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所內置的感光度其實就是過去傳統底片感光特性的延伸,但和傳統底片比較不同的是,數位相機在拍攝時可以任意變更感光範圍,並不需要和以往傳統底片一樣,必須事先選好所需感度底片才能進行拍攝,所以能為使用者省去不少拍攝上的麻煩,而且對於進階玩家來說,也能提供更有彈性的創作空間。

雜訊是決定高感光使用與否的重要關鍵

其實感光度數值就和我們快門速度的數據計算方式差不多,舉例來說,ISO 100是ISO 200的1/2,所以曝光時間就是要多2倍;ISO 400是ISO 100的4倍,所以曝光時間也僅需1/4即可。假設你用ISO 100拍照時,若是快門只有1/15秒,這時你只要將感光度切換到ISO 400,快門速度就會提升至1/60秒,如此一來,就能避免手震情形發生,但這並不代表高感光度就是影像清晰的保證喔!因為這還牽扯到人為與環境等客觀因素,所以建議各位若是發現高感光度仍無法維持影像清晰的話,或許使用腳架輔助拍攝反而比較實在些。

 
▲ISO200、ISO1600

 

一般來說,大部分雜訊的產生都在畫面暗部位置居多,所以像是在戶外光線充足的地方較不容易有雜訊,反而在室內或者屋簷下,較可能有雜訊產生。另外,如果光學鏡頭使用的變焦倍率過高,鏡頭的透光度不足,也很容易讓雜訊跑出來,因此,在拍攝的時候,不論是感光度、畫面的亮暗部甚至鏡頭焦段的使用,都是必須先考慮到雜訊的問題。那雜訊該如何解決?其實除了盡量控制在低感光度拍攝外,利用相機所內置的雜訊抑制(Noise Reduction;NR)功能也是不錯的解決方案,雖然抑制效果還是相當有限,可是對於畫質控制來說,還是可以提供相當的幫助。

 

★雜訊抑制功能

為了解決高感光高噪點問題,目前有些數位機種會在MENU選單中內置一組雜訊抑制(Noise Reduction;NR)選項,一旦功能開啟時,相機就會自動針對噪點進行抑制,來讓影像畫面完美呈現,可是該功能仍存在一些潛在問題,像是會間接拉長影像的處理時間與犧牲原有影像細節層次等,都是拍攝者在使用該功能前所必須考慮問題之一。

 

 

 

(想知道ISO值的實拍運用嗎?後面還有哦!)

低感光度:主要用於光線充足及長時間曝光使用

ISO 200以下,我們統稱為低感光度。一般來說,低感光度大多在戶外場景使用,因為戶外環境光線較為充足,再加上快門速度也比較快,所以使用低感光度就能滿足戶外場合的拍攝需求。此外,低感光度也常用於夜景或者其他需長時間曝光場景使用,因為長時間曝光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的雜訊,這時若又加上高感光度的設定,不僅容易產生影像過曝問題,對於影像品質甚至光圈快門調整,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建議各位若有長曝的拍攝需求,最好將感光度調至最低,這樣才能將影像畫質控制在所需範圍內。

▲為了維持好畫質,通常在拍攝夜景照片時,都會將感光度調至最低。

 

拍寵物、孩童必備:不用開閃燈也能拍出美美照片

由於寵物與孩童眼睛瞳孔都十分脆弱,所以在低光源環境下,並不建議利用閃燈進行補光,這時高感光的運用彈性便能派上用場。一般來說,高感光度運用在上述兩種拍攝議題,除了可在不驚擾他們前提下捕捉所需畫面外,還能將現場環境氛圍完整保留下來,可讓影像畫面看起來更為自然。另外,鏡頭焦段的選擇也是馬虎不得,因為焦段越長,不僅光圈越小,影像模糊機率也會變高,所以建議各位在拍攝時,最好將鏡頭焦段控制在廣角端位置,這樣再搭配高感光拍攝下,比較有機會捕捉清晰且畫質還算理想的影像畫面。


▲低光源下即使不用開啟閃燈,也能將孩童與寵物容貌完整記錄下來。

 

類防震效果:不用腳架也能手持拍攝

相信除非必要,不然應該沒有人會帶著腳架到處趴趴跑,畢竟帶腳架出門是件累人的事,也因為如此,在一些低光源且無法開啟閃燈拍攝場合(博物館或音樂廳)時,就很容易拍出一堆模糊影像,其實要避免上述窘境發生也不是不可能,因為使用者只要開啟防震功能,接著再適時將感光度提高至手持可接受範圍,如此一來,就能提高影像清晰成功機率,但由於高感光也容易產生高噪點問題,所以若是在意影像品質使用者,建議最好將感光度控制在ISO 400~800間,這樣才能讓影像畫質完美呈現。


▲ 在一些低光源環境下,使用高感光度就能手持拍攝成功。

 

新手相關文章

猴子的攝影教室第三課:相機的三位一體 ISO、光圈、快門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掌握曝光,就能拍出好照片

替 照片 除舊佈新:為檔案做好識別、搜尋定義

 

本文同步刊載於這時怎麼拍才漂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