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禮拜逛 ANACOMDA 官網的時候,發現 ANACOMDA 展示了 M.2 PCIe Gen4 x4 的頁面,但是一直沒看到通路上看到價格。直到最近看到價格 1TB 是 $6,999 元,2TB 是 $12,999 元。2TB 的有貨,也算是難得呀。

包裝正面主要是黑色為底,中間有產品名稱 i4,不知道的人恐怕還以為是 Intel CPU 介於 i3 和 i5 之間。還有寫上 Fiery Serpent,特別把 Fi 變為紅色,凸顯鐵蟒的鐵的化學元素名稱。那這個 SSD 到底要叫 i4,還是鐵蟒呢?

包裝盒外觀上印著讀取速度可以達到 7,000MB/s,支援 PCIe Gen4 x4 NVMe,並且採用 TLC 的 NAND Flash,還有原廠五年保固。

背面有製造商名稱,容量、產品條碼、S/N 序號則是以貼紙標示。

ANACOMDA i4 1TB M.2 PCIe Gen4 x4 SSD 整個包裝的重量達到 82g。整個包裝相較最近開箱過的 M.2 SSD,的確是重了不少,看來這個金屬散熱片應該不小哦。

打開盒裝後,發現他是用我比較喜歡的方式包裝,裡面是紙盒結構和海綿保護,沒有任何塑膠泡殼,開箱體驗還不錯。

可以看到散熱片有一定高度,加上底部固定,讓整個 SSD 的厚度變成非常厚實。

ANACOMDA i4 1TB M.2 PCIe Gen4 x4 SSD 的重量是 47.2g。

側邊可以看到 i4 上下金屬件是以螺絲固定。

剛好我手上有 Intel Core 第 11 代 i9、i7 CPU,搭配上 ASRock Z590 Taichi,第一條 M.2 和第一條 PCIe x16 皆支援 PCIe Gen4 x4。這次就不用主機板隨附的散熱片,而是直接用 SSD 原廠隨附的散熱片。

安裝後,發現 SSD 因為有底蓋,厚度比一般 M.2 SSD 還厚,剛好會卡碰到主機板隨附的支撐墊。可以自行移除支撐墊,或改用比較矮的支撐墊,就 OK 了。

i4 安裝在主機板上也是滿好看的。相較不帶散熱片的 SSD,i4 這樣突出的設計,SSD 廠商的標誌和精心設計的散熱片造型就不會被主機板廠商的散熱片遮住。不過對於追求主機板外觀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更希望採用主機板的散熱片。

如果未來 M.2 SSD 的發熱越來越高,或許像 i4 這樣的散熱片,頭尾還可以加個小風扇,連接主機板的 4pin 來幫助 SSD 散熱。

從斷面上來看,應為鋁擠型生產,再以 CNC 切出中間的溝槽。

從頂部可以看到散熱片的設計維持了左右對稱。

從側邊可以看到安裝好的 i4,真的有一定高度,中間有通道幫助空氣流通,增加接觸面積。

測試平台規格
CPU:Intel Core i9–11900K
Cooler:darkFlash​ Symphony TR-360
MB:ASRock Z590 Steel Legend
RAM:CORSAIR​ VENGEANCE RGB PRO SL 32GB (2x16GB) DDR4 DRAM 3200MHz C16 Memory Kit — White
SSD: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PSU: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1000W Gold
Test Bench:STREACOM​ BC1.0
Screen:小米​ 34 型曲面螢幕
Data Backup:OWC​ Envoy Pro FX 1TB

在 CrystalDiskMark 中,循序寫入速度 6,500~7,000MB/s 之間,循序寫入速度則在 5,000MB/s~5,500MB/s 左右。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的 Linear Read 中,不管是即時、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都有在 4,200MB/s~4,500MB/s 之間。

在 HD Tune Pro 的效能測試中,讀取模式下,可以看到線條波動有點大。最小值 888.5MB/s,最大值 2,191.5MB/s,平均值 1,895.2MB/s,Access time 0.015ms。

在 AS SSD 中,循序讀取速度約 5,500MB/s,循序寫入速度約 5,000MB/s,Access time 讀取為 0.017ms、寫入為 0.017ms。讀取分數 2619,寫入分數 5289,綜合分數 9223。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可以看到寫入速度大約在 5,000MB/s 左右。讀取速度普遍也能有 6,000~6,500MB/s 的表現。

接著開始拆解零件,一窺主板上的零件。顯而易見地,先將側邊三顆螺絲卸下。

再到另一側卸下三顆螺絲,總共六顆,記得保存好。

至此主要的三個零件就分開了。

從側邊也可以看到每個零件的厚度和形狀差異。

倒熱貼片是長條型的,頭尾還有圓弧角。可以看到主控晶片沒有完全覆蓋。採用 PHISON PS5018-E18–41 的方案,並具備一顆 SK Hynix H5AN8G6NCJ RVKC 的 RAM,以及四顆 Micron NW964 3D TLC NAND。

背面沒有儲存零件,如果是 2TB 版本背後也會放滿。

i4 拆掉散熱片後重量約 7.3g。

散熱片兩個側面皆有 ANACOMDA 的雷射 Logo。

主散熱片配合底座固定,也有向內 CNC 出一個空間,讓底蓋可以順利夾住、安裝。

接著按照步驟組裝回去。背面可以看到 ANACOMDA 的標示、S/N 序號和各類標章認證。

整體來說,i4 SSD 規格是 PCIe Gen4 x4,在 CrystalDiskMark 中也看到讀取速度接近 7,000MB/s,在其他測試軟體也有 4,000~6,400MB/s 的速度,有發揮 PCIe Gen4 x4 的實力。而在寫入速度方面就比較平庸也不穩定,在幾個測速軟體中普遍在 2,000~3,000MB/s 之間。

相較不帶散熱片的 SSD,或許有些人就是比較喜歡 SSD 廠商推出的 RGB 燈效散熱片,或是豪華的散熱片高度與超大的接觸面積。我個人通常還是更喜歡不帶散熱片的 SSD。不過如果你對外觀不怎麼在乎,或是經常需要更換 SSD,且比較在意安裝、拆卸方便性,那用 SSD 原廠隨附的散熱片會比較方便,因為通常只要鎖 M.2 SSD 的螺絲就可以了。

反觀如果是要追求一體性,使用主機板廠商的散熱片,通常一個 M.2 SSD 散熱片都要鎖兩個螺絲,加上 M.2 SSD 本身可能也要鎖一顆。加起來就是要鎖個兩三顆螺絲。

而在寫入壽命方面,官網似乎沒有特別標示,因此我額外詢問客服。得到的回覆是,i4 1TB 為 700TBW,i4 2TB 為 1400TBW。而既然講到 TBW,之後我可能也會拿這個 SSD 來嘗試耕作 chia 幣,當作學習和娛樂。

EnterBox 從多面向的角度,穿梭於理感之間。深入淺出各項規格數據,分享箱裡箱外的各種面貌,和你一起閱讀科技產品。Enter the Box, Explore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