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仲斌醫師於醫學會提出多層次臉部結構規劃。

隨著臉部美學的思維不斷更新,如何讓臉部線條自然、立體而不失和諧,成為許多專業醫師關注的核心焦點。資深醫美臨床講師 梁仲斌醫師 於第51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 「洢蓮絲結構重建與立體拉提專題研討會」以「多層次外輪廓設計」為主題,分享臨床上累積的技術理念,並提出新階段的臉部結構規劃,引起許多專家重視。

梁仲斌醫師指出,洢蓮絲容易被單純使用於「填充某個凹陷」或「增加某區塊體積」,然而,因其具有深層結構支撐、立體輪廓塑形與長期組織重建與膠原新生能力,應該是要以外輪廓設計與三層結構支撐的角度出發,重新詮釋洢蓮絲在臨床上的定位。梁仲斌醫師特別強調「把臉當成一個『需要重新設計的結構系統』,而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

圖:梁仲斌醫師強調臉並非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要設計的結構系統。

為讓臉部呈現由外向內的自然拉提感,梁仲斌醫師總結洢蓮絲臨床應用,提出骨膜層、筋膜層/SMAS 附近與淺層皮下脂肪層「三層三明治注射技術」概念,協助醫師以更精準的方式規劃輪廓線條。第一層骨膜層(Foundation Support)作為往上拉提與向後牽引的「固定樁」,於顳側、額側與耳前等關鍵錨定點,在骨膜層建立穩固的支撐基礎;第二層SMAS筋膜層與周邊(Lifting & Anchoring)將洢蓮絲精準置入淺顳筋膜深面與筋膜層,透過張力與支撐改變軟組織的懸吊狀態,達成臉部外側向上、向後的立體拉提效果;第三層淺層皮下脂肪層(Refinement & Contour Balance)以少量產品在皮下層進行輪廓柔化與細部修飾,像是淡化過強的棱角感、調整顴骨外凸視覺,讓整體線條兼具立體感與柔和度。

圖:梁仲斌醫師解釋三層三明治注射技術。

梁仲斌醫師展示使用洢蓮絲完成三層技術半臉注射案例,可觀察出,注射單邊輪廓向上提升、顴骨視覺寬度縮小,同時,法令紋與木偶文自然變淺,另外,下顎線條更清晰、臉型整體視覺變得更修長、輕盈。梁仲斌醫師進一步說明,此結果並非來自單點處理,而是精準針對不同層次需求提供相對應處理方式,重新調整後自然呈現的視覺效果。

許多民眾擔心術後會帶來的反應是否影響日常生活,梁仲斌醫師指出,三層技術注射點位多數隱藏於髮際線或深層結構中,外觀幾乎沒有明顯腫脹或瘀青,加上恢復期短,對於需要快速回到工作與社交場合的現代族群而言,具備高度實用性。

再生醫學與美容醫學逐漸融合的今日,梁仲斌醫師表示「在這個世代,洢蓮絲已經不只是填充物,更像是一個『臉部結構工程的重建材料』。我們從外輪廓開始設計,把支點、拉力、比例都調整好,才能真正打造出立體、輕盈、又長效的拉提效果。」未來,隨著更多長期追蹤數據與實證累積,結構型生物刺激劑將有機會在臨床上扮演更關鍵的角色,為追求自然、耐看又具醫學安全性的美學治療,開啟全新的可能。

圖:梁仲斌醫師(右二)認為洢蓮絲不只是填充物,而是幫助臉部結構重建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