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DIGIPHOTO中,能夠採訪到奚志農老師,是最近最讓我興奮的事情之一。透過 趙嘉 老師的協助,我與奚志農老師取得聯繫,並利用Skype進行了兩次視訊採訪。雖然網路時斷時續,又時有電話與訪客中斷採訪,但是和奚老師聊天實在非常愉快 — 假如沒有聊到中國境內許多濱危野生動物正面臨的艱險困境的話。那實在是太讓人心酸。

奚志農老師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悠然。他總是笑瞇瞇的,不論是接受訪談、接電話、回答家人問題或是接待客人,都是暖的。他的聲音有著一種玉一般溫潤的質感,配上徐緩而悠長的調子,非常好聽;講起家鄉話,更有種珠玉滾滾的感覺。一跟他說話,我就覺得自己好像也登上了他魂牽夢縈的青藏高原或阿爾金山,在氤氳雲霧中看著日升日落。於是,當他談到中國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時,我的心也就跟著糾結了起來。


▲初次造訪青藏高原的旅客,常常會把藏原羚與藏羚羊弄混,以為自己輕輕鬆鬆就看到傳聞中難得一見的藏羚羊而興奮不已。奚志農老師特別分享這張照片,告訴我們兩者有何不同:左邊體型較小、角彎而小的是藏原羚,牠們膽子比較大,不難發現;右邊是藏羚羊,體型較大、角尖而長,臉上戴著的「黑面具」是繁殖期的特徵。(奚志農/野性中國)

我必須承認,要在短短9頁裡完整呈現一個人近30年來全心全意在野生動物攝影與保育領域的豐功偉業,還要選擇放哪些圖片、放多大、配圖說(並擔心自己哪裡寫錯,畢竟我跟青藏高原上的動物很不熟),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我一直擔心自己有哪裡沒寫到、寫得不好或是含混不清,反覆檢查,還是有許多遺珠之憾。

比方說,我沒能寫到奚志農老師的器材部分。

 

(也開始好奇奚老師用的攝影器材了嗎?請見下一頁)

一台成龍簽名的專用550D相機

或許很難想像,以奚志農在中國野生動物攝影界的身份地位,他竟然沒有一部自己的相機。在訪談中我驚訝地叫了出來,害得溫文儒雅的奚老師有些羞赧。他說,早期他用的都是單位的器材,後來從1D開始,他用的相機都是佳能免費借給他使用的,就連鏡頭也是,只有一個500mm f/1.4鏡頭(他的主力鏡)是佳能送給他的。後來一路用到了1D III以後,不知道為什麼佳能可以借給他的時間就少了,常常用沒多久就得還回去。有幾次他在演講中談到這個,台下一位不知名的先生聽了,竟然把自己的1D III與5DII打包寄給他,說是免費借給他使用的,用起來自由些。

不過,佳能最近送了他一部相機,奚老師說。去年底他還在野地裡拍照的時候,接到中國佳能的通知,說是在歲末慶祝會上給他準備了一個禮物,要他回北京後記得去取。奚老師忙了一陣子好不容易取到這神秘禮物,是一部EOS 550D,還是成龍版的,背帶上還有成龍的簽名…

我以為我又聽錯了。送550D給奚老師帶著上青藏高原?貼不貼譜啊?

奚老師只是一直笑,好像做錯了事的小孩子,面對一個發瘋般叫叫嚷嚷的大人,不知道該回什麼好。然而我想到了他偶爾在訪談中提到的:外國攝影師一年就可以拍掉七千捲正片,他卻是直到成名了、有柯達公司的贊助,才有可能帶著三四十卷底片出去一趟,在此之前,在野外三個月他只有五六個過期好久的正片;他感嘆自己一輩子也拍不了人家一年的量,望塵莫及。他也提到,認識一對法國攝影師夫妻在非洲拍野生動物,兩人就開一輛吉普車,先生開車、太太拍照,晚上睡在車裡,野生動物就在身邊跑。

奚老師說,我在青藏高原上,動物幾百公尺外遠遠看到我就趕快逃,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呢?(當然,我想這與奚志農總是盡量避免自己的攝影行為對野生動物生活造成干預有關。我們曾經談到,知名動物學家珍古德研究黑猩猩時,可以做到個體識別,甚至讓動物接納她進入牠們的群體;或者有些機構研究動物時,會定點定時餵食,金絲猴被養習慣了,時間到了就自動出現,給學生們做筆記。這樣的干預真的是好的嗎?奚老師沒有批評,但我們知道,他從沒有這樣做。)


▲ 蒼茫的雪山下,幾頭散步中的藏羚羊。(奚志農/野性中國)


▲川金絲猴,陝西周至 2002.11。正在樹枝上嬉戲玩耍的川金絲猴幼猴。(奚志農/野性中國)

這些資源上的困難,顯示野生動物攝影與環境保護一樣,在中國都還不是個「成熟的行當」。沒有人購買照片,攝影師就沒有錢購買設備;如果一切都要靠贊助,能產出的作品就少,能獲得的注意就更少。而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氛圍底下,又有誰會知道在廣袤的無人區上,天天都上演著可怕的血腥殺戮?既然殺戮持續,動物也就只好繼續怕人,而野生動物攝影師就只能繼續無止盡地等待了。只能說,這還沒有形成一個文化,自然這「文化產業」也就還是難產了。

我想,一個人如果能夠無怨無悔地(好吧,奚老師說,他在野外有時也會捫心自問:到底是為了什麼要這麼辛苦?但是一咬牙就挺過來了,看到照片後就什麼都忘了),在海拔比玉山還要高的地方冒著零下四十度的低溫餐風露宿好幾個月,趴在濕冷的泥地上苦苦守候,就為了與野生動物眼神交會的瞬間;甚至還說,這一個眼神已經給了他很多很多,一定是對自然充滿了愛,尊重自然的人。奚老師自己也說,一個人要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能拍出好片子。有些事情,人是強求不來的。


▲青藏高原的驕傲 — 藏羚羊回眸一笑。不過是公的。(奚志農/野性中國)


▲藏野驢,新疆阿爾金山 1998.12。成群藏野驢在大雪覆蓋的阿爾金山奔跑。牠們是高原尚不知疲倦的奔跑者,而且非常喜歡和汽車賽跑;只要遠遠看到汽車,牠們就會開始狂奔,隊形有條不紊,而狂奔的目的就是要從車頭前奪路而過。有時甚至比了一次不夠,還會回頭再比一次。(奚志農/野性中國)

 

我想,一個對自然沒有愛的人,不可能堅持做這件事情二十幾年;這中間他有多少次機會可以選擇放棄,和別人一樣,靠著一份穩定的工作與收入、賺得一個舒適的居處,在大都市裡享受與別人一樣的便利與幸福?結果,他每次都選擇離開,離開大部分人認為是舒適的安全區,往艱難的路上走;選擇帶著沈重的攝影器材(別忘了奚老師本來是拍紀錄片的)、鹽巴、大米、臘肉、鍋碗瓢盆以及帳棚、睡袋一次次上山;選擇離開光鮮亮麗的中央電視台,自己創辦環保NGO民間組織…… 沒有一條路是容易的,但他就去做了,不喊苦也不抱怨。

我想,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如此熱愛、如此堅定、如此盡力,那麼再艱困的環境裡,他也能開創出一片天地。

 

(當地令人震驚的大問題!請見下一頁)

問題的根源

另一件令我震驚而感傷的事情,則是中國的環保問題。這個問題之廣、之大,我實在沒有辦法在短短一個月不到就搞清楚來龍去脈,但是希望未來能花更多時間研究這個問題。就我在訪談中的淺薄瞭解,20世紀60~70年代,為了大躍進、大煉鋼,中國政府砍伐了難以估計的林木,許多原始林在砍伐之後,當地微生態已經改變,其影響幾乎難以復原;另一方面,為了對抗歐美各國實施的禁運,中國官方明訂各地方政府可以保護並「利用」野生動物,將動物製品外銷賺錢,於是造成了野外一隻娃娃魚也找不到,養殖場裡卻有成千上萬的娃娃魚,還可以買來吃;於是,最近引發極大爭議的月熊事件(將熊禁錮在牢籠中,給牠們穿鐵衣、插管子,以便取膽汁來賣),事實上根本已經行之有年,有歷史了。

不管法律怎麼訂,也管不了人們要怎樣遵守或利用它。我想,看一群人怎樣對待無法反抗的動物,就可以知道他們會如何彼此對待。不要說這發生在中國,跟臺灣沒有關係;就算我們不是加害者,至少我們可以關心,可以避免自己直接或間接支持這樣的行動(比方說不買熊膽製品),再不然,至少可以作為警惕吧?


▲這就是茨里拉姆住的藏族村子,黃的部分是青稞,綠的是蔓菁。(奚志農/野性中國)

 

當然,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像奚老師一樣,每年花上好幾個月趴在野外拍野生動物,但是我們一樣可以幫助像奚老師一樣的有志之士,達成用影像保護自然的理想。我們可以關心,可以捐款或購買相關產品(例如攝影集);如果覺得青藏高原未免太遙遠,臺灣的環境也有許多值得關注的部分。我們也可以去苗栗,看看大埔阿媽們到底在抗爭什麼,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科技園區?去彰化,看看彰化到底生產哪些你愛吃的東西,我們是不是真的要在稻田跟菜園邊蓋石化廠?我們也可以用鏡頭拍下自己看到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是的,人與自然之間原本就有這層既利用又共生的關係。蓋與不蓋,經濟發展或環境保護,本來就沒有一定的答案。我們只要記得:我們如何對待那些無法反抗的動物/環境,我們就是怎樣在對待彼此。


▲2008年1月在雲南納帕海上拍到的黑頸鶴。納帕海是黑頸鶴在雲南的一個重要越冬地。藏族人民認為黑頸鶴是吉祥鳥,從來不傷害它們。黑頸鶴是最晚被科學界命名的鶴類,也是青藏高原的代表物種。它們每年4月上旬遷徙至海拔2500-5000米的繁殖地,10月下旬前往海拔2200-4000米的越冬地,是世界上惟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類,主要生活在各類濕地及周邊農耕地帶。保護高原濕地是黑頸鶴種群繁衍生息的希望。(奚志農/野性中國)


▲奚老師也拍人物照。這位雪山深處藏族姑娘叫茨里拉姆,正在洗奶奶剛從地裡拔回來的馬鈴薯。這種馬鈴薯是比較古老的品種,因此還保有鮮豔的色彩。(奚志農/野性中國)

 

(除了野生動物,奚老師的另一個最愛是?請見下一頁)

番外篇:父女情深

採訪中間還發生一件有趣的事。奚志農老師與他女兒奚溪感情特好,大概有採訪過他的人都知道,沒採訪過他的人,看別人的採訪也知道。孩子實在長得快,我看別人的採訪中提到奚溪,她都還是個小孩子,常常賴在爸爸身上胡鬧,想不到我們第二次採訪到一半,奚溪回家了,在鏡頭前面一露臉,竟然是個亭亭玉立的12歲大女孩了!奚老師很自豪地說,女兒有一米六,是個典型的雲南孩子。我看著她落落大方地跟我打招呼,不禁想到在網路上看到奚老師去年寫給女兒的一封信,方面是為自己總不在女兒身邊而道歉,另一方面是為自己不能讓女兒自由成長而道歉。他感嘆自己竟然把女兒送去一個下課不能去操場的學校,彷彿讓孩子坐牢;他自責自己只是一味買書、買畫圖紙滿足女兒的閱讀欲,卻疏忽了他的眼睛。

但我最感動的,是他說:「爸爸非常想以一種更平等更自由的方式來和你一起成長。…無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當中,我希望你都能夠有比較強的適應能力,同時保持童真和愛心,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想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上什麼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堅持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爸爸用20多年的時間才努力實現了這個目標,所以我特別希望你也能夠這樣。」

希望,我們都能夠這樣。

最後,分享一些雜誌上實在放不下的照片,請大家到奚志農老師的博客與野性中國網站上,多給他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