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是不是被各 FB 粉絲團洗版了?據說粉絲專業不花錢推廣的話,只有 10% 的粉絲能看見粉絲團的貼文,還被要求去設定「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就可以看到該粉絲團的訊息。這其實不是一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告訴你為什麼。
相信這兩天許多人已經被各 Facebook 粉絲團洗版,拜託大家要幫忙把粉絲團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否則粉絲團的訊息只會有 10% 的使用者能看見,將會錯過很多訊息。如果各位有在關注T客邦的臉書基地,會發現我們並未有樣學樣發出這樣的訊息,因為我們對此感到存疑。
以下是各粉絲團轉貼宣導的作法:
由於Facebook開始要求在經營粉絲專頁的版主們必須付費宣傳PO文,沒有付費宣傳的圖文,估計大概只有10%的粉絲們才看得到,所以若想看到粉絲團的完整圖文訊息,請做下列調整:
1. 粉絲頁面右上角有一個「讚 / like」的按鈕
2. 將滑鼠鼠標移到那裡停住,將浮現選單
3. 選取「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
▲你被多少 FB 粉絲團要求「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了呢?
粉絲團貼文只有 10% 的粉絲能看見?其實一直都是
根據 helpforbands 網站的報導,這個傳聞早在一年前就曾出現過(當時的國外報導)。關於只有 10% 的粉絲會收到粉絲團貼文的傳言,這其實不太正確,正確來說是粉絲團的每則貼文(each individual post),會有 10% 的粉絲會看到。你覺得驚訝嗎?其實不必太驚訝,這牽扯的因素相當多,畢竟人不可能一天24小時每一秒都耗在 Facebook 上,因此很多粉絲漏掉貼文一點也不意外。有認真經營、分析粉絲團的管理者,大概就知道確實是如此。
想讓更多粉絲看見?EdgeRank 才是王道
Facebook 究竟是如何決定 FB 粉絲團的貼文、讓哪些粉絲能看見呢? FB 粉絲團的影響程度(覆蓋範圍和談論這個),是取決於 Facebook 的演算機制。Facebook 使用了一套「EdgeRank」演算法,概念有點像是 Google 的 PageRank,是用來判斷網頁的重要性、呈現粉絲團對 FB 用戶顯示的內容。EdgeRank 的幾個比較大的影響因素,包含親和力(Affinity)、權重(Weight)、時間衰變(Time Decay)。
簡單來說,親和力就是粉絲團與粉絲的互動,關係越親近分數越高,權重則是會依照使用者對粉絲團訊息進行分享、留言、讚、點擊由高至低加以計算,內容類型由高至低則是影片、照片、近況更新、連結。時間衰變則是發文之後粉絲閱讀的時間差,差距越短分數越高,這攸關粉絲分佈在哪些國家、時區、以及粉絲的性別、年紀、作息習慣等。所以說穿了,粉絲團的貼文本來就無法讓全部的粉絲看到,你只能盡力讓越多的粉絲看到。
▲EdgeRank 才是影響 FB 粉絲團貼文曝光的關鍵。
(後面還有解析推廣貼文、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
歡迎加入 T 客邦的臉書基地: https://www.facebook.com/TKbang
延伸閱讀:
Facebook 社團加入 Dropbox 分享功能,分享檔案更容易
Facebook 溫馨改版,留言可以修改了、通知選單關閉應用程式邀請
Facebook 偷改你的 email 資訊,你發現了嗎?是否會生氣?
Facebook 要求花錢推廣貼文,藉機坑你錢?
粉絲團貼文平均只有 10% 的粉絲會看見,對上前陣子新推出的「推廣」功能,粉絲團管理者可能會認為 Facebook 想賺錢想瘋了。其實只要花一點力氣,到 Facebook 使用說明中心查詢關於推廣貼文的內容,就會看到以下答案:「即使不推廣貼文,發佈貼文功能會如常運作。當您分享貼文時,您特定的觀眾群就會看到該貼文。」,以及「推廣貼文只是提高您的貼文在觀眾群的動態消息中所顯示的位置。」
▲Facebook 使用說明中心,表示不推廣貼文一樣能讓粉絲看見內容。
「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就能看到貼文?恐怕是作白工
對於 Facebook 使用者而言,FB 粉絲團要你做的「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這個步驟,其實功能就如其名,只是在「興趣」欄位建立成一個主題清單而已,加入之後會在 Facebook 左側欄位中的「興趣」類別下的主題中見到粉絲團的連結。它只能算是使用者手動整理出一個粉絲團清單,一個「頻道」的概念,是否有助於粉絲團內容顯示在每個粉絲的塗鴉牆上,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我們同樣可以在 Facebook 使用說明中心找到興趣主題清單相關的內容。
▲Facebook 使用說明中心說明,興趣主題清單只是幫你整理喜歡的粉絲團而已。
最後用理智思考,這麼重大的規格改變, Facebook 肯定會有大篇幅的官方聲明才是。於是要求粉絲「新增到興趣主題清單」這根本是個病毒。因此 FB 用戶不想錯過你喜愛的粉絲團的訊息,最好多與粉絲團互動,除了按讚之外,回應和分享是更好的方法。FB 粉絲團管理者則是時時刻刻將 EdgeRank 放在心裡,多了解你的粉絲、想想如何增加與粉絲的互動。
資料來源:helpforb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