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全球天文熱潮的黑洞觀測受到高度關注,在此之前,美國新視野號(New Horizons)探測冥王星任務,藉由計畫主持人與科學作家出書,一窺不為人知內幕。
科幻電影裡從黑洞穿越時空的情節屢見不鮮,中央研究院日前公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影像,引起各界回響。在此之前,人類登陸過月球、探測火星,還探索過天王星、海王星,以及飛掠冥王星外小星體的美國新視野號。
「冥王星任務:NASA新視野號與太陽系盡頭之旅」一書正是冥王星探測任務最權威的紀錄,出版的時報文化表示,無論是太空學者的熱忱、爭取計畫經費的艱困,甚至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內部的權力角逐,在計畫主持人艾倫‧史登(Alan Stern)與科學作家大衛‧葛林史彭(David Grinspoon)的筆下,一一呈現這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分享讀後感說,這本書「具體描述了NASA科學家們研發新視野線號的心路歷程和一路追蹤這艘太空船的心境起伏,作為國家太空中心(NSPO)的一員,我完全能體會。所有從事太空科技研發者都是夢想家,他們抱持這個夢想,直到實踐,儘管難熬,這些人仍抱著真誠及希望。」
時報文化出版介紹,2015年美國國慶日,NASA負責冥王星計畫的任務主持人艾倫‧史登手機響了起來,電話那頭傳來「我們跟太空船失聯了。」
整整9年未曾斷過聯繫的太空船新視野號,卻在終於要飛掠冥王星的前10天與NASA失聯,這代表長達14年的計畫可能付諸流水,而超過2500位人員的心血也將白費。
據時報文化說明,熟悉太空天文計畫的人,可能對於火星探測車的進展最為了解;動輒數億美元的研究經費、10年以上的事前籌備,讓科學家必須在「實地探索火星」與「探索未知冥王星」間擇一。
在經費與時間限制讓火星、冥王星兩派科學家爭執不下時,最後行星科學家大老的一句話讓冥王星任務正式啟航。
書中闡述,冥王星任務是NASA有史以來最完美又最省錢的計畫,在預算僅4億美元的要求下,數學家與物理學家必須突破瓶頸。
內容提到,在地球跟冥王星對齊的那一年,NASA先將飛行器拋向木星,再用木星把飛行器加速拋向冥王星,將航程縮減至10年內就可抵達目的地。不僅減少燃料消耗,更提早獲得突破性的天文觀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