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 Windows 平台的超輕薄筆電上市時間已經不遠,Intel 也在這個時間丟出了3億元來投資 Ultrabook,主要就是為了讓各PC廠商能製造出符合 Ultrabook 這個名詞的筆電。但在 MacBook Air 已經端出來的狀況之下,Wintel Ultrabook 還能吸引人們掏出錢來購買嗎?
空氣不是一天造成的
MacBook Air賣這麼久了,但PC廠商還是拿不出能賣到999美元的Ultrabook,不得不說Windows平台的Ultrabook追不上MacBook Air是一個事實。超輕薄筆電也不是從MacBook Air才有的,從2003年Sony推出的X505(也是最早採用孤島式鍵盤的筆電),到2009年Sony VAIO X和Dell推出的Adamo XPS(已經腰斬),都是Windows平台下輕薄筆電的代表之作。但為什麼都做不起來呢?最大的問題當然還是效能、價格。一台動輒4~5萬以上的筆電,就算是超輕薄也很難讓人買的下手。
現在看MacBook Air好像很了不起,但它也不是一天就變成這樣的,在2008年時,MacBook Air第一代推出並不被大家看好,一台價格還從1,799美元起跳。在效能表現普普,只有外型看起來很輕薄的MacBook Air在當時也沒引起太多人注意(除了從牛皮紙袋拿出來的時候之外),應該說想買也買不起。
▲隱藏式連接埠用起來有不少困擾,常常會卡到。
到了2010年,MacBook Air第三代出現,多了11吋的版本,同時價格也壓到了1,199美元起跳(後來也降到999美元起跳)。同時把外型的缺點都修正掉,像是很難接的隱藏式USB孔,或是充電很會卡到的連接埠都做了完美的修正,觸控板也改為單片超大面積。最重要的是全機種開始採用高速SSD,讓採用Core 2 Duo的MacBook Air效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011年,MacBook Air第四代又針對規格做了改版,雖然外型沒變,但換上了好評的Sandy Bridge Core i處理器和Thunderbolt,而且價格漂亮的維持在999美元的甜蜜點。這次的改變,可以說是把MacBook Air推到高峰,或是說MacBook Air被補完了。
PC廠商做了什麼?
在MacBook Air進化的時候,我們看到PC廠商不停地在賣小筆電。小筆電當然很便宜,但大部分的人買了之後是滿足的嗎?這就是個問題。
當我們的胃口被養壞之後,我們都希望看到PC廠商能拿出更好的超輕薄筆電出來,不管是不是和MacBook Air長的一樣,但至少希望能有一樣的水準。這時Samsung 9 Series出來了,看起來很有Air味,但可惜價格還是不理想。
雙A也在之後拿出了UX21和Aspire 3951,看起來很有Ultrabook應該有的樣子,而且價格也有機會壓在999美元底下。加上採用的是Sandy Bridge低電壓處理器,還會搭配SSD,效能自然不會讓人太失望。
▲Asus UX21是Ultrabook的前鋒代表,但和MacBook Air相似度實在太高。
但是Wintel Ultrabook依然沒有什麼優勢,因為到現在連一台Wintel Ultrabook都還沒上市,而想要買Ultrabook的人,手上都已經拿著MacBook Air。最後Wintel Ultrabook忙著拿出和MacBook Air第四代一樣的產品出來的時候,又發現第五代MacBook Air又出來了。
Ultrabook需要更多的減法
講求輕巧(厚度在2.1公分),電力持久(5小時以上)是Ultrabook最主要的特色。為了維持強效電力,當然要放入更多的電池,但這樣空間就會變的更小。要如何放入該有的零件,變成是很大的學問。但PC廠商光是要拿掉一個功能就會猶豫不決,感覺好像少了讀卡機或是一組USB就會少了多大的競爭力,而放了一堆使用者很少用的功能上去。
MacBook Air做了一個不錯的減法,在11吋上沒有讀卡機,只有兩組USB2.0和Thunderbolt,如此而已。也因為這樣才能把更多的空間拿來給電池,或是減少更多重量和成本。但PC廠商是否能拿掉VGA和HDMI?或是不支援USB 3.0和讀卡機?相信在執行面還是有不少困難點。
有更多超輕薄筆電給消費者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廠商都只是跟著MacBook Air後面走,就只會和目前平板一樣,最後還是被什麼都沒有的iPad吃光光。和MacBook Air做出差異化才應該是PC廠商要做的事,不然買MacBook Air來裝Windows 7不就好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