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資訊月馬上就要到了!一定很想去敗家吧,不過買 3C 產品最怕就是買貴了、沒價值、不實用,因此在採買前,勢必得花些時間做功課,略懂市場趨勢,免得在展場上被擁擠的人潮及眾多的產品給淹沒。
又到了年度最大的消費性3C電腦大展,在這個為期一個月,被戲稱為大拜拜的資訊月上,除了有下半年的新品可以採購之外,不少廠商都會趁此時出清部分存貨,因此價格的可議空間較大,在「無薪假」當道的現在,不管是買工具充實自己,還是採購生財器具,都別錯過了這個好時機。
100資訊月,北中南接力開跑
為期一個月的期間,從12月開始由台北開跑,12月中旬轉戰至台中,月底則在高雄結束。今年資訊月的主題為「科技觸動我心」,顧名思義,觸控的應用在生活中已經愈來愈普及,而展場上也規畫了數位生活館、3C靚品館、主題館、政府館、資訊產品館等,以供民眾免費參觀。
100資訊月,北中南開跑 | |||
地點 | 開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展場 |
台北 | 100/12/3(六) | 100/12/11(日) | 世貿展覽一、三館 |
台中 | 100/12/16(五) | 100/12/21(三) | 大台中國際會議中心(烏日展館) |
高雄 | 100/12/30(五) | 101/1/4(三) | 高雄85大樓國際會議中 |
▲在100資訊月的官網上,可以查詢到相關的展場訊息,由於是免費入場,為避免人潮擁擠,可先查詢攤位地圖再出發。
基本心法:最貴不等於最好,性價比要注意
資訊月之所以為年度重要的資訊大展,是因為參展的廠商眾多,許多新品也會在此時推出,因此,除了是新技術的展現外,也是吸引買氣的最重要關鍵。當然,展場上銷售的產品價格,不見得比因應資訊月降價的店家來得划算,但是因為參展的廠商較多,所以可以挑選的產品以及比較空間也較大。在挑選最大性價比的產品時,也許不見得是最高規格、最高價,但可以在價格及功能上取得平衡點,也可以達到最大的實用性。
而在準備進場前,也別忘了先做點功課,認識現在最流行的話題、最熱門的規格,就能知道展場上什麼產品最熱門,什麼產品最有可議價空間。在綜觀今年熱門的3C產品,延續平板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可交換鏡頭相機等等的熱潮,且在Android 4.0推出後,更能拉近平板與手機間的距離。
趨勢1:平板電腦更成熟,Android 4.0上市
去年興起的平板電腦,到了今年已經有許多成熟的產品可以挑選,市場定位也愈來愈清楚,主要訴求比智慧型手機更大的螢幕,利於網頁的瀏覽及電子書的閱讀;較筆電更輕盈的體積,便於平時隨身攜帶,雖然不是最重要的工作平台,卻是最機動的行動平台。也因此,除了基本的Wi-Fi版本外,也會推出3G版本,並與電信業者合作,提供3G上網方案,且和手機一樣,可選擇享有電信業者提供的加值影音服務,這也結合了目前正熱門的電子書閱讀、影城、線上音樂等等,透過電信業者提供的服務,可以享有更豐富的影音娛樂。
此外,在作業系統部分,除了Android 2.x及Android 3.x之外,開發代號為Ice Cream Sandwitch(冰淇淋三明治)的Android 4.0,也正式推出了,將過去Android手機和平板系統整合在一起,讓使用者有更完整、一致的行動裝置體驗。而Android 4.0也強化了社交、網路和輸入等功能,在社交功能部分,提供了新的聯絡人程式「People」,這也是Android 4.0上所有社交活動的中心;在文字輸入部份,則可以使用拼字檢查的功能,相對於自動修正,拼字檢查可以提供更高的文字精確度,加快打字速度。
Android 4.0整合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
Android 4.0整合了過去Google Android系統雙頭馬車的狀況,打造一個可同時適用於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行動平台,讓Android裝置更具與整合性,以及更直覺式的體驗。Google也針對高解析度螢幕設計了一個全新的最佳化格式,可透過軟體操作選項,並完全免除硬體式按鍵。而首款搭載Android 4.0出貨的手機,將是Samsung Galaxy Nexus,至於平板電腦則是Asus第二代變形平板Transformer Prime。
▲Asus Transformer Prime是Asus第二代變形平板,除了將搭載Android 4.0系統外,處理器也會是4加1核心的NVIDIA Tegra 3。
▲由Google和Samsung共同推出的Galaxy Nexus手機,將會是市售第一款搭載Android 4.0的智慧型手機。
如果想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再看看T客邦的文章:
Android 4.0 相關文章:
平板電腦相關文章:
- Asus 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 正式發表,12月上市
- Motorola 新平板 Xoom 2 現身,確定支援 Android 4.0
- ThinkPad Tablet 實測:觸控筆加鍵盤,可變小筆電的平板
- Sony Tablet S 實測:萬用家電遙控器、PS 認証的電玩平板
- ViewSonic ViewPad 7e:不到 6千元的平價平板上市
- Samsung 平板第三發:Galaxy Tab 8.9 上市
- 5款 Android 3.0 平板電腦採購推薦
智慧手機相關文章:
- Motorola RAZR 上市:最薄的高規格機,空機價 19,900元
- HTC Sensation XL 動手玩,11月16日上市,售價20,900元
- Motorola Milestone 3 效能、介面實測:五排鍵盤超好輸入
- HTC Explorer 入門智慧手機:7-11可取貨,空機不到8,000元
- 超大 5.3吋螢幕 Android 手機,Samsung Note 搶鮮體驗
- HTC Rhyme 正式在台灣發表,搭載 Sense 3.5 的女性手機
- Sony Ericsson 五款新機上市,美型、商務、音樂完全攻佔
(後面還有:Ultrabook 採購導覽)
趨勢2:電腦效能再升級,輕薄機身持續追求
在Intel第二代Core處理器推出後,除了少數採用第一代Core處理器的庫存產品,以及部分採用AMD處理器的產品外,幾乎都已經全面升級第二代Core處理器,不管是強調行動性的13吋、普羅大眾接受度較高的14吋、取代桌機的17吋等等,都已全面升級。就連筆電上用來辨識處理器的貼紙也變了,不過分類及定位倒是沒有變,Core i3也代表著入門;Core i5則是進階的選擇;Core i7則是代表高階機種。
而採用32nm製程的Sandy Bridge處理器,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把處理器跟顯示晶片做在同一個晶片上,所以每一款都會直接內建Intel HD Graphics 3000。這種架構不僅讓平台的體積變小,更可以進一步減少能源消耗,因此也訴求提升續航力表現。
此外,Intel針對輕薄筆電,也提出了Ultrabook平台,而依照Intel的規畫,Ultrabook在今年底推出時,價格將定在1000美元以內,到了2013年時,只要699元美金,一改過去輕薄筆電等於高價的代名詞,且預計在2012年底前,40%的消費性筆記型電腦,都能轉變成為Ultrabook。然而,就目前台灣已經上市的Ultrabook來看,輕薄有了、效能也不差,但價格都超過了三萬元台幣,這與Intel對Ultrabook的定義有了落差,各廠商也還有再努力的空間。
新輕薄筆電:Ultrabook
簡單來說,Ultrabook是由Intel所提出的全新概念筆電,目的是讓主流筆電變得更輕、更薄、更省電,並加入平板電腦隨時連線上網、快速開機、內容快速更新等特色,讓效能與攜帶性兩者間,可以愈來愈平衡。在Ultrabook上,Intel有三項新技術的應用,分別是Intel Rapid Start,將整個系統,暫存到快閃記憶體中,讓筆電在5秒內快速從休眠狀態恢復先前暫停的作業;Intel Smart Connect是讓筆電在休眠狀態下也可進行資料內容更新,如持續收取電子郵件;Intel Smart Response則將經常存取的檔案和應用程式傳送到SSD,以提升效能。
▲講究美型輕薄的Ultrabook,搭載Intel第二代Core低電壓處理器,最高規也有Core i7版本可以選擇。
Ultrabook小檔案 | |
定義 | 超輕薄筆電 |
處理器 | Intel第二代Core低電壓(17W) |
機身尺寸及厚度 | ≧14吋:小於2.1公分 |
<14吋:小於1.8公分 | |
電池續航力 | 基本:大於5小時 |
推薦:大於8小時 | |
與一般筆電的差異 |
1.快速開機:(Intel Rapid Start) 技術,讓系統更快從最深層的休眠模式恢復運作,節省時間與電池續航力。 |
理想售價 | 2011年第四季:1000美元以內 |
2013年:599~699美元 |
如果想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再看看T客邦的文章:
- Ultrabook 值得買嗎?效能、使用體驗、價格完整分析
- Lenovo IdeaPad U300s Ultrabook:11月底正式開賣
- HP Folio Ultrabook 現身,有背光鍵盤,挑戰最便宜機種
- Toshiba Portege Z830 Ultrabook:31,800元、11月底開賣
- Toshiba Portege Z830:日式極致輕薄 Ultrabook 評測
- Acer Aspier S3 升級Core i7版本,Ultrabook 大軍增為4款
- 首台 Ultrabook,Acer Aspire S3 評測
- Asus Zenbook UX31 Ultrabook:禪.超輕薄筆電評測
- Acer、Asus、Toshiba、Lenovo Ultrabook 疊疊樂、比一比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