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 iMac在5月發布後,終於在上個月在台灣上市了,這次 iMac 不但全面升級到 Intel Core i5 CPU,更加入新世代的傳輸介面 Thunderbolt,讓未來的硬體擴充性更佳。

台灣蘋果在上個月引進了5月更新的2011年版iMac,在外型上並沒有大改變,不過內在整個大更新,不但全面改用Intel Core i5處理器,並將顯卡更新為AMD Radeon HD 6750M以上 的規格。

2011年版iMac依舊提供了21.5吋和27吋兩種顯示尺寸,而且兩種尺寸都提供了高低兩種規格可以選擇,價格38,900元起跑,高階款還可以自費換成Intel Core i7 CPU,為iMac提供更高的效能。

iMac最新的Thunderbolt連接介面,未來可以提供iMac更高的外接裝置傳輸速度, 另外Thunderbolt也具備原來由Firewire和Mini DisplayPort介面提供的功能,讓2011年版iMac可以當作外接硬碟或是第二個顯示裝置使用。

iMac細部詳解

▲ (點圖可看放大圖)

  1. 光碟機:4 倍速雙層燒錄的吸入式 8 倍速 SuperDrive(DVD±R DL/DVD±RW/CD-RW)
  2. 攝影機:Facetime HD攝影機和環境光源感應器都藏在螢幕邊框中。
  3. 麥克風:全向式麥克風藏在上方邊框中。
  4. 顯示螢幕:具有21.5吋和27吋兩種選擇。
  5. SDXC卡插槽:讓使用者可以更快的速度方便讀取記憶卡。
  6. 立體聲喇叭:iMac的立體聲喇叭隱藏在下方邊框裡。

▲ (點圖可看放大圖)

  1. 散熱孔:iMac背板上方具有散熱孔。
  2. I/O介面:iMac的I/O介面全部齊中在背板右下方。
  3. 電源:iMac電源藏在背板左下方,手要伸進去一些才按得到。

<後面還有:iMac輸入設備和靜音設計>

iMac輸入設備

和上一代一樣,2011年iMac隨附了Apple短版藍牙無線鍵盤和Magic Mouse,讓你可以透過內建的藍牙無線設備連接鍵盤和滑鼠,不需額外佔用寶貴的外接介面。Apple藍牙鍵盤的觸感和一般筆電鍵盤差不多,稱不上好打,不過好處是安靜而且美觀,和iMac形成完美的搭配。

而Magic Mouse的觸控手勢功能則是Apple電腦不可或缺的功能,透過設定觸控手勢,你可以快速叫出Expose或是桌面, 甚至可以快速地在Spaces虛擬桌面間切換,這些是滑鼠按鈕不一定能取代的功能。也因為如此,雖然有許多人對Magic Mouse的握感有所批評,不過一 時間也沒有更好的取代方案。如果你直接和Apple Store購買,你可以自訂將Magic Mouse換成Magic Trackpad,除了支援更多觸控手勢外,也更節省桌面空間。

▲ Apple電腦的鍵盤並不好找,要像Apple藍牙鍵盤設計這麼美觀的更是少有,讓Apple藍牙鍵盤成為iMac的絕佳夥伴。

▲ Magic Mouse是和Mac電腦搭配最佳的滑鼠。

超靜音的iMac

iMac背板一如以往以鋁製成,有助於散熱,而背板上方則具備散熱孔,而下方則具備了另一個散熱孔,風扇也位於此處。iMac散熱設計使得新版iMac在運作時,機殼內的運作溫度不致過高。不過用金屬傳導熱能的設計也有缺點,在iMac運作時,背板上方的溫度很高,到了有點燙手的程度,如果不小心摸到肯定會嚇一跳。不過用金屬傳導熱能的好處則是風扇轉速 不會過高,在一般辨公室環境下使用時,即使高速運作也幾乎聽不到iMac風扇運轉的聲音,讓iMac又添加了一份優雅。

▲ iMac背板上方具有散熱孔,在運作時,在散熱孔附近的背板溫度十分高,摸起來有點燙手。

▲ iMac的風扇進風口藏在背板立架後,第一眼不會發現這邊有個進風口。

<後面還有:iMac的視訊、音效、儲存裝置>

視訊與音效

所有的iMac都具備立體聲喇叭、攝影機與麥克風,2011年版iMac當然也不例外,不過iMac將這些裝置都藏在機體的邊框中,讓使用者察覺不出它們的存在。 iMac的Facetime HD攝影機提供720p的視訊影像,隱藏在上方邊框中,旁邊還具備了攝影機指示燈。而環境光源偵測器則位於Facetime HD攝影機左方,讓iMac可以依照環境光源調整螢幕亮度。

▲ Facetime HD攝影機藏在上方邊框中,左方則是環境光源偵測。

另外麥克風和立體聲喇叭則隱藏上、下方邊框,讓iMac具有內建的獨立音效輸出入裝置,麥克風並不和後方的音訊輸入共用一個介面,因此隨時可以使用。iMac內建的視訊和音效裝置並不是最頂尖,不過已經足以讓一般使用者快樂的進行視訊、享受音樂,Facetime HD的畫質也較上代視訊鏡頭為佳,不過想要頂級效果的使用者還是必須外接更好的視訊和音效裝置。

▲ 內建麥克風則位於上方邊框,讓iMac一開箱即具有音訊輸入的能力。

▲ 立體聲喇叭位於下方邊框,提供使用者合理的音效。

iMac內置儲存裝置

新版iMac都具有7200轉的內置硬碟, 容量從最低階的500GB,到高階的1TB,另外你還可以在Apple Store中訂製更高的容量。不過2011版和,不但將傳輸介面改成非標準的7pin SATA介面,內建WD Caviar Blue硬碟中的軔體也和市售版不同,因此無法輕易地用市售的硬碟更換內建硬碟。而光碟機還是保持著常見的8倍速SuperDrive DVD燒錄機,並不支援藍光光碟,甚為可惜。位於光碟下方的SDXC讀卡機位於側邊常用位置,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 2011年版iMac的外型並沒有改變,看起來還是像顆顯示器。

▲ 側邊的SuperDrive DVD燒錄機和SDXC讀卡器位置方便使用的位置,可惜遲遲不支援藍光光碟。

<後面還有:iMac 的I/O介面、效能測試>

I/O介面

不論新舊,iMac的I/O介面都隱藏在背板下方,這也是小編最不喜歡iMac的地方,蘋果將常用的USB介面為了美觀都藏在這裡,讓使用者無論使用USB隨身碟都是外接裝置都非常不方便,必須拉USB延長線出來才會比較容易使用。 如果不將iMac轉向,也不接延長線,就必須用手觸摸良久才找得到正確的插槽,而且在嘗試時,USB接頭還可能會刮到背板,對小編來說,實用性有待加強。

▲ iMac的電源在背後有點深的地地,手要伸進去一些才摸得到。

▲ 新版iMac的I/O介面和以前一樣位於背後,不過新增了一個Thunderbolt介面。

iMac效能測試

就實測和實際使用來看,新版iMac的確比舊版快一點,不過增加的幅度並不高,擁有2010年版的使用者可能無法感覺出新版比舊版快上多少。而內建顯卡也因為採用行動版顯示卡,因此在效能上雖比舊版提高不少,但還是比不上PC的中階桌面版顯示卡,在遊戲方面,iMac有一定的效果,不過真的要獲得比較好的聲光效果,那還是購買自訂性較高的PC為佳。

▲ iMac內建的WD Caviar Blue硬碟循序讀寫數據階在126MB/s上下,離效能型硬碟還差了一截,而且幾乎沒有自訂性,無法自行更換。

▲ 在GeekBench測試裡,新版iMac所使用的AMD Radeon HD 6770M比舊版的 ATI Radeon HD 4850顯卡快上一截。

▲ GeekBench測試借測的2.7Ghz 21.5吋iMac的分數是8728分,比舊版高了一千分左右,不過低階版與舊版iMac的分數相去不遠。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