底下了。

螢幕在 90 度打開時,幾乎是沒有抬起的高度,與平常使用一般筆電一樣。
GTX 1050 Max-Q

獨顯後綽名有 Max-Q 的筆電,相較一般版獨顯的效能會弱一些,不過更處是能夠將其在輕薄筆電使用,因此只要散熱做得好,依然能獲得不錯的遊戲體驗。UX333 使用 Intel 內顯 UHD Graphics 620,UX433 使用 Nvidia MX150 GeForce 2GB,UX533 使用 NVIDIA GeForce GTX 1050 Max-Q 搭載 2GB 的顯示記憶體。

以 3DMark Night Raid 跑分得到 15926 的分數。

在插著電源情況下,以 Cinebench R15 跑分,在 CPU 方面跑出 773 cb 的高分。通常八代筆電處理器常會受限於散熱壓不下來,導致時脈無法長時間全開,而影響跑分。所以在畫面中左側 Ranking 可以看到同樣是 i5–8265U 這顆 1.8GHz,一般是 577 cb 的分數,UX533 跑到 733 cb,大約直接多了 30% 的效能,可見散熱在 UX533 得到很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