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在效能上不見得比桌機差,而價位也沒有以前高,要買筆電現在比以前更容易入手。小小一台筆電塞入了處理器、顯示卡等多種零組件,用久了總會有點燙燙的。我們很難自行更改筆電散熱結構,如果想要降低筆電的溫度,就只好依靠散熱墊較為容易。

熱是零組件殺手

熱除了會造成系統當機外,對電腦零組件來說也是無形的殺手,零組件長時間處在高溫的環境中,壽命容易減短,也就是說會降低使用的年限。以桌機來說,購買處理器與顯示卡時都會有原廠的散熱器,但如果玩家認為溫度太高的話,可以再另外購買高階的散熱器來降低溫度。

筆電散熱小常識

筆電受限於體積,不像桌機可以安裝許多風扇來加強散熱,散熱空間也較不足,因此散熱對於筆電來說一直是個問題。早期筆電的散熱設計,都是將處理器、顯示卡、晶片組以及硬碟等會產生高熱的零組件,先透過表層將熱傳遞給散熱膏,散熱膏再傳給散熱片或高導熱性金屬塊。接著透過熱導管傳遞給散熱器與風扇等散熱裝置,最後才會將熱從筆電帶走。

其中散熱膏有可能會因為矽油揮發,導致變成固化粉末而喪失了熱傳導的功能。另外市面上一般散熱較佳的散熱器,都是以銅製的為主,不過相對成本與售價較高。因此多數的散熱器會採用鋁合金散熱片,雖然價位較低,但導熱的效果還是比銅差。如果電腦需要長時間連續使用,或者習慣同時開啟多個程式一起執行,便容易造成溫度過高而導致熱當。

▲ 許多散熱墊都會加上風扇來幫助散熱,大風扇的轉速通常較低,噪音也較小。

散熱墊分2種

目前筆電的散熱墊產品,可分成有風扇的主動式散熱,以及無風扇的被動式散熱2種類型。主動式是利用風扇吹向筆電的底部,增加筆電底部空氣的流動率,也能直接將底部的熱氣吹散,藉此加強散熱效果。

被動式散熱則是藉由金屬導熱較快的特性,將筆電的熱能傳遞到金屬墊上增加與空氣接觸的面積,藉此來達到散熱目的。不過筆電的底部都有腳墊,因此與散熱墊無法完全接觸,加上沒有風扇幫忙,因此散熱效果通常會比主動式差。

▲ 接觸面的材質會影響到散熱效果,因此選購前要多留意。金屬材質的導熱會比塑膠快,因此除非真的沒錢,儘量別選擇塑膠材質。

只要使用風扇散熱,多少都會聽到風扇所帶來的風切聲。當風扇的轉速越快,雖然會提高散熱效果,但噪音也會伴隨而來。雖然風扇影響散熱墊的因素極高,但不同的散熱墊外型設計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 有些散熱器可以調整風扇位置,玩家可以針對各種筆電不同的散熱位置來移動風扇,加強散熱效果。

順便兼差USB Hub

使用風扇進行散熱的主動式散熱墊,都是從電腦的USB埠來獲取電力來源,所以安裝時會佔用1個筆電的USB連接埠。通常1台筆電都會提供2∼4個USB連接埠,如果玩家習慣同時常連接多種設備,可能就空不出多的USB連接埠。因此有些散熱墊會提供USB分接頭,讓你接上散熱墊後還有1個USB埠可使用,或者乾脆在散熱墊加入USB Hub,再多提供2∼4個USB埠來擴充。

不過這時要注意,1個USB標準連接埠提供5V、500mA,如果玩家接太多設備的話可能會造成電力不足。不過有部分散熱墊會額外提供1個5V的電源輸入孔,可以避免USB Hub供電不足。不過附上變壓器會降低散熱墊的攜帶性,並且售價也會跟著調高,因此廠商都沒有附變壓器,玩家必須自行選購才行。

▲ 如果擔心USB Hub供電不足,部分散熱墊會提供5V變壓器插座,可以讓玩家自行接上使用。

加入多媒體喇叭

筆電使用的風扇都是透過USB來供電,因此除了可以加入USB Hub,有些散熱墊會加入USB音效卡,在散熱墊上添加小喇叭來放音樂。但由於喇叭的單體與體積皆受限,因此音質效果較難與其他較進階型的桌上電腦喇叭相提並論,只能要求播放的聲音比筆電內建的聲音大就好。因此對於有加入多媒體喇叭的散熱墊而言,期望不要過高。

▲ 如果嫌筆電的喇叭聲音不夠大,可以選擇有添加喇叭的散熱墊。

<後面還有更多散熱墊功能解說>

延伸閱讀:

幫主機加風扇:4個挑選技巧、8款產品測試與採購建議

墊高度、防燙手

散熱墊不只可以幫忙散熱,還能像書架般調整筆電的傾斜角度,讓螢幕可以與玩家的眼睛等高,玩家就不需要低頭看螢幕。不過通常將筆電墊高後,筆電的鍵盤也會跟著增高,使用上較為不順手,通常會再外接鍵盤與滑鼠。

▲ 將筆電立起來後螢幕會較高,使用的感覺會貼近桌機的螢幕。

筆電的使用環境通常都是放置在桌面上,但仍有少數玩家會習慣將筆電放在大腿上。為了避免筆電過熱燙傷大腿,少數廠商因而推出膝上用散熱墊,可以讓筆電不直接與皮膚接觸,多了隔熱的效果。

▲ 對於膝上用的筆電散熱墊,都會在下方加上軟墊,放在腿上就更舒適。

▲ 部分散熱墊會加入收納空間,不使用時可以將線材收納整理避免遺失。

尚無USB 3.0 連接埠

關於散熱墊所使用的USB Hub,有些人會好奇什麼時候才會支援USB 3.0。以目前筆電的散熱墊來看,產品仍以USB 2.0為主流。由於USB 3.0正在起步,全面換裝USB 3.0對成本、用量來說還達不到門檻。

測試說明

本次使用的筆電平台為MSI GT780 遊戲筆電,使用Intel Core i7-2630QM處理器,顯示卡為NVIDIA GeForce GTX 560M。 雖然安裝高階顯示卡所帶來的熱氣不是一般筆電能相比,不過MSI GT780內部的設計不錯,使得內部的溫度受到一定的抑制。

本次的測試數據,處理器、顯示卡、硬碟是以多套軟體來測量,測量機殼溫度處則固定於筆電背部的散熱孔上。通常筆電運作時都會有穩定的溫度曲線,只有偶爾會飆高一下溫度,而本次測試以半小時內出現的最高溫度來記錄。測試看看透過散熱墊的輔助,溫度可以被壓制多少範圍內。如果是平均溫度的表現,則需要再減少3∼5度。這次筆者選取了8款散熱墊,除了1款為被動式散熱外,其餘都是以含有風扇的主動式散熱墊。

MSI GT780筆電內部散熱構造圖

顯示卡滿載溫度
處理器 83度
顯示卡 88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2.6度


▲ 筆電底部都會設計散熱孔,輔助散熱器散熱,或者做為風扇進風之用。紅圈處為本次測量機殼溫度的地方,位在處理器導熱管上方的散熱孔上。

▲ 雖然拆開筆電外殼就能瞭解內部散熱結構,不過通常也會破壞了原廠保固條款。(點圖可看大圖)

大風扇、金屬效果好

以散熱墊來說,許多玩家會認為目前的筆電散熱已經夠強,使用散熱墊反而有些多餘。這麼說也不是全錯,但還是要考慮筆電的環境以及使用時間。筆者自己就親身經歷,將筆電放在編輯部使用時都不會覺得會過燙,但有次在朋友家沒開冷氣又很悶熱的情形下進行轉檔,才發現處理器溫度飆過90度,這才理解朋友為什麼要使用散熱墊。本次的測試溫度也是控管在攝氏25∼26度的環境進行,而不是在冷氣房裡面。

使用散熱墊溫度

▲ 以數據圖表來看,放上散熱墊影響較多的為處理器與顯示卡。(點圖可看大圖)

墊高增加筆電進風量

市面上還有2種小型的散熱墊,主要是放在筆電的後側,將筆電墊高增加底部的進氣空間,因為許多筆電的進風處位在下方,如此一來可以較快吸取更多空氣。不過這種方式的效果有限,價位也不是很便宜,如果只是單獨以圓球墊高,不加任何風扇的話,筆者建議可以把錢省下來,直接以身邊的物品來替代即可。另一種則是會添加風扇幫忙,但是與本次進行測試的8款散熱墊相比,效果相對有限,因此就沒有特地納入測試清單。

Antec Notebook Cooler To Go溫度數據

處理器 78度
顯示卡 88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1.5度


▲ 風的流向為從後側風扇進風,吹進筆電底部後從兩側吹出熱空氣。

▲ 雖然小型散熱墊攜帶性高,不過散熱效果較有限。

材質與風扇影響主因

在沒有清理灰塵,或者不能在清涼的冷氣房使用筆電的話,能做的就只有透過筆電散熱墊幫忙了。從本次測試的結果可以發現,由於大風扇可以吹拂筆電的面積較大,雖然轉速不高,不過表現效果最好。而採用小風扇的散熱墊,雖然可以帶走一些熱氣,但無法直接將筆電上的熱帶走,表現效果有限,而且通常轉速高噪音也不小。

使用散熱墊可以讓處理器與顯示卡的最高溫度往下降,本次處理器降最多的有6度,顯示卡為2度,效果已經足夠。除了壓低溫度外,原本溫度的起伏也會較為平順一些,只有偶爾飆出高溫,而不是常持續在高溫中。當然也可以考慮拆開筆電清理或改裝,但還是用散熱墊會較輕鬆些。最後再強調一下,如果預算足夠,可以考慮使用金屬材質的散熱墊,雖然價位較高,不過效果較好。畢竟一台好的筆電不便宜,能夠用的越久才是越划算,才不會用一陣子就壞了。

注意灰塵來襲

筆電與桌機相同,使用時間久了容易在內部堆積許多灰塵。這些灰塵也會影響到筆電的散熱表現,也因此當筆電使用時間越久,溫度就越容易升高。如果玩家有辦法自行拆開筆電的話,就可以自行清理。

但如果擔心造成內部零組件損壞,或者破壞了保固條款,建議詢問原廠客服。部分筆電廠商有時會提供老客戶服務,幫忙清理筆電內部的灰塵,還能順便檢查是否有其他問題。

<後面還有8款散熱墊介紹>

延伸閱讀:

2011年中 5款低價 Core i3 筆電採購建議

(以下產品照片點圖皆可放大)

1、Antec Notebook Cooler 200:200mm大風扇

  • 風扇數量:200mm x1
  • 接觸材質:塑膠
  • 整體重量:1515g
  • 廠商:安鈦克
  • 電話:02-2799-0022
  • 建議售價:電洽

 

散熱數據
處理器 77度
顯示卡 86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1.5度

型號為Notebook Cooler 200的Antec散熱墊,其中數字200代表中間的風扇的尺寸為200mm風扇。吹送方式為由下往上送氣,底部還保留有一些空間,因此吸風時不會受到阻礙而變小。風扇擁有2段選擇,分別為400RPM與600RPM,由Notebook Cooler 200的背面中間位置來控制。供應電力的USB線材,也是由此出線,玩家可以自行選擇接在筆電的左側或右側。

除了使用風扇散熱外,便沒有額外提供其他USB Hub,不過藉著同一條USB線的電力,再加入藍光LED風扇。如果不想要顯示藍色燈光,也可以由中間後方的開關來關閉,畢竟筆電放上去了什麼也看不到。由於風扇直吹之處與溫度測試區不同,因此外殼溫度差異不大。不過有200mm大風扇加持,處理器溫度降了6度,顯示卡溫度也有2度的差異,算是有不錯的成績。

2、Cooler Master Notepal Infinite EVO:U型散熱設計

  • 風扇數量:80mm x2
  • 接觸材質:鋁
  • 整體重量:1160g
  • 廠商:訊凱國際
  • 電話:02-3234-0050
  • 建議售價:1,49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77度
顯示卡 86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1.5度

多數的散熱墊外型相似度極高,使用的散熱方式也幾乎都是在散熱板下方加上風扇來散熱,而Notepal Infinite EVO採用不同的散熱方式,在鋁金屬接觸面上以噴砂來處理,使得整體外型增加了一分時尚感。在散熱部分採用U型氣流,也就是在U字型的2側各放入80mm的風扇,從後側吸入冷空氣再帶入到中間凹槽處,將筆電的熱氣再統一帶往後方吹出散熱墊。

左側除了有USB線材連接處外,還有無段式風扇轉速調整,玩家可以自行調整轉速來決定散熱效果。另外還有1個5V變壓器連接孔,玩家如果擔心右側3個USB 2.0連接埠供電不足,可以自行購買接上。由於U型散熱方式是集中於筆電中間部分的散熱,如果筆電擺放的位置不佳也會影響效能。如本次外殼偵測處沒有風扇散熱,使得外殼溫度反而較高,除此之外處理器與顯示卡的表現還不錯。

3、Cooler Master Notepal U Stand:配置、角度由你決定(編輯推薦)

  • 風扇數量:100mm x 2
  • 接觸材質:鋁
  • 整體重量:1400g
  • 廠商:訊凱國際
  • 電話:02-3234-0050
  • 建議售價:1,69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77度
顯示卡 86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0.5度

在Notepal U Stand中,Cooler Master幫玩家加入2項附加功能,第1種是可調整筆電的傾斜角度,除了原本可讓筆電平坦放上去外,額外再提供4個凹槽可固定,等於說共有5段角度可調整。當螢幕的高度可以與視角平行,閱讀也會較舒適。另1種則是將散熱墊下方原本是固定的風扇,改為活動式可移動調整。主要是在2個100mm風扇外殼再裝上快速替換風扇架,因此只要按下卡榫就能移動風扇位置,玩家可以針對不同散熱結構的筆電進行調整。

實際使用風會由下往上吹送,轉速為1200RPM,風切聲不大。由於底部的材質為鋁金屬,配上移動風扇位置最佳化後,在整體的表現中效果最佳。由於功能、材質、散熱性表現亮眼,因此筆者給予推薦。除此之外還提供3個USB 2.0連接埠可使用,如果擔心耗電量過大,還可以自行選購5V變壓器來連接USB Hub。

4、Jetart CoolStand5+ NP9880:雙風扇散熱

  • 風扇數量:80mm x2
  • 接觸材質:塑膠
  • 整體重量:798g
  • 廠商:捷藝科技
  • 電話:02-2695-2398
  • 建議售價:939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80度
顯示卡 87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2度

捷藝科技的CoolStand5+ NP9880在中間使用2個80mm風扇,由下往上吹送,一方面將冷空氣帶給筆電的底部來進氣,另一方面則透過膠條墊高的縫隙往四個方向帶走機殼外的熱氣。不過風扇無法調整轉速,轉速固定為2000RPM,實際運轉時的風切聲其實不小,不過當放上筆電之後就安靜多了。在NP9880的背後提供4個USB連接埠,旁邊還有1個電源輸入孔,不過變壓器必須自行購買,原廠不附贈。

底部有2個儲存收納空間,USB線材收納於右側,也就是說NP9880的USB線是連接到筆電的右側。散熱墊接觸面的主要材質是塑膠,在溫度的表現上,處理器降低3度,顯示卡只有降低1度,至於硬碟與外殼的溫度差異性不大。雖然加上散熱墊後有降低一些溫度,但從整體的散熱表現較為一般,並不突出。

<後面還有4款散熱墊介紹>

延伸閱讀:

5套 Mini-ITX 小電腦採購建議:文書、主流、遊戲機通通有

(以下產品照片點圖皆可放大)

5、Logitech Cooling Pad N200:可放在膝上使用

  • 風扇數量:80mm x1
  • 接觸材質:塑膠
  • 整體重量:837g
  • 廠商:羅技電子
  • 電話:0800-012-300
  • 建議售價:1,25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80度
顯示卡 87度
硬碟 33度
外殼 32.5度

目前羅技在台灣上市的散熱墊中,支援最大筆電尺寸的型號N200仍只到16吋,對於本次測試的17吋MSI GT780顯得吃力一些。底部中間有1個80mm的風扇,由下往上進氣。使用的線材只有1條USB線,底部有設計凹槽可以收納線材與開關。USB線材上的開關提供3種切換功能,除了關閉電源外還可變換2段風速。羅技沒有公佈最大轉速,在不放上筆電的情形下聆聽,小轉速的聲音微乎其微,而大轉速的風切聲明顯大上許多,本次測試便以大轉速為主。

N200的使用除了可以放桌上外,因為有加上軟墊設計,因此還可以放在膝上使用,讓筆電的廢熱不會直接與大腿接觸。由於接觸面為塑膠材質,底部有軟墊較不易將熱氣帶開,另外筆電的尺寸也超過散熱墊的負荷,可能受到以上這些因素影響,使得散熱的效能沒這麼明顯,只有幾度的差異而已。

6、Luxa2 M1-Pro:外掛水晶的精品(編輯推薦)

  • 外殼:31.7度
  • 風扇數量:無
  • 接觸材質:鋁
  • 整體重量:1963g
  • 廠商:曜越科技
  • 電話:02-8797-5788
  • 建議售價:3,50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79度
顯示卡 87度
硬碟 32度
外殼 31.7度

一般玩家對Luxa2可能比較陌生,此為曜越科技所創立的時尚品牌,設計理念為簡約、奢華與獨特,因此產品會與一般廠商的走向完全不同。M1-Pro全部皆以鋁合金材質加上噴砂處理,使得整體的質感極高,也是這次唯一沒有添加風扇的散熱墊。由於外觀對於Luxa2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方特地加入了3顆施華洛世奇水晶,有別其他的散熱墊造型。

如果說M1-Pro只有在質感上加強也不算正確,除了整體採用鋁合金外,在下方更有加入2條熱導管設計,加強整體的散熱效能。若以數據來看肯定會跌破許多人眼鏡,因為在散熱表現上不輸於其他有風扇的散熱墊,也因為沒有使用風扇,所以不會風切聲的困擾。雖然沒有提供USB Hub,不過在造型與散熱表現兼優,筆者也給予推薦。只可惜整體價格較高,玩家想瀟灑出手購買應該是有難度。

7、Mukii CharWise CS CWS-S300:內建USB音效喇叭

  • 風扇數量120mm x 1
  • 接觸材質塑膠
  • 整體重量1707g
  • 廠商:萌銓科技
  • 電話:02-8792-7289
  • 建議售價:1,99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82度
顯示卡 88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0.8度

在散熱墊上添加散熱風扇或USB Hub沒什麼稀奇,萌銓科技在散熱墊上加入了完全不同的元素,就是USB音效喇叭。CWS-S300雖然使用1條USB線就能使用,但建議還是接上預設的2條USB接線來使用。連接上電腦後,不只散熱墊上的風扇會開始運轉,電腦也會抓到USB音效卡的裝置,之後就可以透過左右喇叭來播放音效。每邊各採用2個2吋的全音域單體,可以透過散熱墊左側來調整音量。

中間120mm的散熱風扇在散熱墊的右側有3段速度調整,最小轉速為1000RPM,最高為1600RPM。採取的散熱方式也與其他產品不同,從中間吸風後從散熱墊吹出,也就是直接排除筆電機殼外的廢熱。雖然適合12∼17吋筆電使用,但剛好本次測試的筆電風扇散熱孔是卡在懸臂式設計的喇叭前,阻擋了筆電吹出熱風。導致散熱表現一般,不過底部機殼約降了快2度。

8、Thermaltake Massive 23 LX:200mm大風扇

  • 風扇數量:200mm x 1
  • 接觸材質:鋁
  • 整體重量:974g
  • 廠商:曜越科技
  • 電話:02-8797-5788
  • 建議售價:850元

 

散熱數據
處理器 78度
顯示卡 86度
硬碟 31度
外殼 32.8度

型號上雖然有數字23,不過內部是採用200mm的藍色LED風扇,如果不想開啟藍色背光也能選擇關閉。散熱墊的左側有風扇與燈光開關,以及2個USB連接埠。Massive 23 LX所使用的USB線兩端都是USB公頭,因此插入散熱墊時只要選擇其中1個連接埠即可。當不使用線材時,可以收納在散熱墊上方的收納盒中,便於攜帶不容易遺失。

也因為散熱墊可能有攜帶的需求,因此在左右兩側加上提把,拿起來會更順手。中間風扇上方採用六角形鐵網氣孔,實際運轉為由下往上吹風,直接將筆電的廢熱帶走。 大風扇不需要太大的轉速就有小風扇的風量,Massive 23 LX實際運轉只有600RPM,沒產生太大的風切聲。在大風扇的加持下,處理器與顯卡溫度都略有改善,除了外殼溫度高了點其餘表現還算不錯。

延伸閱讀:

50M 寬頻實測,7台高速無線基地台採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