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好久以前就知道 Asus 會固定在每一季舉辦所謂的 Focus Group 玩家聚會

為玩家們揭露第一手的軟硬體消息以及產品情報

之前沒有機會參加,這次機會來了,就來一窺究竟

到了會場就先四處看看

現場展示了前陣子所發表的 PB278Q

IPS 面板+旋轉底座 + 2560 x 1440 的高解析度

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旁邊的平台

這張顯卡算是今天的主角,進門的時候還必須簽屬 NDA (茶)

Matrix HD7970,整張卡相當有份量

再靠近一點點,OC Key 算是一個蠻有趣的設計

他並不直接連接到顯卡 PCB 而是連接到輸出的部分

除了性能外,fancy 程度也不錯高

隔壁展示的則是 Maximus V Extreme M5E 及 GTX 660 Ti

這次 Nvidia 將 Kepler 系列產品添加了三螢幕以上的顯示能力

而且並不需要刻意使用 Display Port 介面,某種程度上算是反將了 AMD 一軍w

展示櫃中也有高階的 GTX 680 DirectCU II TOP 版

搭載 Thunderbolt 介面的 P8Z77-V Premium

還有 Mini-ITX 的逸品 P8Z77-I Deluxe

另外一面則是屬於 ROG 系列,帶線控的 XONAR Phoebus

AMD 平台的 Crosshair V Formula C5F 及 ThunderFX USB 音效卡

上一世代的極致顯卡則靜靜躺在櫃子的底端,據說 Mars 三代要出了說...科科

Maximus V Extreme 展台,不得不說 Asus 真的很會設計這類的東西 XD

滿牆的便利貼其實還蠻驚人的

前些陣子才正式上市的 650 及 660

友善的介面設計加上性能,Asus 的消費級產品算是有一定的口碑在

底下展示的都是比較偏高階產品了,包括 Dual-band 的 RT-N66U

以及最新 802.11ac 的 RT-AC66U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之前的外殼設計 XD

這次的協力廠商 OCZ

目前的主力產品應該就是 Vertex 4 了

比較可惜的是沒辦法看到先前 IDF 發表的新一代 barefoot 3 產品

WAVI,無線 HDMI 發射器 & 接收器

Xtion 體感部分之前在 Computex 有玩過,工作原理類似 Kinect

對戰喔 XD

其實我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怎麼操作 XDDD

活動差不多要開始了

突然發現來的都是大咖 (汗)

首先介紹一下即將發布的新品 RT-AC66U

印象中之前 netgear 的 2.4G + 5G 總共也才 1Gbps 左右

Asus 這台 5Ghz 頻率可以直接跑滿 1.3 Gbps 挺猛的 (還是我會錯意 XD)

9dbi 天線,主打透天厝專用的 RT-N12 HP,還蠻好笑的 XD

不過也就以這個 slogan 對天線的 dbi 以及傳輸範圍先做個簡單解說

在輸出功率不變的情況下,更換高 dbi 天線會導致訊號的上下涵蓋範圍變短

口袋型路由器 WL-330NUL,基本上主打隨身用並且支援 mac

可提供一個 RJ-45 接孔

Asus 在新的網通產品介面導入了 Asus WRT 的圖形化介面

因為老闆不喜歡看太多字,所以才這樣做(誤)

也提供了 VPN Server 功能,不過初期只有一般 PPTP

SSL 部分由於需要硬體去做輔助,未來會考慮加入這樣的功能

新導入的 Ai Cloud 雲端功能提供網頁端、Android、iOS 等跨平台的使用方式

除了一般檔案的存取之外,線上 Streaming 串流播放也是不錯的功能

透過這個功能我們可以簡單的瀏覽電腦或是 router 的儲存裝置

並且支援 DLNA、uPnP、wake up on LAN (WOL)

除了直接連回自家機器外,也提供了與線上空間的同步功能

並且可透過短網址進一步的與朋友分享檔案

Asus AiCloud 提供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未來還會再擴充合作的線上服務廠商

像是 Dropbox 等等

這次的另外一個主角則是 Xtion 及 Wavi

Xtion 有 pro / pro live 的專業版本以及一般的消費版本

Wavi 除了提供體感操作方式,在線上商城也有許多針對體感所設計的遊戲

相對於 Console game 家用遊戲主機來說,Xtion 的建置成本相對低

並且在應用上較為廣泛

Xtion 專業版本主要差異在於提供深度距離資料,可用於一些研究或應用開發

日本玩家就利用 Xtion 搭配 AR 模組進行這樣的一個整合應用開發

在顯卡部分首先登場的是先前 GTX 660 Ti DirectCU II 的加強版 TOP

除了在時脈上做調整換取約 7% 的性能增長外

DirectCU II 散熱方案對於噪音壓制上也有相當的成效

用料採用 Super Alloy Choke 搭配 Digi+ VRM 數位供電

有效降低電源雜訊,提升超頻性及穩定性

軟體部分,Asus GPU Tweak 也提供了基本的調整功能

會中也有人提出為何不考慮導入像 msi Afterburner 那樣的複合功能

像是擷取圖片或是顯示數據等等,這點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本次聚會的主角了,ROG Matrix HD7970

供電部分採用了 20 相的超合金數位供電設計 (聽起來好像很強的樣子w)

VGA hotwire 提供了快速的調整能力

基本上在這張卡上該有的都有了,不管是性能面還是 fancy 程度

在散熱能力上相較於他牌的 HD7970 低了 10 度左右

在這樣的頂級卡裡面就算整張鍍金 bling bling 其實也不意外啦 XD

灑料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了前面提到的 oc key,VGA hotwire 快速調整功能

PCB 額外設置了 Tweak it 的電壓調整開關,Turbo fan 的全速運轉選項

以及 safe mode 的快速重置功能

針對 LN2 極限模式下的超頻也根據玩家的反應

做了 Voltage Load Line 調整,將原本較低的電壓降幅調高

避免超頻時燒毀

結合炫泡度及實用性的附載指示器,可從 Matrix HD7970 的 LED 上的顏色判讀目前的負載情況

基本上 Matrix 應該是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最高規格 7970 了

最後則是協力廠商 OCZ 的介紹

除了先前的 Indilinx 及 PLX 外,OCZ 最近又買了 SANRAD

為虛擬機器加速的產品開發鋪路

簡單解說 SSD 的主要元件及構造

在性能差異部分我想用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只有『回不去了』,可以形容這種感覺

相關技術部分則是闡述了較容易混淆的Secure Erase 功能究竟是什麼意思

並且針對目前 SSD 硬體提供的 garbage collection (GC) 機制詳細解說

由於 barefoot 3 目前還在開發當中所以就還要等等

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出現

================================================================

雖然說小弟我情報有在 Follow,但好一陣子沒有接觸 Asus 的產品了

Matrix HD7970 也充分展現了 Asus 的設計功力

不知道會不會有相對應的 Nvidia 版本出現

在網通產品的部分

由於我的工作內容跟 AiCloud 的應用相當類似

這點華碩的服務真的算是蠻完善的

比較可惜的就是受限於硬體性能限制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應用會受限,不過 Asus 這邊也表示說未來若有更強的硬體可用 (ARM based ?)

總是會解決的

這次參加 Focus Group 算是長知識,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 :)

其實在好久以前就知道 Asus 會固定在每一季舉辦所謂的 Focus Group 玩家聚會

為玩家們揭露第一手的軟硬體消息以及產品情報

之前沒有機會參加,這次機會來了,就來一窺究竟

到了會場就先四處看看

現場展示了前陣子所發表的 PB278Q

IPS 面板+旋轉底座 + 2560 x 1440 的高解析度

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旁邊的平台

這張顯卡算是今天的主角,進門的時候還必須簽屬 NDA (茶)

Matrix HD7970,整張卡相當有份量

再靠近一點點,OC Key 算是一個蠻有趣的設計

他並不直接連接到顯卡 PCB 而是連接到輸出的部分

除了性能外,fancy 程度也不錯高

隔壁展示的則是 Maximus V Extreme M5E 及 GTX 660 Ti

這次 Nvidia 將 Kepler 系列產品添加了三螢幕以上的顯示能力

而且並不需要刻意使用 Display Port 介面,某種程度上算是反將了 AMD 一軍w

展示櫃中也有高階的 GTX 680 DirectCU II TOP 版

搭載 Thunderbolt 介面的 P8Z77-V Premium

還有 Mini-ITX 的逸品 P8Z77-I Deluxe

另外一面則是屬於 ROG 系列,帶線控的 XONAR Phoebus

AMD 平台的 Crosshair V Formula C5F 及 ThunderFX USB 音效卡

上一世代的極致顯卡則靜靜躺在櫃子的底端,據說 Mars 三代要出了說...科科

Maximus V Extreme 展台,不得不說 Asus 真的很會設計這類的東西 XD

滿牆的便利貼其實還蠻驚人的

前些陣子才正式上市的 650 及 660

友善的介面設計加上性能,Asus 的消費級產品算是有一定的口碑在

底下展示的都是比較偏高階產品了,包括 Dual-band 的 RT-N66U

以及最新 802.11ac 的 RT-AC66U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之前的外殼設計 XD

這次的協力廠商 OCZ

目前的主力產品應該就是 Vertex 4 了

比較可惜的是沒辦法看到先前 IDF 發表的新一代 barefoot 3 產品

WAVI,無線 HDMI 發射器 & 接收器

Xtion 體感部分之前在 Computex 有玩過,工作原理類似 Kinect

對戰喔 XD

其實我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怎麼操作 XDDD

活動差不多要開始了

突然發現來的都是大咖 (汗)

首先介紹一下即將發布的新品 RT-AC66U

印象中之前 netgear 的 2.4G + 5G 總共也才 1Gbps 左右

Asus 這台 5Ghz 頻率可以直接跑滿 1.3 Gbps 挺猛的 (還是我會錯意 XD)

9dbi 天線,主打透天厝專用的 RT-N12 HP,還蠻好笑的 XD

不過也就以這個 slogan 對天線的 dbi 以及傳輸範圍先做個簡單解說

在輸出功率不變的情況下,更換高 dbi 天線會導致訊號的上下涵蓋範圍變短

口袋型路由器 WL-330NUL,基本上主打隨身用並且支援 mac

可提供一個 RJ-45 接孔

Asus 在新的網通產品介面導入了 Asus WRT 的圖形化介面

因為老闆不喜歡看太多字,所以才這樣做(誤)

也提供了 VPN Server 功能,不過初期只有一般 PPTP

SSL 部分由於需要硬體去做輔助,未來會考慮加入這樣的功能

新導入的 Ai Cloud 雲端功能提供網頁端、Android、iOS 等跨平台的使用方式

除了一般檔案的存取之外,線上 Streaming 串流播放也是不錯的功能

透過這個功能我們可以簡單的瀏覽電腦或是 router 的儲存裝置

並且支援 DLNA、uPnP、wake up on LAN (WOL)

除了直接連回自家機器外,也提供了與線上空間的同步功能

並且可透過短網址進一步的與朋友分享檔案

Asus AiCloud 提供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未來還會再擴充合作的線上服務廠商

像是 Dropbox 等等

這次的另外一個主角則是 Xtion 及 Wavi

Xtion 有 pro / pro live 的專業版本以及一般的消費版本

Wavi 除了提供體感操作方式,在線上商城也有許多針對體感所設計的遊戲

相對於 Console game 家用遊戲主機來說,Xtion 的建置成本相對低

並且在應用上較為廣泛

Xtion 專業版本主要差異在於提供深度距離資料,可用於一些研究或應用開發

日本玩家就利用 Xtion 搭配 AR 模組進行這樣的一個整合應用開發

在顯卡部分首先登場的是先前 GTX 660 Ti DirectCU II 的加強版 TOP

除了在時脈上做調整換取約 7% 的性能增長外

DirectCU II 散熱方案對於噪音壓制上也有相當的成效

用料採用 Super Alloy Choke 搭配 Digi+ VRM 數位供電

有效降低電源雜訊,提升超頻性及穩定性

軟體部分,Asus GPU Tweak 也提供了基本的調整功能

會中也有人提出為何不考慮導入像 msi Afterburner 那樣的複合功能

像是擷取圖片或是顯示數據等等,這點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本次聚會的主角了,ROG Matrix HD7970

供電部分採用了 20 相的超合金數位供電設計 (聽起來好像很強的樣子w)

VGA hotwire 提供了快速的調整能力

基本上在這張卡上該有的都有了,不管是性能面還是 fancy 程度

在散熱能力上相較於他牌的 HD7970 低了 10 度左右

在這樣的頂級卡裡面就算整張鍍金 bling bling 其實也不意外啦 XD

灑料是很正常的事情

除了前面提到的 oc key,VGA hotwire 快速調整功能

PCB 額外設置了 Tweak it 的電壓調整開關,Turbo fan 的全速運轉選項

以及 safe mode 的快速重置功能

針對 LN2 極限模式下的超頻也根據玩家的反應

做了 Voltage Load Line 調整,將原本較低的電壓降幅調高

避免超頻時燒毀

結合炫泡度及實用性的附載指示器,可從 Matrix HD7970 的 LED 上的顏色判讀目前的負載情況

基本上 Matrix 應該是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最高規格 7970 了

最後則是協力廠商 OCZ 的介紹

除了先前的 Indilinx 及 PLX 外,OCZ 最近又買了 SANRAD

為虛擬機器加速的產品開發鋪路

簡單解說 SSD 的主要元件及構造

在性能差異部分我想用過的人應該都知道

只有『回不去了』,可以形容這種感覺

相關技術部分則是闡述了較容易混淆的Secure Erase 功能究竟是什麼意思

並且針對目前 SSD 硬體提供的 garbage collection (GC) 機制詳細解說

由於 barefoot 3 目前還在開發當中所以就還要等等

預計會在今年第四季出現

================================================================

雖然說小弟我情報有在 Follow,但好一陣子沒有接觸 Asus 的產品了

Matrix HD7970 也充分展現了 Asus 的設計功力

不知道會不會有相對應的 Nvidia 版本出現

在網通產品的部分

由於我的工作內容跟 AiCloud 的應用相當類似

這點華碩的服務真的算是蠻完善的

比較可惜的就是受限於硬體性能限制

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應用會受限,不過 Asus 這邊也表示說未來若有更強的硬體可用 (ARM based ?)

總是會解決的

這次參加 Focus Group 算是長知識,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