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把目光回到1970年代末,橫空出世了史上對人類影響力最大的電影,星際大戰系列,不僅對流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各種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更是成為了之後幾十年業界研發的努力目標,各位是否記得當年那個經典的開場,R2D2就這樣緩緩地走入螢幕,打出一道光束,接著在柔和的白色光束中,浮現了莉亞公主的身影,四十多年過去了,各種透明顯示,投影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終於慢慢的用逐漸成熟的技術,勾勒出當年的藍圖,曾在這個產業待過一段時間的我,每次要向大眾介紹AR的技術,總喜歡用這個例子開場,你記得R2D2吧?那就是AR夢想的開端.

類似R2D2在懸空投影出3D成像的技術,稱為白光全像術,在八零年代已經有相當多基礎研究,很可惜雖然投影科技隨著半導體科技的不斷突破,4k/8k也逐漸走入家庭,但是光是直線進行的先天物理特性,始終沒有辦法達到讓人滿意的顯示成果,為了克服,聰明的人類想出了辦法,做不到沒有螢幕,至少我可以讓螢幕好像看不到吧,於是,誕生了透明顯示器,浮空投影,還有今天要提的產品AR眼鏡
曾經google風光的推出了google glass,並將之視為可以取代手機的大未來,但是不成熟的技術加上不明的市場定位,過了幾年市場回歸了平靜,直到了疫情肆虐的2020年,在FB與apple都在業界謠傳即將推出重量級新品的風聲下,EPSON更新了他們當家主力智慧眼鏡Moverio BT 40/BT 40s ,其實少有人知以投影技術起家的Epson是少數一直在默默耕耘這塊市場,持續且有穩定供貨的廠商,產品從低端消費級的BT-30/35到工業自動化或是展覽使用的BT-300/350等,算是十分齊全,過去曾經短暫體驗過BT-300等產品,這次就來看看最新的BT40系列,相比過去與市面產品有什麼過人之處,是否能在這波宅經濟中搶到一席之地?

照3C產品的慣例先來看看摘自官網的規格與介紹
驚豔畫質
• 全新Si-OLED微投影技術
• Full-HD 1080P精彩細緻高畫質、高對比的影像
真實生動
• 500,000:1超高對比度
• 支援3D(side by side影片格式)成像
• 無邊緣、無違和渲染實現流暢的擴增實境
即插即用
• 連接手機即可將小屏轉大光屏(手機須搭載Android系統,連接介面為Type-C且需支援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
• 視覺落點五米處約有120吋(此為一般視覺體驗,依個人視覺感受不同)
相信看完以後,多數沒有體驗過實際產品的人,心裡會冒出一堆問號?並且浮現so what的疑問,除非是攝影師,否則對於視角的概念想必不理解,因為本產品的屬性特殊,所以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希望能讓各位更了解視角與螢幕大小的概念,以目前的主流旗艦手機6.5-6.9吋為例(iphone 12 max或是samsung note系列),將手機放在離眼睛約30-32cm的地方,視角約等於BT 40投影的視角,請參考由iphone 12 max提供的測距圖,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說這樣感覺畫面並不大,怎麼可能會有120吋的感覺?事實上人對於大小的判斷是參考周邊環境與物體加上主觀想法來判斷大小尺寸的,請維持手機與眼睛距離31cm的距離,然後找一面距離你五米的牆,然後想像手機遮住眼鏡的部分是掛在上面牆上的一面螢幕,這時候就人類聰明的大腦會回報你經過測量,這片螢幕的大小,是不是就有百吋螢幕的感覺了呢?

以市面上常見的6.5左右手機模擬視野大小

說完視角,再來談焦距,先說說個人視力狀況,兩眼近視約100-150度,日常除了開車不需要戴眼鏡,在上面提及的視角概念中,僅能參考視角與畫面大小的關係,實際的畫面顯示效果,還需要考慮成像距離,BT40實際投影的成像距離,約在眼前的4米左右(官方資料是五米,但是個人感覺沒有那麼遠),成像類似汽車投影在前檔的hud技術(不需要立起來反射片那種),所以如果近視度數比較深的朋友肯定是看不清楚的,正常使用需要戴上眼鏡,當然有好處也有壞處,以BT40這種投射的技術,理論上對於眼睛的傷害會較LCD之類直視背光源的小,加上投影在遠方焦點,可能也會降低近視的產生,果然在撰文的同時就看到日本推出號稱可以矯正近視的AR眼鏡產品了,不過這只是個人初淺推測,實際還是要問專家意見才算數..
提完了概念解釋,再來就是實際使用的感覺,本產品的型態特殊,雖然以手機或是單眼微距鏡免強可以拍出顯示的畫面,但是就跟投影機翻拍的意義不大一樣,只能以主觀意見說說配戴感覺與畫質,我個人自己平常主要觀影設備如下
1. 辦公空間 27吋lcd 距離眼睛約60cm
2. 客廳 65 LCD TV 距離約220cm
3. 視聽室1080p 3d projector 92吋 距離約280cm
4. 視聽室 4k projector 120吋 距離約380cm
相較於上一代BT30產品,這代產品視角與解析度有長足的進步,不過如果想要拿來作為辦公用途,可能還是要看平常工作屬性,以簡單文書或是一些ppt編輯工作尚可,但如果像我一樣需要編輯原始碼看大量文件內容只怕還是略顯吃力,比較像是我在90-100cm的距離觀看我的27吋螢幕的感覺,坊間確實有些不同技術的頭戴顯示器有更大的視角,可以提供短距離觀看大畫面的沈浸感,但是不同技術有不同特性,BT40投射在遠方的設計,除了可以保護眼睛與提供更好的畫質以外(投影技術在邊角容易造成畫質下降),加上頭戴式顯示設備特性,視角過大當使用者在觀看畫面邊緣內容,也容易因為無意識頭部轉動造成畫面晃動,我想產品的定位是在沈浸感跟安全感中取得了一個平衡,以這樣的視角對我而言使用情境還是當工作到一個階段,想看一下剛剛編輯的ppt還是影片成果,或是偷閒一下看看youtube,在辦公室不想繼續將眼睛焦點放在眼前螢幕上,想換個比較遠螢幕觀看時,以往會拿出微型的投影機,或是打開辦公室另外一台電視,有了BT40這種智慧眼鏡以後,就算是外出在咖啡廳辦公也不用煩惱投影機架哪投哪,輕輕戴上眼鏡,換個角度舒展一下,同時也將對焦點改到遠方紓解眼壓,還保有非常好的隱私....

平常常使用的微型投影機與Bt40合影

這幾年陸續使用過許多AR/VR相關產品,一般300g以下便號稱是輕量化產品,具備運算功能或是電池的大傢伙更是屢屢挑戰1kg的天險,BT40捨棄了電池與聲音輸出以後,不到100g的重量不足市面競品一半,也完全沒有其餘產品累贅的頭戴跟額頭墊設計,不算上那條額外的type-c傳輸線的話,他就是單純的一隻眼鏡,配戴上只能用無感形容,雖然原廠建議不要在行進中使用,但是輕量加上工學設計良好,只要不要激烈運動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即使同時上了潮到出水重量近400g的Airpods Max,頭部的感覺依然非常舒適,特別要提及一點,因為人體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會疲乏,而會不自主地改變身體姿態來紓解,在傳統的顯示裝置,身體或是頭部姿勢的改變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顯示裝置是固定在平面上,但是對於頭戴顯示裝置來說,頭部姿勢的改變會造成更嚴重的影像晃動,所以在使用環境的挑選上,一個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會是一個必要條件,至少也建議是舒適的沙發椅,當然如果可以搭配具備電動調整的沙發椅來說,可真是讓人舒適到不想起身

再談談畫質,原先對於這種微型化商品畫質並沒有太多期待,但是畢竟是影像大廠EPSON所推出,當第一眼見到半透明的一片100吋螢幕浮在我的大廳中,雙眼1920x1080呈現栩栩如生的效果,相信每個人都會一聲驚嘆,因為平常家中偶而也會使用小型投影機,室內照度控制在50上下,epson這個獨家的si-oled的對比,立體感,確實都遠超乎原先預期,BT-40還支援Side by Side(左右格式)的3D模式,我使用dvdfab將以前收藏的blueray 3D轉成支援的SBS格式播放, 雖設備具備1920x1080x2的顯示能力,但訊號處理能力僅支援fullhd,所以實際輸入解析度會剩下960x1080, 不過因為本身是眼鏡+顯示裝備還有高對比的特性,在觀看3d內容的立體感甚至比以前dlp link的投影機更好,只可惜3d已經慢慢被4k取代,要找到內容越來越困難,這部分前景只怕堪憂,特別要提一下透明感的部分,與過去曾經使用過的透明lcd產品相比(白色高光為透明),Bt40黑色為透明的特性更自然,層次更豐富,相信當其他軟體應用跟上時,AR的應用爆發性的發展一天也會到來.

灰色部分為特殊的光路設計可以投影成像

BT-40產品使用標準的displayport alt介面,雖然也是業界標準,但是在行動裝置上卻不能算是普及介面,諸如google親兒子pixel系列或是常見的廉價手機並不支援,在使用bt40中均採用Samsung note9連接,以samsung系列手機為例,外接顯示有mirror與dex模式,當採用mirror時,畫面會將18.5:9等比率裁切放入16:9畫面,播放16:9內容會四邊都被裁切,所以會損失約1/5的畫素,隨著現在手機越做越長,損失的畫素會更嚴重,加上使用mirror時,手機螢幕無法關閉,所以耗電會更驚人,綜合以上因素samsung手機建議使用dex模式觀影,然後關閉手機螢幕,bt40官方規格耗電為6.3w,搭配note9搭配藍牙耳機觀看netflix使用一小時約使用30-35%電力,整體續航力約在三小時左右
其實在displayport alt模式導入最積極的是apple,所以在android系統大致以後,我興沖沖地拿出以下apple設備開始測試,以下為測試設備
1.2017 mbp 13(intel mac)
2.2020 mac mini(arm mac)
3.2020 ipad pro 11
很遺憾的,測試結果是全軍覆沒,其中2017 mbp的使用情況讓我最困惑,mac上會顯示抓到設備,眼鏡顯示影像以後,約一分鐘,影像會中斷,其餘兩個設備則是會在系統顯示抓到正確的設備,但是無任何畫面顯示,聯繫了客服無法給予協助,特別請負責digital signage的RD一起研究了一下,看起來訊號輸出EDID都正常,mac也沒道理連1.5A都供應不出來,連我們自己找了一個將hdmi out轉成displayport alt輸出的adapter也失敗,最後研判可能的原因是當BT40抓不到來自moverio app或是偵測到設備不在支援列表時,會中斷顯示輸出,個人是覺得非常可惜,BT40以一個外接顯示器的定位而言,加上自己有光感sensor,可以自動調節亮度,app應該只是一個附加而不是必要元素,希望以後有機會透過韌體更新或是其他的配件可以增加更多設備的相容性,總之目前apple設備看起來是全部殘念了.

很可惜雖然apple裝置有抓到bt40,但是都無法正常使用


事實上EPSON默默耕耘moverio這個產品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了,除了消費產品,也提供了很多工業自動化或是教育展覽等應用,所以也提供了專屬的sdk供開發者使用,我也上網稍微研究了一下android sdk,比如以bt40產品本身是具備了加速計陀螺儀等sensor可以做HRTF頭部運動的追蹤,於是我build了sample project以後,但是當要使用部分api(例如camera)的時候發現無法使用,後來發現許多api有android版本與target sdk的限制,或是需要使用bt40s的android控制器才能使用,我也詢問了唯一代理的經銷商神腦,神腦回覆他們並沒有bt-40s的貨源,所以sdk研究只能到此中斷,這邊舉一個原本我很喜歡使用的AR功能做例子,將遠方照片的山頭標上名稱與資料,原本還很期待可以把這功能帶到眼鏡上的,看起來單以BT40本體無法達成,可能要等哪天有機緣買到相關產品才能嘗試了..

室內使用到一段落,我想對於可以融入實景環境的智慧眼鏡來說,室外的體驗場景也是非常重要,在這個環節我以空拍來做基本的應用示範,因為相較於傳統的拍攝方式,空拍對於環境技術等都有著更嚴苛的限制,過去在環境許可下我會使用dji goggles 的頭戴顯示器搭配使用,主要應用在兩個方便,即時的畫面預覽與飛行後的素材回放,DJI goggles是一個全沈浸的類VR產品,全遮光,所以在操作時完全不會受到環境的干擾,也導致我使用時需要將多數設備鎖在車上,不然飛行完可能會有貴重品被偷光的窘況,而BT40不同,他在觀看手機內容同時可以看到周邊影像,所以可以同時掌握現場狀態提升安全感,不過因為BT40 dp alt type c的設計,花了一點工夫才成功連上空拍機,第一次為了飛行安全,找了個晴空萬里無風的好天氣,室外照度約1800-2000,在這個亮度下是無法看到眼鏡投影畫面的,於是上了墨鏡遮光片,效果好了不少,可惜到了要拍照操作手機的環節,卻遇到了困擾,當戴上磁吸遮光片以後,即時是號稱最高亮度1200nits的iphone 12 max,我是看不到畫面顯示的,需要盲點或是暫時拿下遮光片,整個操作較為繁瑣,於是第二次找了個多雲的陰天,照度約100,這次狀況改善許多,透過bt40的投影成像以AR方式飛行,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舉例來說,低飛時我可以同時在畫面中掌握無人機的實體位置以及拍攝的成果,而事後的素材回放,更可以利用BT40的高畫質特性在當場遮光不良等的嚴苛環境確認素材是否達到可用標準,至於AR模式與類VR模式的使用差別,以這兩個產品來比較,個人的結論是dji goggles產品適合兩人組合出勤,一人負責飛行一人處理雲台控制與拍照錄影,而bt40的使用方式更適合一個人操作空拍的使用模式

以空拍進行室外實際的測試,並與專用的飛行頭盔比對,不管實時的飛行體驗與事後的回放,bt40表現均非常優異,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輔助設備

另外,簡單製作了模擬人眼操作視角的影片給各位參考
模擬影片參考1陰陽海空拍
https://youtu.be/XHLVYmKRGtE
模擬影片參考2 桃源谷空拍
https://youtu.be/85QJQuE2U8g

使用了幾週的時間,也把我自己覺得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整理一下,首先,還是支援度問題,dp alt是業界公開標準,理應支援dp alt的apple裝置無法使用的原因希望原廠能夠了解,另外如果bt40s或是之後能推出增加hdmi的轉接配件,可以大大提高這個產品的使用可用性,至少室內使用,連接各種家用設備會更方便,第二,強化軟體支援度,例如以dji goggle為例可以做到頭部轉動,空拍機雲台同時轉動的類vr效果,epson與dji配合已久,但是bt40卻完全沒有額外功能的支援,其他手機用mirror的方式使用經驗也不佳,如果軟體可以偵測到bt40的存在,在介面上做一些調整,使用會更直覺順暢,第三是頭戴顯示器設備比較特殊,使用以後操作手機功能並不就手,建議新增幾個實體按鈕做快捷功能,目前開關顯示使用長按並不直覺,3d切換要透過app也不方便,如果可以讓部分功能直接支援google assistant也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最後,磁吸遮光片是個頗有魅力且實用的配件,但是固定遮光度實際使用上未必如預期,現在新世代的技術已經有可以調整透明度的電控薄膜或是可調式ND濾鏡的相關技術,未來如果可能變成可以調整遮光強度就更好了

也許因為使用過很多產品,對於類似產品總是愛之深責之切,各位看官想必覺得看了一堆缺點還有一堆限制,但是我還是要強調一下,這是一個不適合每個人,但卻是一個會讓很多人讚嘆的產品,有著獨特的產品體驗跟出色的畫質,廠商持續一路走過來也有著可感的進步(google glass到現在只有640x360),只要能在適合的場合會有著很大的用處,比如說,讓投影的主講者或是銷售員,可以一邊看著產品/簡報一邊看註解,讓街頭表演的藝人還是演奏家可以看著空中飄揚的樂譜,世上沒有無用的商品,只是沒找到對的地方還是對的用戶,EPSON在去年記者會曾表示,已經開放小型眼鏡投影模組給第三方的硬體廠商使用,BT40/BT40s是EPSON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一個試金石,也是邁向AR世界的一個敲門磚,相信在軟硬體更為成熟的2021年,大量AR應用與產品已經都蓄勢待發,感謝各位觀看本篇的粗淺使用心得,如果有相關問題或是建議也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