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整理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講的,但是為了遵守上一篇「找到心中的那個氛圍 - Nova 的外拍分享」中結尾的承諾,及充篇數的精神,筆者會盡量把內容生硬化、做法複雜化,以淺入深出的方式為大家分享筆者的房中術…也就是書房中整理照片的技術…

照片完成上傳後,整理照片是筆者開始計劃作品的第一步,雖然它會花一點時間,但在這個檔案越來越大的時代,當照片累積越來越多的時候,這是值得做的一件事,它不只可以讓筆者很快地找到照片,也方便往後筆者分析自己的拍攝習慣,並且歸納出同類的照片出來。(不過,因為每一個人的習慣及需求不同,筆者怪異的方式就僅供參考,不喜歡是正常的現象,請安心服用…)

 

外拍狀況難掌握 拍完再「定調」

對筆者來說,拍完之後,挑戰才是真的開始。這挑戰並不是指「後製」,而是「定調」!筆者參加外拍後的照片,通常與心中期望的感覺會有點出入,在這樣的情況下來選片及後製,往往會淪為「糖水照」,這樣的作品較難引起共鳴,作品也較缺乏連貫性。當然,這都只是筆者的自我感覺不好的緣故…這就是與約拍不一樣的地方,除非這外拍的主題性非常的明確,或是心中早就有清楚的走向,不然,筆者花最多時間就是在決定該篇作品的調性。

 

多角度拍攝 提昇作品變化性

而每個人都會有所謂的「最美的角度」,但是筆者並不會在拍攝的當下去強調喜歡的某個角度,因為這在選片時造成困擾,很容易會缺乏變化性,而且,有些時候動態上所看到的感覺會跟照片上不一樣,所以,筆者會強調捕捉的是氣氛,而非只是角度,如果畫面帶出了氣氛,氣氛就能散發出情感,情感到了,感覺就對了,感覺對了,目的就達到了,這並不是說準焦、銳度、曝光…這些不重要,而是這些條件都只是為了達成氣氛的手段,而非目的~

 

設定作品主題是門大學問

以「找到心中的那個氛圍 - Nova 的外拍分享」這篇來說,也是筆者最常遇到的情況 - 事後掰故事…雖然此篇的主題很明確,拍攝時也很清楚的確定手法及設定,但是總是需要有個能貫穿整篇作品的主題名稱;筆者覺得,一個適當的名字,能點出整個專輯的情感與精神,不過,每次要找到切題的主題名稱並不容易,因為,有很多都是「事後掰故事」,你只能從拍攝時的感覺,加上選片時對於整個作品情感的走向來發揮,有時候,會卡在這個部分很久…

 

大量照片 聰明管理 Nova的小撇步

在開始胡亂分類之前,筆者先說明一下個人習慣分類的原因及依據~因為照片本身類別的需求重復性很高,所以筆者會用標籤(Tag)來管理,而資料夾有階層的特性,筆者會用來做大項的管理;因為有可能作業的流程,會有很多不同主題的照片,所以在筆者專門放照片的硬碟裡,會先分好基本的資料夾,來區分整個作業的階段:

  • 未整理:尚未整理的照片
  • 未上傳:已處理完畢,未選片、未編排的照片
  • 已上傳:以完成所以處理作業,等待發表的照片

拍回來的照片會先放到硬碟櫃中「未整理」的資料夾好做統一的管理,而資料夾會先用人名+主題預作分類,如: [OPERA] 放手 ,如果主題還沒有個譜,就先空著~然後,在 [OPERA] 放手 這個資料夾裡,再建三個資料夾:

  • 原始檔:RAW檔及XML輸出檔
  • 輸出檔:轉成JPG的大圖檔上傳檔
  • 上傳檔:加了落款的小圖檔

以上這些資料夾是為了方便以後作業上的管理。

把照片RAW檔放到「原始檔」後,就把照片匯進 Lightroom,找一天黃道吉日我們就要開始篩選照片了,篩選照片之前,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先做,就是準備一杯茶…

一場三小時外拍下來,照片大概會有兩三百張左右,這中間一定會有不少重復、失焦或是其它失敗的照片。筆者習慣用 Lightroom 中的「瀏覽」來做篩選,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界面,讓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管理照片資料,筆者大概會做三次篩選,篩選時會用黑色的旗標先標示起來。

  • 第一次:先標示失敗的照片,如失焦嚴重。
  • 第二次:再將覺得動作不雅或是感覺不好的照片也標示起來。
  • 第三次:把相近的照片用顏色標記起來。

接著就會針對那些非黑色標籤的照片,做修圖調整的工作,這部分筆者會留到下一篇充篇數的部份再來做比較詳細的介紹!

(為照片套上「標籤」的好處是...?Nova下一頁告訴大家)

套上「標籤」 搜尋照片好方便

等照片都處理完成之後,筆者會先將這些照片批次更改檔案名稱,再套上適當的標籤(tag),這樣不只方便以後搜尋或統計之用,有利自己分類管理,也可以增加照片在網路的曝光率。

至於標籤的用法每個人有不同的做法,筆者只是提供個人的習慣給大家參考,而沒有使用標籤習慣的朋友也可以試試看,因為檔案累積到某個數量後,「標籤」功能對於要搜尋單一或相關照片來說,是相當有幫助的!下面是筆者習慣的分類+方式,各位讀者也可以創造自己習慣的標籤~以下只列出部份內容,讀者可以依自己習慣參考運用~

主類別
次類別
標籤內容

主題

精靈 天使 生日 芒草

名稱

人名

店名

品名

學名

地點

台北

民宿

教室

教堂

風格

人像

時裝

和服

泳裝

婚紗

時節

晨昏

夜拍

秋天

雨天

強調

高光

暗光

色調

燈光

手法

逆光

長曝

HDR

移軸

類別

人物

外拍

夜拍

旅拍

棚拍

食物

主菜

零食

飲品

甜點

動物

生態

飛羽

運動

寵物

景物

生活

風景

旅遊

園藝

靜物

建築

模型

科技

試品

其它

不常用於以上類別的分類

以「找到心中的那個氛圍 - Nova 的外拍分享」這篇為例,筆者標籤有:芒草、OPERA、陽明山、人像、時裝、逆光(部份)、外拍…等,這樣子以後在找相關照片的時候就會比較容易了~

都處理完後,輸出後的照片都會放到「輸出檔」的資料夾,準備縮圖及套用落款,因為有些稿件需要較大的檔案輸出,如果沒有這樣的需求,可以直接轉成比較小的檔案就行了~最後,完成套用落款的照片會放在「上傳檔」,然後將此篇的所有資料夾移動到「未上傳」的子目錄下,以等待選圖。

 

根據自己的需求「分類」照片

為什麼要做選圖這件事?因為有些主題的照片需要排版,如 [楞言楞語]阿楞偷水果2,或是有其故事連貫性需要串連,如[小豬]潛意識

另外,還記得筆者每場外拍活動,大概會有兩三百張左右的照片吧!依不同的情境可能分三篇或兩篇,有些特殊的就一篇到底,一篇的照片大概也會有50張以上,如果不做些選片的動作,在各大討論區中,應該是沒有幾個人會有耐心把所有照片都看完,所以要精選約在20張以內的照片,等待發佈到討論區及部落格內文使用,所以筆者會做這樣挑片的動作…

  • 第一次:在差不多動作的照片中,只留下一張最好的,或是相關有連續性需要的照片(這是為了排版用的)。
  • 第二次:如果有故事需求,把它串連一起或是取其中有特殊心得的準備放到部落格上。
  • 第三次:最後只選約二十張左右的照片,是準備放到論壇上用的。

以挑片的作法筆者習慣在 iPad 上面做,一方面是不受地點限制,一方面是有些作品需要事後掰故事…

所以,常常會來回的瀏覽這些照片,抓出那關鍵的感覺,以「找到心中的那個氛圍 - Nova 的外拍分享」為例,雖然它有很明確的方向,但是卻還沒有一個主題名稱出來,雖然當下有那個情境的感覺,卻還沒有文字可以表現;另外分這麼多次來回的選片,也是為了怕自己掉進當局者迷的世界,也可以用這方式來檢視照片處理的情況,及掌握整篇作品調性的走向是否一致。

以上這些動作都完成後,筆者會將上傳到網路相簿,如 flickr、google 等。等都上傳完之後,筆者會把部落格的語法及論譠上要貼圖的語法都寫好存在文字檔上,並將檔案夾移動到「已上傳」的資料夾,之後就是等待良辰吉時發佈作品。

等作品發佈完,筆者就會把該資料夾給歸到「我的相簿」中的各類別中歸檔,但是這作品只會留「原始檔」及「上傳檔」,如果以後有大圖輸出的需求,再從「原始檔」轉出來即可,而留下「上傳檔」是為了找照片方便,至少讀圖會比RAW檔要來得快多了~至於之前篩選時,用黑色旗標所標識的照片,要不要刪除就看個人了,筆者通常只會留下有必要性的照片,如NG照、佈局、花絮等可以放部落格或是FB娛樂用,剩下的就刪除了。

 

最後,謝謝各位讀書很有耐心的看完這篇(快轉的也算…),而這篇只是分享筆者的作法,而非一篇教學,如果讀者有軟體使用上的疑問可以參考坊間相關書籍或是留言給筆者,筆者都很樂意與大家分享更多的經驗(這只是個玩笑話),如果讚的數量夠多的話~(這不是開玩笑的…XD)

延伸閱讀

找到心中的那個氛圍 - Nova 的外拍分享

Photoshop必修學分:大量修圖一次搞定

人像攝影 的5個 修圖 密技 (上篇)

Photoshop 髮絲去背 照片 合成 之鑰

人像攝影 :拍出屬於你自己的 鏡頭 語言

Nova

這個人很笨...連個關於我都不會寫,你可以參考 我的部落格 或是 我的臉書

看更多文章
Nova的個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