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楓需要攜帶哪些焦段的 鏡頭 、器材以及具備哪些基本招式,才能拍到好「楓」景呢?雖然理論上每種器材都能作為拍攝主力,但以筆者過去拍攝經驗來說,只要攜帶一顆中廣角與一顆中望遠鏡頭,就能滿足多數場景拍攝需求;另外,若是心有餘力,則建議多攜帶 偏光鏡 (C-PL)及 三腳架 做為輔助器材。

獵楓準備器材

每年十月中旬過後,許多紅葉植物就會慢慢轉紅,雖然其感受沒有溫帶國家來得強烈,但仍吸引不少玩家競相拍攝。台灣有許多適合賞楓的景點,但由於植物轉紅時間不一,所以出發前最好打電話先詢問清楚,才不會撲空收場。至於拍攝楓葉該帶著器材呢?若以筆者過去拍攝經驗來說,只要一顆中廣角鏡及一顆中望遠鏡頭,就能滿足多數場景拍攝需求,因為台灣楓葉一來種植面積較為密集,再者主要拍攝場景容易掌握,所以不管是要拍攝大景或楓葉特寫,都能輕易獲得。另外,由於部分拍攝場景是屬於低光源環境,所以建議玩家最好攜帶腳架及快門線搭配使用,這樣才能讓拍攝過程順利進行。至於閃燈部分,主要做為逆光局部補強使用,若是玩家不好逆光拍攝議題,大可不必攜帶。

  1. 三腳架:款式不拘,以現有款式為主。腳架主要功用為偏光鏡調整或低光源環境下使用。
  2. 中廣角鏡頭: 主要做為大景或周遭環境記錄使用。
  3. 望遠鏡頭: 除了特寫使用外, 還能營造淺景深效果。
  4. 機身: 機身廠牌款式不拘,以現有機種為主。
  5. 閃光燈: 主要運用在低光源或逆光環境下使用。
  6. 偏光鏡: 可加強楓葉飽和度及藍天鮮豔效果。
  7. 快門線: 低光源環境下,可避免影像發生晃動。

 

合理的曝光

楓葉拍攝,除了光線的掌握外,其實適當的曝光修正也相當重要。一般來說,曝光補償及感光度是最常被運用的拍攝模式,至於操控效果為何?各位可以參閱以下範例圖檔。

由於部分楓葉拍攝場所屬於微光環境,所以建議使用者除了盡量使用腳架輔助拍攝外,也可適當的進行曝光修正,相信對於完美影像的呈現,會有即時的幫助。以筆者過去拍攝經驗來說,除非場景反差過於嚴重,不然只要加減1/3eV~1eV, 就能使畫面起戲劇般的變化。另外,若是懶得調整EV值玩家,則可採用RAW儲存格式,如此一來,就能透過後製軟體的調校,來達到所需的曝光範圍。


▲建議使用RAW Data儲存格式,將可提供使用者更大的調校空間。

 

此外,調高ISO感光值也是拍攝楓葉技巧之一,因為楓葉在樹林中容易被微風吹拂而搖擺不定,所以若要將楓葉定格拍攝,則可利用高感光來提升快門速度,這樣就能順利捕捉所需影像。至於測光方面,由於楓葉屬於光線多變環境,所以筆者會比較建議使用點測光模式,因為使用者只要對準楓葉一小點進行測光,就能有效避免複雜或逆光環境對於主體測光的影響。另外,若遇到藍天白雲襯底場景時,最好測光選擇地面,並調降曝光補償範圍1~2檔,這樣就能確保整體畫面的平衡。


▲Nikon D200+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105mm端。光圈F/16,快門1/60秒, ISO 2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0.33EV,攝影:黃源明。

 

另外,背景的色調與明暗也是不可忽略,一般來說,若遇到較為明亮場景時,則必須降低曝光值來維持曝光平衡,至於遇到如山谷或岩石等比較晦暗背景,則反之。若是不懂得如何運用曝光補償功能,則可透過包圍曝光功能來提高影像拍攝的成功機率。


▲適時提高感光度,將有助於動態楓葉的捕捉。(Nikon D50+AF-S VR Zoom-Nikkor70-200mm f/2.8G IF-ED的200mm端。光圈F/2.8,快門1/250秒,ISO 4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 +0.33EV)


▲調整前(+0EV)


▲調整後(+1EV)


▲若光線不是相當昏暗,只要加減1/3EV∼1EV的曝光值,就能獲得滿意的影像效果。(Nikon D200+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145mm端。光圈F/7.1,快門1/125秒,ISO 2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0.33EV,攝影:黃源明。)

 

(後面告訴你用怎麼焦段拍出好楓葉!)

鏡頭焦段的運用

不同鏡頭焦段會成就不同的影像效果,以下針對楓葉常用的中廣角與中望遠鏡頭所能拍攝的視角範圍及議題主軸進行說明,可做為各位讀者在取景構圖上的參考。


▲Nikon D70+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200mm端。光圈F/9.0,快門1/640秒,ISO 1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0.1EV。

中廣角鏡頭

台灣不似加拿大或日本一樣,擁有整片楓林或楓葉大道可以拍攝,所以中廣角鏡頭在運用上,會以楓葉局部大景或周遭景點記錄為主,比較難拍到楓葉滿山遍紅的壯闊景象。另外,由於台灣部分賞楓景點多採人工種植方式,所以不管是樹種或栽種面積都較為集中,因此建議各位讀者在拍攝時最好帶點天空或地景(如建物)入鏡外,這樣才不會讓畫面看起來太過於空洞。至於若有攜帶超廣角前往玩家,則可嘗試利用仰角拍攝模式,應該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視覺感受。


▲利用廣角鏡由下往上仰角拍攝, 可讓整體畫面看起來更具氣勢。(Nikon D200+NikkorDX Zoom Ni k kor ED 12-24mm f/4 G的19mm端。光圈F/11,快門1/30秒,ISO 2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攝影:黃源明)

 

中望遠鏡頭

中長焦段鏡頭,主要作用就是模糊背景、凸顯主題,因為楓葉生長並沒有一定的方向性,若再加上種植面積較為密集的話,就很容易拍出背景過於雜亂的畫面,但透過中望遠鏡的遠眺拍攝,就能將雜亂的背景模糊掉,讓楓葉的主體性可更加凸顯。另外,緊迫的壓縮感也是中望遠鏡頭特色之一,能讓原本距離遙遠的前景與背景瞬間濃縮至單一畫面中,讓你在觀看該張照片時,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透視感,而這也是一般中廣角鏡頭比較難營造的特殊感覺。


▲利用中望遠鏡頭進行遠眺,不僅可達到凸顯主題目的,還能營造壓縮緊實感覺。(Nikon D50+AF-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190mm端。光圈F/6.3,快門1/250秒,ISO 1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 JPEG)


▲在拍攝時,最好慎選背景色調,這樣才不會讓主體被背景色調所埋沒。

 

巧妙安排背景

若單拍楓葉,畫面難免會顯得單調,這時就可適時搭配背景來襯托主題。一般來說,天空及地物是襯托楓葉的最佳背景,但該如何掌握上述元素來讓整體畫面加分,這可是門大學問,以下就讓筆者來說清楚、講明白。

楓葉色彩雖然鮮豔,但若單拍楓葉,似乎又會覺得有些單調,所以若能適當的加上背景襯托,相信對於主題的凸顯會有加分作用。一般來說,楓葉背景的選擇,並沒有強制限制,只要掌握不要「喧賓奪主」原則即可,因為若找太過搶眼背景陪襯,只會讓楓葉主體性失焦,並無法達到強化效果。


▲天空襯底, 是突顯楓葉主題最簡易的拍攝手法。(Nikon D200+ NikkorDXZo omNikkor ED 12-24mm f/4 G的12mm端。光圈F/10,快門1/20秒, SO 1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 JPEG,攝影:黃源明)

 

此外,巧妙的色彩搭配,也是突顯楓葉魅力方法之一。通常為了避免削弱楓葉的視覺強度,我們在選擇配搭色系上,盡量會以平淡色調為主,像是白色、黃色、綠色甚至淡粉色……等,都是搭配不錯的色系,其中尤以紅綠配及紅黃配的組合最為常見(如紅葉配綠葉),可做為各位讀者構圖配色上的參考。至於類似樹木或陰暗天空等黑色背景,雖然略顯陰沈,但卻能有助於主體的突顯,所以各位讀者不妨也可嘗試拍攝看看,說不定就能激盪出不少感動作品。


▲雲海、建物或地景,都是不錯的襯托題材。(Nikon D200+Nikkor DX Zoom Nikkor ED 12-24mm f/4 G的14mm端。光圈F/22,快門1/3秒,ISO 1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攝影:黃源明)


▲黑色背景雖然單調, 但確有助於主體的凸顯。(Nikon D200+AF-S VRZoom-Nikkor 70-200mmf/2.8G IF-ED的200mm端。光圈F/5.6,快門1/500秒,ISO 2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 JPEG, -0.33EV,攝影:黃源明)


▲紅黃配及紅綠配,是目前最常見的色系配搭組合。(Nikon D80+AF-S DX Nikkor 18-70mm f/3.5-4.5G IF的35mm端。光圈F/8,快門1/80秒,ISO 100,光圈先決模式,自動白平衡,JPEG,攝影:曾偉驊)

 

白平衡的變換

多數玩家都會使用自動白平衡做為拍攝的主要模式,雖然該模式可忠實呈現原始影像色調,但建議各位玩家在拍攝時,不妨可適時變換不同白平衡模式使用,想必會帶給你不同的拍攝樂趣。

   
▲自動白平衡、白熾燈、日光、螢光燈。

 

延伸閱讀

中台灣賞楓聖地:福壽山農場

不再靠天吃飯 簡單拍出好「楓」景

探尋紅楓秘境 中橫台八線108K處

掌握五種採光技巧 你也能成為獵〝楓〞高手

楓紅 季節:拍楓葉 技巧總整理《上》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 PHOTO 雜誌 NO.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