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登山裝備推陳出新,品質與樣式也較以往精良,但登山運動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若再加上一路緊揹在身上的攝影器材,更提高了登山活動的困難度。雖然一路上各種人為與自然的變數仍不少,但提前準備卻能增加成功的機會,雖然歷經了千山萬水、長途跋涉的辛苦歷程,卻能為自己帶回值得一世收藏的自然美景,這也是許多風景攝影愛好者不辭辛勞也要共襄盛舉的原因之一。有哪些是登山前該做的功課呢?請看~

登山攝影組隊與行進

山岳攝影除了須具備耐力與體力兼具的健康體魄外,舉凡攝影器材與登山配備的選擇、路線規劃以及多向登山攝影的前輩們請益⋯等事前準備功課也相當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這個道理。登山活動因路線較複雜或深入,因此不同於一般可隨意進行的健行運動,通常會相約一群志同道合(以防發生有人只求攻頂不拍照,有人卻想要拍攝沿途美景此般意見分歧的情形)的人,在組隊後有計畫地擬定計畫書、體能訓練、統一辦理保險與入山(入園)證,必要時會規定團體(個人)裝備,以及飲食、住宿等各項事宜。

在登山攝影團隊之中有位重要人物,他必須是一位具備經驗且熟悉山況的領隊或嚮導,有能力精準掌控時間、隨時隨地依照隊員們的身體狀況調整行進與休息的時機,並且引領隊員們安全地前往目標地。登山攝影入門或輕裝登山者,可以維持每走30分鐘休息5分鐘或是60分鐘休息10分鐘的頻率,讓身體也能夠喘口氣;如果是登山老手或著重裝登山,建議每走60分鐘休息10分鐘。但實際狀況仍應視體能、路況與拍攝時間做機動調整。

 

行進的技巧

一開始的登山行進速度建議以平穩為主,腳步的重心應平均地落在腳掌,絕不能起步就快走或大步跳躍,否則可能招致抽筋的下場。未免膝蓋關節承受過大壓力,若遇上坡路段應先放慢步行速度,並且上半身略為往前傾,以膝蓋帶動腳向前跨。若坡度越陡,步伐應越小,而海拔越高,則步伐應越慢;遇下坡路段時切忌勿跑步而應將視線往下、腰部放柔軟(勿挺直腰桿)緩步下坡。上下坡時若想攀扶草木,建議先輕拉測試其穩固性,因為即便是大樹幹仍有可能根部腐爛而不堪倚靠,故避免推靠或攀拉枯木。

登山時務必遵照預定路線行進,以免為走捷徑而落單甚至迷失路途。隊員間的距離最好保持數步之距,且隊伍不可拖太長,至少要維持在以聲音能呼應或彼此在視線範圍內的距離。若在山中突遇雷雨,為防遭到雷擊,絕對不能手持金屬物品、靠近大樹或站在突出處。為保持行進間的體力,維持適當休息是絕對必要的!另外也可以藉由一些登山配備或妙方,減輕身體的負擔。例如登山手杖有助加強手臂推力,能夠降低雙腳的受力並保持身體平衡。此外,登山前、行進間不可以飲食過飽,以少量多餐為進食原則。

 

天候、衣著、宿營

天候:

一般而言,臺灣的高山氣候溫度,是與海平面高度呈反比。更精確地說,自海平面起算每上升1000公尺,氣溫將會降低6度,若遇上下雨、刮風等狀況,「體感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對於登山者而言是一項相當嚴峻的考驗。建議在行前應提前注意一周氣象預報,且若行前一周登山地點曾發生豪大雨、地震或颱風,應避免行經有落石情形或距離較長的路線,在入山後更應隨時注意氣候轉變情況,以便及時因應。

衣著:

登山者的良好的體力、耐力是登山活動的必備要素外,學習適應突如其來的氣候轉變,更是登山之行的必經過程。烈日下的舉步維艱、風雨間緩步前進、踏著雪逆風而行、在冷冽潮濕的夜晚瑟縮在睡袋中⋯想要跨越大自然的嚴峻考驗,學習「三明治穿衣法」便能輕鬆因應詭譎多變的高山氣候。

第一層 — 內衣

穿在最裡面的排汗衣,可以幫助出汗的身體保持乾燥、透氣、舒適,但目前市面上的排汗衣價格不一、品牌種類多,建議可依照自身需求選購排汗系數較高的貼身排汗衣。

第二層 — 保暖層

排汗衣外應以添加保暖功能為主的衣服,避免身體出汗後不小心受寒,建議可選擇材質為羽毛、Polartec、Windstopper的產品,其保暖效果較佳。

第三層 — 外層衣

最外層衣服的功能為防水、防風,甚至更好的材質還具備透氣功能,主要材料為鐵弗龍。但須注意,通常防水透氣衣物的使用期限約在5年,選購時應記得詢問出廠年份與保養清洗重點,以免花了錢、穿到山上後才發現外套已喪失防水功能。

個人的體溫調節:

登山運動容易讓人流失大量水分,當身體出汗時應稍稍解開衣服的數顆釦子或是打開夾克以達散熱目的並預防中暑,且千萬不能一感到熱就脫衣服,否則容易不小心就受了風寒。清早或天未明的登山行程,應該要慢慢地行進、少喝水、少休息,且不論休息時間長短,只要是低溫或在迎風面,都應加件外套、注意身體保暖。當抵達夜宿營地時,應立刻更換乾燥舒適的衣物,睡覺時也須注意頭部、耳朵與手腳的保暖。

露營地的選擇:

露營地的首選為地勢平坦且取水便利之處,若實在別無選擇,必須夜宿傾斜地則應頭睡在地勢較高之處。入睡前先觀察氣候變化,甚至預期會下雨時,可在露營地的週邊挖排水溝以預防積水。

不適合駐營夜宿的場地

  1. 山崖下方,因可能有落石掉下。
  2. 河岸邊,因有洪水發生或有水位上升之虞。
  3. 山頂,因風強雨驟又少遮蔽物,應避免夜宿該地。

面對野生動物:

一般高山縱走的行程多會碰到山羌、水鹿、山羊等動物,雖然偶爾也有機會看見黑熊,但牠們通常不會主動接近營地,也不太會主動攻擊人,假如真的不幸與黑熊正面對峙,記得切勿裝死(黑熊其實會吃死屍!)、驚慌失措(可能會激怒牠)、爬樹(黑熊也會爬樹!),只要整個團隊默默離開即可,若真的必須開戰,就用野生動物們最怕的火把嚇唬牠吧!

低海拔的登山行程比較可能遇到山豬、彌猴等動物。會主動靠近營地的動物往往不具備危險性。許多野生動物都是被登山客遺留的食物或罐頭殘渣吸引而來,因此想要避免野生動物的拜訪,不亂丟垃圾並妥善收拾好食物與隨身物品,將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山上駐紮,帶麥當勞最方便?哪些食物才能真正發揮效用呢?)

登山糧食

公糧:

吃飽睡好是登山客唯一需要在意的事情,對食物的喜好不在討論範圍內,畢竟吃得飽,隔天才有氣力繼續前行。一天內能夠解決的登山行程,通常不會動用炊具,只須攜帶個人喜愛且重量輕盈的食物,如麵包、壽司、飯糰等。但若需過夜,則爐子、鍋子等炊具與食材就屬於必備裝備了!

登山天數越長,表示所需攜帶的食物也就越多,當你已揹負了頗具重量的行囊與攝影器材還有一堆鍋碗瓢盆,輕巧便利、熱量高、美味又具營養價值的食物便成為登山糧食的首選。舉凡麥片、泡麵、稀飯、米飯、餅乾、麵包等碳水化合物,都是能夠提供人體熱量與體力補充的主要來源!食物攜帶的量應經過精確估計,以容易保存、輕巧便利、不會產生廚餘垃圾(或記得攜帶垃圾下山)做為選擇食物的前提,吃多少帶多少,以免為自己增加多餘的負擔。

行動糧(私糧):

私糧,顧名思義就是以個人喜好而定。由於登山活動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正餐所能補給的熱量大約兩、三個鐘頭就被消耗殆盡了,因此更突顯了行動糧的存在必要。由於行動糧的目的在於短時間內補給身體熱量,因此以高熱量、能夠邊走邊吃的食物為主,如巧克力、肉乾、糖果、葡萄乾、花生⋯等。但請注意,熱情分享的表現不用出現在此時,只須準備你自己夠吃的份量,否則人人互相請吃行動糧,只是多增加彼此的負擔罷了。

戰備糧:

戰備糧,是每一位登山客必知也必遵守的一項原則,即每一次的登山活動,都應該多預備一份糧食,以備不時之需。戰備糧必須具備耐久放、高熱量與可隨拿隨吃的特點。登山糧食的準備原則為考量行程需要、重量、調理難易度、營養、熱量與口味等。而屬於個人喜好的帶什麼?帶多少?則可先詢問有經驗的前輩與嚮導,且在每一次的登山活動結束後,檢視是否帶了過多不必要或沒用到的東西,反覆地審視與改善,相信能便能提升你未來準備裝備的精準度!

飲水:

許多入門登山客都會在過程中喝下大量的水,但其實對水的需求量大,意謂著你的背包重量也會加重,且水喝得多,也將加速體能消耗,遇到自己沒水卻口渴難耐時,若是不顧一切地豪飲溪水、湖泊、水池、雨水、露水等生水,最後卻可能導致腸胃不適或腹瀉。

因此欲攜帶的水量,應於出發前針對沿途水源狀況,詢問熟悉路況的前輩後再做考量,且即便找到水源,為免腸胃不適的情形發生,建議可先將生水與自己攜帶的水以1:1的比例調勻後飲用;山泉水也應煮沸後再喝。行進間的體溫較高,容易感到口渴,若在此時瞬間喝下大量低溫冷水,可能會讓人體電解質隨著汗水流失,在止步、喝水、繼續行進的循環中,身體將會因流失大量電解質而讓你難以繼續行程,因此,少量且分次飲水,是行進間飲水的重要技巧,請務必牢記。

駐營之後通常會開始煮飯、燒水與補充隔日個人所需之水分,在水源充沛的情況下,此時可以泡茶、水加鹽(補充體內電解質)、加酸梅、檸檬紅茶粉、運動飲料粉等添加物,增加飲用風味,並且應喝到正常解小便後再就寢。但若是水源不足的情況下,便需要由嚮導指定分配每人隔天須負責背負多少量的公水,假如有背不動的情形,應由嚮導轉分配給其他隊友,畢竟山中水源尋找困難,不可隨意倒掉或喝掉。

 

登山裝備(每人都應有自己的裝備表,本文僅供參考。)

  • 個人裝備:背包、水、打火機、排汗衣、登山鞋、禦寒衣物、盥洗用具、風雨衣、頭燈、禦寒帽、遮陽帽、手套、碗筷、防曬油、登山杖、個人藥品、小刀、睡袋、睡墊、哨子、個人行動糧、戰備糧⋯等。
  • 團體裝備:指北針、地圖、GPS、帳篷、營燈、鍋具、燃料、瓦斯 / 汽化爐、登山繩、吊帶勾環、擋風板、水袋、糧食 / 備糧、急救求生用品、通訊器材及方便的鏟子⋯等。
  • 雪地裝備:冰爪、護目鏡、護唇膏、防晒油、保溫瓶、登山杖二支、睡袋、充氣睡墊、雪地帳糧食、露宿袋、背包、雪鞋(雙重靴)等。

 

特殊裝備

登山背包:

登山背包的式樣大致分為外架式與內架式兩種。初學者多以內架式為宜,但外架式價錢便宜,容量大且取物方便,現今仍是縱走者與嚮導的最愛。登山背包尺寸是以容量(公升)來計算。一般Hiking(郊山,中級山)多採30∼40LE即可。Trekking(百岳3∼4天)採用55∼75 LE即可。Himalaya(縱走6∼7天以上)以80 LE以上為宜,可依自己的登山行程規劃欲購買的尺寸。

帳篷:

除了欲縱走或是認為自己體能良好者可選購個人二人帳(約1.5∼2.6KG)外,一般不建議自己背一個二人帳。而四人帳(約3.5∼4KG)是目前最適合於登山時使用的帳篷,可睡三個人。由於重量不輕,建議可由體能狀況佳者負責背,且不要讓他背公糧,如此他才能提早到駐營處將帳篷架好。登山帳篷主要分為雪地帳、休閒帳、登山帳三種,其中登山不可帶休閒帳上山,且雪地一定得用雪地帳,錯誤使用帳棚可能會使支架因風大而斷裂。

睡袋:

睡袋的保暖度是登山客最須注意的選購重點,其填充材質主要有羽毛、人造纖維及棉質三種。保暖度最佳為生活在寒帶的水禽如鴨、鵝的羽毛,其次為陸禽如雞、鴕鳥、鶉⋯等;保暖力僅次於羽毛的人造纖維,具備抗潮溼及保養簡便的優點,因此接受度也相當高,其中人造纖維的中空纖維、超細纖維較常用於高級睡袋;棉質睡袋僅適用於平地或低山露營時使用,雖然價格便宜但保暖性較差,不建議登高山時攜帶。

市面上販售的睡類種類繁多,而總重在1.2KG以下的睡袋其羽絨重量僅在0.6∼0.8KG之間,無法在冬天或高山宿營者提供保暖效果。因此購買時應注意該睡袋所標示適用的溫度為何,適用於攝氏0度環境的睡袋,可以提供登高山的人良好的保暖效果,但若要到雪地登山則須另備露宿袋。

登山手杖:

正確地使用登山手杖可以減輕雙腳原本需要承擔約7∼10公斤的壓力,不僅能減少上下坡對膝蓋的負擔與傷害,更能幫助登山者增加行進的穩定度。但若路途中會行經矮箭竹林與樹叢時,登山手杖便顯得相當不便,因此在一開始使用手杖時,便應先將手杖頭附的腕帶掛在手腕上,就算不使用也不須擔心該擺放在哪;但若需要攀爬時,建議可先將手杖固定在背包上,才不會影響行動。

正確使用登山手杖5重點

  1. 手由下往上穿過腕帶後輕鬆放下,腕帶自然托住手腕時,把手掌握成U字型,讓手指輕夾握住登山杖。
  2. 行進時只須配合腳步將身體重量平均地攤在手掌與腕帶上,手指僅需能輕鬆提起並控制登山杖的方向即可,不須過於施力。
  3. 遇到陡上坡路段,身體隨著腳往前傾時,手杖應向下、向後用力堆。
  4. 下坡時,手杖的著力點變成在腳尖前方,坡度越陡時則著力點要愈靠近腳尖部。
  5. 當腿部受傷時,登山手杖應放在患部的同一側,藉由手杖以協助支撐身體重量。

登山鞋:

登山鞋主要有出單純防水與Gore-Tex防水透氣這兩種。選購試穿前建議著2雙登山襪,且腳後跟應預留一指的空間,增加步行舒適感,鞋帶綁妥後可以用腳尖輕踢地板,腳尖不應有踢到鞋尖的感覺,購買後應先試走或試爬小山,讓鞋子適應腳型,才不會在登山路途中發現鞋子咬腳而舉步維艱。

登山最好能著專業的登山鞋,畢竟當高山路況不佳、背負的裝備又相當沉重,一雙好鞋不僅能幫助你保護腳踝於足底,還能幫助你健步如飛,但選購時仍應考量自身的經濟狀況與登山路途狀況,多做功課、多試穿,才能選到一雙最適合你的好鞋。

登山襪:

為了避免長途跋涉造成腳磨破皮,建議登山時穿著兩雙,又或者你的走路姿勢正確且穿著的是專為登山設計的厚版、襪底加厚的登山襪,則穿著一雙登山襪即可。

不少登山襪標榜了眾多高科技功能,如貼身、防臭、抗菌、快乾、調溫、增進腳底血液循環等,但價格較貴,是否有需要購買則視個人需求而定。

 

(我想在山上拍得好照片,器材該怎麼準備?)

高山攝影器材(建議器材總重應控制在10公斤左右):

  • 相機:數位單眼(DSLR)、底片相機(SLR)、消費相機(DC)
  • 鏡頭:超廣角鏡、旅遊鏡、中長焦鏡(微距鏡、打鳥鏡、遮光罩)
  • 濾鏡:CPL、漸層鏡、黑卡、減光鏡
  • 腳架:穩定性佳且重量輕的碳纖維腳架
  • 儲存:記憶卡、相簿硬碟、底片
  • 電池:鋰電池、相簿硬碟電池
  • 其他:防水槍型相機包、雨套、塑膠袋、暖暖包、清潔組、快門線、頭燈、防蚊液

 

裝背包的正確觀念

主要仍以個人習慣為主,以免臨時要找東西卻找不到。通常登山者會將較輕的睡袋、衣服置於背包的底層;最重的物品則應擺放在緊靠背部的位置,並注意左右平衡,其中高重心的裝填法適用於健行等輕鬆平坦的山徑或上坡路段;低重心的裝填法適用於技術性攀登或崎嶇危險的路徑及長程下坡。

背包該多重?:包含個人衣物、一天的飲水量、行動糧、睡袋及一些私人物品,一般登百岳重裝行程,每個人的基本背包重量約為11∼14公斤。登山一天的公糧約在1.2∼1.5KG,隨著天數增加也會向上累計,當然這並不包括公水,假如不幸在營地附近未發現水源,隊員們還得再多背1.5∼2KG的公水,外加你自己次一日的私水(通常為1,200CC以上)。

若想縱走,背包的基本重通常會有22KG+公糧重,但建議最好不要超過30KG,否則可能會傷損腳力。不過以上重量數值並未含相機設備,通常入門者的背包重量會因為無法取捨而高於以上參考值,為了減少自己登山時的負荷,不妨請前輩或嚮導幫你稍作檢查吧。

玩家透視 蘇聯ㄟ

本名蘇歷仁。2009年DCView 100金獎桂冠得主,現為屏東縣攝影學會沙龍評審暨網站站長、DCView評
議委員。正職為資深環境工程師,現居屏東。
個人網站》www.solane.photo-pt.org

 

延伸閱讀

抓住好風景: 拍攝 題材 與 構圖 的經營

山岳攝影 的四大 用光構圖 技巧

攝 星空.夜曝 的七大注意事項

10招攝影技法,讓你成為風景攝影達人

本文同步刊載於 這樣拍出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