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也快過完了,突然收到朋友說家裡需要一台文書電腦,問有沒有便宜、不用的零件或主機可以推薦。我覺得預算夠的話,這樣的文書需求買 NUC 或筆電也 OK。不過委託人補充到,想要將舊硬碟直接插到新電腦讀取資料,那這樣的話,的確還是組個傳統桌機比較好達成這個需求,未來維修性、升級性也比較好。所以就以手上有的零件便宜包個價格,搭配部分外購,東拼西湊一套用料還不錯的主機。所以這個平價,如果你直接買新零件,可能不太適合,而是因為個人手上有一些沒用到的料。

Intel Core i5–12400

CPU 使用 Intel Core i5–12400,主要是預算考量,其實 i3 也很夠了,不過才差 $1,200,上個 i5 六核心感覺滿划算的。順便避開第 13 代、第 14 代,當然最主要還是預算限制,無法用到近兩代的中高階款。

由於最近太熱,實在懶得出門,而委託人的工作地點會剛好經過忠孝新生,囑其自己去光華買 CPU,省下罰站屋物流費用 $100。倒是沒想到,原本我習以為常、覺得就像是菜市場買菜的,意外在幾天後成為同溫層熱門話題。起因是「Emmy 追劇時間」提到了他沒看過 Intel CPU 是可以零售的。看來自己買零件組電腦,真的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

盒裝內最佔空間和重量的不是 CPU,反而是散熱器,已經預塗了散熱膏。

雖然標示 Base Power 為 65W,Turbo Power 仍有 117W。i5–12400 雖然是非 K,但功耗仍讓散熱有一定壓力。不過我覺得以文書取向來說,用原廠風扇就好,可以省下額外買塔散的錢。使用原廠散熱器比較麻煩的,就是四個扣具的安裝比較費力,以後如果要換散熱器、散熱膏也不好拆。但這種久久一次的事情,算是可以忍。

COUGAR Purity RGB

機殼方面,使用 COUGAR Purity RGB。主要是想尋找 mATX 的機殼,縮小整機尺寸。暫時也沒有安裝大型顯卡的需求,不過未來若加上顯卡,空間上也是沒問題,大概就是機殼散熱要再補充一下就好。

選擇 COUGAR Purity RGB 的原因,包括委託人提到,因為電腦放在地上,希望開關機按鈕和 USB 在頂部,比較好操作。也希望開機按鈕大顆一點,比較好按。而我個人覺得 COUGAR Purity RGB 在這幾方面都做得不錯,I/O 部分有 USB-A USB3.2 Gen1 5Gbps 兩個、一個 USB-A USB2 480Mbps,以及耳機麥克風接孔。唯一可以挑惕的,就是沒有 USB-C。頂部有防塵濾網,目前沒有裝風扇,若之後有加顯卡,就需要再重新考慮風道。頂部最前緣,有一顆黑色的按鍵,是燈光模式切換的實體按鈕。

COUGAR Purity RGB 後方預裝一顆 120 尺寸的 RGB 風扇。PCIe 擋板則是一次性的,所以目前有缺一格。但也提供了方便安裝 PCIe 的機構。

先一睹整機組裝完成的樣貌,因為機殼的側透玻璃會反光,所以先沒有裝上。可以看到,除了後方的 ARGB 風扇,前方也有藏燈,燈光比較生硬,聊勝於無。

ASRock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主機板選擇 ASRock B760M Steel Legend WiFi,目前價格是 $4,390。在 ASRock 目前在售的 mATX 產品線中,是最高規格、最貴的款式,理所當然也有註冊五年保。

ASRock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搭配 i5–12400 確實是稍微效能過剩,不過也還在合理範圍。而且 I/O 方面比較豐富、後 I/O 也有檔板、供電規模更強、自帶 WiFi 晶片和天線以及註冊五年保。不管是相較手上其他其他品牌的 B760 或是 ASRock 自身來說,價格差幾百但是規格有多一些。可惜的是這次搭配的機殼沒有前置 USB-C,主機板這個功能就發揮不到了。

供電部分有 12+1+1 相供電,帶這顆 i5 是太便宜他了。上下金屬散熱塊,也能好好地幫供電零件散熱。散熱鋁擠型表面有比較陽剛的髮絲紋,比我現在用的 Z790 Steel Legend WiFi 還好摸。

ASRock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使用的是 DDR5 記憶體,以文書需求來說 DDR5、DDR4 沒什麼差,只是手上實在太多 DDR5 記憶體,就サービス送朋友啦,那這樣就要選 DDR5 的板子。記憶體則是使用 Micron Crucial DDR5–4800 16GB x2,主要是配合 i5–12400 支援 DDR5–4800。容量也是超乎所需要使用的程度,直接給到 32GB。雖然這條記憶體比較久,不過美光是有提供有限的終身保固,所以不太擔心。

這張板子不錯的地方,就是內建了 802.11ax Wi-Fi 6E 的 Intel 網卡,並且已經都拉好線到後 I/O,只要最後裝上盒裝內隨附的天線就可以了。比較特別的是,這張主機板具備 eDP,可以輸出 1080P,不過這次的組裝需求沒有用到這個功能。

後 I/O 部分,有一個 DisplayPort、一個 HDMI、天線、一組 PS/2、兩個 USB2、四個 USB-A USB3.2 Gen1 5Gbps、一個 USB-A USB3.2 Gen2 10Gbps、一個 USB-C USB3.2 Gen2 10Gbps、一個 RJ-45 2.5Gbps 以及一組音訊。

ADATA XPG GAMMIX S60 PRO 1TB

Windows 系統 C 槽選擇使用 M.2 SSD,前期主訴有提到,希望用 SSD。那是一定要的啦~剛好手上最近測 ADATA XPG GAMMIX S60 PRO 2TB,看到是 TLC,速度雖然沒有 S70 PRO 那麼快,但對於文書機來說,已經非常高級了。如果同樣是 TLC,S60 PRO 如果價格有明顯便宜許多的話,真的是 CP 值很高的選擇。

左邊是 S60 PRO 2TB,右邊是 S60 PRO 1TB。都有隨附黑底鑲金色的散熱薄片。而在顆粒方面,2TB 放滿了四顆,1TB 則只有兩顆。詳細在另一篇文會提到。

ADATA XPG GAMMIX S60 PRO 1TB 主控採用 SMI SM2269XTF AB,與之前使用過的 ADATA LEGEND 850 2TB 相同,也都是採用自封顆粒。

目前 S60 PRO 1TB 是 $2,199,S60 PRO 2TB 是 $3,999。不過同時間 S70 Pro 2TB 也是 $3,999,那怎麼選就很明顯咯!

將 S60 PRO 1TB 安裝在第一條 M.2 上,並用 ASRock B760M Steel Legend WiFi 隨附的散熱片裝上、固定。

ADATA XPG CORE REACTOR II VE 850W

電源選擇是 ADATA XPG 最近剛出的 CORE REACTOR II VE。這個系列是延續 CORE REACTOR II 的型號,在後面加上 VE 後綴,可以簡單理解成是青春 Lite 版,價格便宜一些。

規格方面採用全模組設計,並具備較新的 ATX 3.1、12V-2x6 接頭,也相容 12VHPWR。規格上來說,目前手上的 40 系列顯卡要裝上去,也沒問題。CORE REACTOR II 的保固是十年保固,而 CORE REACTOR II VE 則是七年保固,略為縮水。

這次選擇這顆 850W 電源供應器,是整台電腦效能過剩最嚴重的地方。但這已經是我手上「最便宜」、「瓦數最小」的 PSU,因為是給朋友用的,也是半買半送,那就無所謂了。如果大家選擇類似規格、不裝顯卡的話,選個 XPG CORE PYLON 550W 都是綽綽有餘。當然能用上 CORE REACTOR 不管是用料、保固、規格上都會好上不少。

實際裝上機殼後,可以從機殼側邊開孔看到 CORE REACTOR II VE 電源型號。因為委託人有提到,之後要裝上就電腦的硬碟,所以在最後整理時,也預留了 SATA 訊號線,方便他自行安裝。而 SATA 電源線,因為機殼本身燈光風扇就需要吃 SATA 電源,所以之前已經安裝好了。

實際安裝完 Windows 後,和委託人討論了一下,他希望燈光不要太瞎趴,因此我統一改為白色恆亮。這樣主機開機時,他還可以當桌下的夜燈用,笑死。

整機運作起來滿順暢的。PSU 的線很軟,很好走線,卡扣也滿準的,裝到主板上都很順暢,不會太緊、太鬆的情況。機殼畢竟價格便宜,才 $1,390,有一些細節即便是缺點,我也不會覺得是太大的缺點,例如前置沒有 USB-C。要留意的是,背板金屬的手轉螺絲是沒有防掉設計,而且一定要全部完全卸下才能拆背板,所以螺絲要小心保管好。另外背面走線空間不大,要蓋上背板時會有點吃力,建議這個時候,就是用身體壓著側板,左右手並用確認四個角落都有在位子上,再用右手鎖上螺絲。

由於這次沒有加顯卡,且除了 PSU 特別高級以外,其他零組件都比較平價,機殼也是用便宜的款式,所以整機組完的重量非常輕。加上 mATX 機殼本身體積不大,這咖也不會太胖,單手就可以拿。目前朋友使用上都很順利,也自行加上舊電腦的磁碟,可以直接取用舊電腦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