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閱讀9月號 PChome 雜誌的同時,PChome 迎來了第200期的出刊。從1996年2月份的創刊號開始,到現在PChome已經16歲了!回顧這200期的時光,我們陪伴讀者歷經了個人電腦的普及、網際網路世代的興起,乃至於現在行動裝置的盛行。有不同種類的科技新產品一年一年的推出,也有許多產品一年一年的被淘汰。

快速瀏覽:

  1. 從科技起飛的年代談起
  2. 工作環境的改變
  3. 全民拍照運動的興起
  4. 從「多媒體」到「高畫質」的客廳娛樂
  5. 蘋果所改變的世界

伴隨著第200期的出刊,我們特地將過去歷年的雜誌進行了一番回顧,發現其實國內消費資訊產業的發展,也大約是從1995年開始起飛的,因此回顧PC home這200期的內容,等於是回顧整個國內消費性科技發展的縮影。因此,在這裡我們將這200期中,一些重要的事件進行回顧,帶各位讀者一起搭乘時光機,回顧這些年來的科技歲月。

從科技起飛的年代談起

PC home於1996年2月創刊,在創刊那一年,國人才剛開始脫離DOS+Windows3.1,邁入Windows 95作業系統的時代,而使用的文書系統則是Office 95(也稱為7.0版)。從學校到公司的使用者,當時對於電腦都有普遍的恐懼感,因此電腦補習班取代了美語補習班,在大街小巷紛紛林立。PC home在那個時代創刊,以「無痛苦學習」為出發點,為國內首本強調圖文輕鬆教學的電腦雜誌,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很大的迴響。

▲在1996年,微軟的創辦人比爾蓋茲被視為整個資訊產業最重要的先導者,這年他提出「Content is King」的觀念,強調內容為Internet最重要的資源。

網路、電信業者百家爭鳴

在1996年,也是整個Internet剛起飛的一年。從這年開始,WWW、Homepage、Mosaic(網頁瀏覽器)等名詞成為新穎的玩意兒,對於國內的使用者來說,也才剛剛開始學習如何「上網」。當時上網的方式是透過撥接數據機,由家裡頭的電話撥號出去的。原理類似傳真機,當連接上網的時候,家中的電話也不能撥打,因此一個家庭通常會申請兩組電話號碼。

▲早期要上網必須透過數據機撥接電話,上網原理類似傳真機的數據傳輸原理。

那時還是窄頻的時代,連線速度也僅有28.8K,而除了Hinet、Seednet兩家當時的ISP有提供撥接服務之外,一般的學校以及民營入口網站也有提供撥接服務。也由於網路速度的限制,當時在網路瀏覽資訊以文字為主,就連照片都很難看到。一般使用者最常在網路上看的,除了學術網路的BBS資訊之外,就是學習怎麼在網路上架設自己的Homepage。

而那段時期,也是國內資訊產業大幅起飛的年代。就在一年後的1997、1998年,電信執照開放,遠傳、台灣大哥大等民營電信公司陸續成立、開台,國內通訊市場不再是中華電信一家獨大的情況。而在那段時間,民眾也開始棄早期的BB Call,手機逐漸變成現代人通話的重心。

▲大眾電信於2001年開台,強打低功率的PHS行動電話,以及終生免月租費為號召。

▲被暱稱為「小海豚」的Motorola cd928,為早期民營電信剛開放時,許多人的愛用款手機。

▲現在已經幾乎消失的磁碟片,在早期是每個電腦使用者身上不可或缺的必備品。

▲PC home雜誌早期封面回顧:1996-1998(點圖可看大圖)。

(後面還有:工作環境的改變)

工作環境的改變

早期,因應數位化的發展,企業強調的是電子公文交換(EDI),利用數位的形式來取代傳統紙本的公文流程。不過,整個企業界真正產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則是從2000年開始。Internet網路逐漸成熟,國與國之間的距離逐漸被網路的普及變得模糊,企業也進入了電子商務時代。這時像是「辦公室自動化」、「ERP」、「CRM」等系統成為每一間企業爭相建置的目標。因此也興起了一波企業改造、流程再造的風潮。

▲早期剛推出的筆電體積相當大,而且很有厚度,圖中產品為 IBM ThinkPad 770。

由數位裝置擔任小秘書

隨著工作的數位化,每個人要處理的工作量也變多。因此開始仰賴數位裝置,來幫忙管理工作事項。工作者先是除了公司的電腦之外,另外會購買一台筆電來當成外出的工作平台。但是當時的筆電實在很笨重,因此也有PDA(個人行動助理)的出現,可以帶在身上提醒自己要處理的事項,聯絡人清單的儲存,郵件備份等等工作。

▲PDA個人手持助理的功能很陽春,不過可以透過手寫筆來輸入資料。圖片來源

延著這概念,大約在2001到2002年之間,電信商推出廣告口號「不在辦公室,也能辦公事」。不過當時的手機上網方案還是2G的GPRS技術上網,速度僅56~114Kbps,連瀏覽網頁也僅能說勉強。因此主要還是接收Email、閱讀簡單格式的Office文件。

▲早期的智慧手機採用的是Windows CE的作業系統,並且在手機上還帶有搖桿或是滑蓋式的鍵盤。(圖中滑蓋式產品為Dopod838,直立式黑色款為dopod577W)

由於受限於手機、PDA螢幕的尺寸以及輸入介面的不便,在那一波的行動應用並不算很成熟。行動工作者還是以筆電為主要的應用,雖然一度有廠商推出Windows CE系統的平板電腦,透過觸控筆來輸入文字,不過使用介面並不流暢,最終也沒有對市場產生影響力。

▲這是國內廠商很早期推出的平板電腦,大約在2003年左右推出。

▲PC home雜誌早期封面回顧:1999-2000(點圖可看大圖)

(後面還有:全民拍照運動的興起)

全民拍照運動的興起

在2000年之前,裝底片的傻瓜相機還是市面上的主力,攝影被視為是專門的技術。當時如果有人在路上拿一台傳統單眼相機,旁人都會投以注目的眼光,認為他是專業級的攝影師或是文藝青年。

後來消費級的數位相機推出,但當時一般人認為攝影僅是出遊、重要活動的紀錄的用途,因此一開始也沒有造成太大的需求。而整個數位攝影的興起,與網路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曾經攝影被視為是一門專業技術,任何一張照片都彌足珍貴。現在傳統攝影用的膠卷、相機已經快被淘汰,手機成為拍攝的主力。

社群與數位影像

在2003年左右,由於ADSL寬頻的推出,可以上傳的媒體素材內容變豐富,網際網路的內容開始變得豐富了起來。部落格的內容也從過去純文字的心情分享開始變得五花八門,有美食部落格、旅遊部落格的出現,所謂「有圖有真相」,內容也加入分享各式各樣的照片,也從此展開了全民拍照的時代。

而2004年開始的Web 2.0風潮,強調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共享。各式各樣共享的服務應用,也創造了大量數位影像的需求。尤其是這一波,flickrPicasa等網路相簿的推出,更是使得網路影像的數量大增。搭配之後的社群網站興起,從此數位影像的需求就歷久不衰。

▲自從拍照、攝影工具普及後,網路就充滿了各種奇特的影像。像是網路紅人Matt就以他奇特的舞蹈,結合旅遊風光,在網路上紅了近十年。

數位相機的興起,同一時間也代表了傳統底片拍照相關產業的式微。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傳統相機以及底片的需求直落,而沖印店的客源也逐漸流失,就連傳統相機大廠柯達都在去年宣告破產。不過,風水輪流轉。一度風光的數位相機,現在也面臨了手機的照相功能逐漸增強的威脅,數位相機的消費市場呈現停滯的狀態。

▲早期的數位相機體積都相當大,就連隨身機也不例外。Sony DSC-V1為2003年左右推出的產品,當時已經達到500萬畫素的等級。

▲所謂「返樸歸真」,在數位相機最紅的時代,同時有另一派人開始回歸到自然派的攝影方式,開始推崇過去被視為廉價相機的「LOMO」傳統相機。

▲PC home雜誌早期封面回顧:2001-2002(點圖可看大圖)

(後面還有:從「多媒體」到「高畫質」的客廳娛樂)

從「多媒體」到「高畫質」的客廳娛樂

在大約2000年以前,提到視聽娛樂,最熱門的名詞為「多媒體」。意思就是結合了聲音、影像、圖片所構成的內容。當時雖然已經有CD、VCD等光碟媒介的出現,但是因為VCD的畫質較差,一般家庭的客聽還是會放一台VHS錄影機。而街道上錄影帶出租店也很盛行。

而到了2002年左右,DVD光碟慢慢開始盛行,影片畫質比以往的媒體要來得高,而且還有大容量的特性,再加上不像VHS錄影帶看久了磁帶會耗損,因此DVD一舉取代了過去的傳統媒體,成為客廳的新主流,並且一直延續到今天。

▲從早期紅白機時代,到現在支援高畫質的遊樂器機種,超級瑪莉這個遊戲人物,也從以前僅靠像素拼湊出來的人形,進化到現在連臉孔都清晰細緻。

任天堂的紅白機是於1983年推出的,要比PC home以及目前許多資訊大廠的歷史都還要早很多年。

高畫質帶動娛樂產業升級

再接下來客廳所面臨的革命,則是由電視機所發起的。國人大約從2004年開始,陸續將客廳的CRT電視換成新一代的平面電視,同時,客廳也開始進入了HD高畫質的時代。但是早期換機的人最常發出的抱怨,就是國內根本沒有高畫質的內容可以收看。而當時的藍光播放器價格相當昂貴,而且一般出租店也沒有藍光影片可租。

這情況到了2006年,Sony的Playstation 3推出而有了不同。由於PS 3兼具藍光播放器的功能,而價格又與藍光播放器價格差不多,因此當時有很多家庭購買PS 3為的並不是要玩遊戲,而是用它來看影片,因此PS 3在初期的確創造了不錯的銷量。

▲PlayStation 3靠著藍光播放的功能,成功搭上高畫質的換機潮,在銷售一度遠勝其他競爭產品。

高畫質時代對整個娛樂產品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像是遊戲內容越做越大、越精緻,而電視節目製作也必須注意到更多的細節不要穿幫,相機錄影、手機錄影也以支援HD畫質為標準……造就了現代家庭的樣貌。

▲由於影音產品技術的升級,現在在家庭裡頭打造一間視聽室已經不算奢侈的想法了。

▲PC home雜誌早期封面回顧:2003-2004(點圖可看大圖)

(後面還有:蘋果所改變的世界)

蘋果所改變的世界

其實1996年可以說是Apple最低潮的時期,連年的虧損讓他們財務吃緊。不過,1997年賈伯斯回歸蘋果,對於蘋果以及整個產業都創造了許多奇蹟。而這一連串逆轉勝的記錄,可以回溯到2001年第一代iPod的推出。

▲於1990年推出的Macintosh Classic,為當時剛起步的個人電腦帶來極大的威脅。

▲賈伯斯回歸蘋果之後推出的首款產品就是果凍七彩造型的iMac,引起市場極大的注目。

從iPod到iPad的逆轉勝

iPod並不是市場上最先出現的MP3播放器,而且價格也不便宜。但是iPod憑藉著優異的設計感,贏得了時尚人士的口碑。第一代iPod的銷售在市場上持平,但是之後陸續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成功的吸引了許多非蘋果使用者的注意,而搭配iTunes軟體的策略也帶起了新的商業模式。

▲第一代的iPod雖然一開始沒有為銷售帶來很大的影響,但卻奠定了日後一系列產品的發展歷史。

延續iPod的成功經驗,2007年的iPhone則是一個里程碑。流暢的操作模式、觸控縮放的功能,成功創新了手機的應用層面,也讓手機廠商感到震驚。直到隔年Google推出了Android系統與iOS系統手機抗衡,市場才有類似的產品。

第一台Android手機為美國T-Mobile電信委託HTC製造的T-Mobile G1,研發代號亦稱HTC Dream,簡稱G1,從此開產了Android手機與iPhone瓜分手機市場的局面。也因為智慧手機的重新洗牌,原本傳統的手機大廠Nokia、Motolora等廠商也都因為來不及應變而逐漸沉寂。

▲賈伯斯的名字幾乎代表了這十年來我們對蘋果的印象,每次新產品的推出,他親自上場介紹,也形成日後許多科技大廠新品發表會的固定模式。

之後在2010年 iPad的推出,Apple又給資訊產業投下一枚震撼彈。平板電腦的興起影響了傳統筆電市場,除了輕薄筆電之外,其他類型的筆電需求都降低。而輕薄筆電,其實也是向Macbook Air看齊。可以說現在許多資訊產品都受Apple產品的走向而影響。

▲PC home雜誌早期封面回顧:2005-2006(點圖可看大圖)

延伸閱讀:

Android 的驚人成長演進,資訊圖表告訴你

蘋果樹,一張圖看完35年的 Apple 產品

網路的演變:Google 出品,看透網路和瀏覽器發展史

2011年網際網路有什麼驚人發展,58個簡單數字告訴你

橫跨45年,CES展科技產品歷史回顧(資訊圖表)

2011年社交網路帶來的10個網路新趨勢,你我都擺脫不了

手機簡訊走過 19年,第一則簡訊是什麼?一些簡訊大事紀

1996年對決2011年的網際網路,如今誰還是前10大網站?

本文同步刊載於PC home雜誌
 
歡迎加入PC home雜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