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E1 自推出復古的X-Pro1以來,也在無反光鏡系統裡面佔有一席之地。XF系統基本上不以輕量化、小型化為設計目標,反而更追求攝影體驗,從創新的混合式觀景窗,跟過往傳統相機近似的操作,都展現在無反光鏡獨樹一格的作風。這回推出的X-E1,我們可以視為是X-Pro1的入門版本,但在規格上卻一點沒有妥協。現在就跟著我一起體驗這台相機的奧妙之處吧~

外觀總覽

保留X-Pro1的傳統相機操作方式、X-Trans感光元件,及雋永的相機外觀。唯一稍有不同的是,混合式觀景窗改為純電子觀景窗,話雖如此,這個電子觀景窗也擁有236萬像素的高規格,取景上也非常細緻。雖有些許不同,但畫質上卻沒什麼閹割,售價卻只有原本X-PRO1的一半,非常適合對講究攝影品味的族群使用。

▲X-E1的外型方正,非常接近RF老相機的樣式。


▲操作上X-E1都靠著機身上的多個轉盤直接操作,眼睛可以不離開觀景窗,很符合攝影進階人士的習慣。

 ▲X-E1雖然外觀像個方正的磚塊,但仍對握感作了些許微調,蒙皮上的小握把也增添了穩定感。

▲X-E1配有236萬像素的電子觀景窗,在無反光鏡系統裡面是非常優異的規格,取景時可感受到精細的觀看品質。

X-E1的迷人心臟:獨特的X-Trans感光元件

X-Pro1推出的時候畫質上也號稱要跨級挑戰135mm片幅的數位單眼相機,那麼Fujifilm打算怎麼做到呢?Fujifilm改變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式,它們稱之為X-Trans,而這個技術也同樣用在X-E1上。X-Trans主要的方式是將一般的感光元件,從2x2馬賽克排列方式改成6x6,根據原廠的資料顯示,這樣的方式可以增進幾種特色,包含:更好的動態範圍、更精緻的細節,也擁有更好的高ISO處理。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幾組照片來驗證看看。


▲一般感光元件的排列與X-Trans的不同。(左為一般感光元件;右為X-Trans)


▲X-E1的動態範圍表現相當好,我們可以從這張照片看出,不僅亮部的清楚正常,暗部的反光與細節也能適時展現,明暗之間的過渡相當自然。(點圖可放大)

▲X-E1在展現金屬反光材質的感覺也相當優秀。(點圖可放大)


▲X-Trans的排列可以避免傳統方式的系列漏失,所以在葉脈等細節的展現也相當優秀。(點圖可放大)

 

 
▲X-E1的高ISO處理相當優秀,堪用的ISO1600跟ISO3200,在日常生活中的昏暗環境綽綽有餘,確實能跟135mm數位機身一搏實力。(右為截圖,原圖點圖可放大)

 
▲Fujifilm的數位機身都有針對動態範圍DR的設定,可以設定DR100、DR200、DR400。X-E1也不例外,也確實帶來更好的動態範圍。(左為DR400、右為一般的DR100,點圖可放大)

還以顏色!自然的Fuji Color

身為底片大廠的Fujifilm,製作相機當然也少不了把底片的特色放進來,一般我們對富士相機最為人稱道的自然就是顏色了,X-E1也同樣的承襲這個特色。X-E1不僅擁有自然的「富士色彩」也模擬了幾種當家的底片色彩,包含了PROVIA、VELVIA、ASTIA等正片色彩,另外也加入了負片的兩個模式:PRO Neg.Hi跟PRO Neg.Std,對於黑白也有多種可套用遮色片的濾鏡,用來加強效果。快速切換自然的底片色彩,針對每一個適合的場景作調整。

▲富士的色彩一樣濃而不豔,容易讓人接受,尤其對於自然界中綠色跟花卉的演繹,更是讓人喜愛。(點圖可放大)


▲Velvia模式模擬RVP底片,面對鮮豔風景藍天可以大大的發揮作用。

▲Astia的色調溫暖,飽和稍低一些,很適合呈現室內愉快的氣氛。(點圖可放大)


(X-E1與E-M5各有什麼優點呢?感光度表現又如何?)

X-E1 V.S E-M5 特長特色介紹

X-E1的外型承襲X-PRO1的外觀,有點像以前的RF相機造型,外型方正有些Leica相機的味道。在操作上也酷似以前的老相機,利用機身上的撥盤調整快門,額外的轉盤負責曝光補償,而光圈則透過鏡頭上的轉環來完成,所有動作都可以不用離開觀景窗,非常迎合攝影人的直覺。而Olympus E-M5同樣是一台以復古為外觀設計的相機,跟X-E1仿照Leica式的RF外觀不同,E-M5參考的對象是自家的OM系列。在整體的操作上,所有操作都可以透過機頂的雙轉盤來做操作,也具備了許多自定義的按鈕,諸如FN按鈕跟方向鈕都可以依照習慣來自定義。

 
▲兩者都是走復古口味。(左E-M5;右X-E1)


▲與X-E1相同,E-M5一樣擁有多個轉盤,稍微不同的是E-M5擁有更多可自定義的按鈕。


▲E-M5不僅只是外型仿照老OM相機而已,也擁有最新的防滴防塵科技與實用的翻轉螢幕。

在感光元件上,X-E1採用獨特的X-Trans設計,也在色彩、動態範圍跟細節上取得非常好的畫質,所搭配的幾顆鏡頭畫質上也相當優秀,細緻的236萬觀景窗也確實能體會不少攝影的樂趣。不過,X-E1的對焦準確度跟速度上稍嫌緩慢,作為隨意街頭慢拍不錯,不過用於寵物、或者活潑小孩的拍攝就相當不足,這點倒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而E-M5的對焦速度明快,機身的防手振效果也相當優秀,作為閒暇時的攝影也好,或者用來工作也好,都很適合。

▲X-E1也具備相當優秀的富士色彩,對於每種顏色的演繹都相當平衡。(點圖可放大)


▲X-E1也具備相當優秀的富士色彩,對於每種顏色的演繹都相當平衡。(點圖可放大)

此外,E-M5的鏡頭群相當充足,可說是目前無反光鏡裡面裡面最齊全的。機身的防滴防塵,也讓外出攝影遇上些許的小雨能獲得可靠的拍攝支持,加上翻轉螢幕,E-M5可說是集便利於一身的機器。不過Micro 4/3的片幅有其先天限制,儘管E-M5已經更換感光元件,在高ISO上面還是略遜於X-E1,如果有高感度需求的人這部份可能需要稍微考慮一下。

▲Olympus的色彩也是一絕,有種特殊的鮮明感。(點圖可放大)

▲Olympus在藍天的演繹,也讓許多粉絲戲稱這樣的藍色為Olympus Blue。(點圖可放大)

感光度ISO比較

X-E1優秀的X-Trans設計也帶來了相當優秀的ISO高感光度。一般情況的使用下ISO 3200以下都相當優秀,甚至到了ISO 6400也沒什麼偽色跟雜訊的產生,在昏暗場景的應用也相當游刃有餘。ISO 25600是屬於擴展的部份,在畫質的衰退比較明顯一點,除非萬不得已,可以當做萬不得已應急的數值使用。

E-M5跟X-E1都是好相機,不過我們能直接來比較的,還是量化的ISO測試了。以Micro 4/3的E-M5來說,這是首次可以跟APS-C片幅相提並論,ISO 3200仍可用,正式在微光環境有比較好的表現;不過若是以ISO表現來看,X-E1是更是驚人,藉著X-trans感光元件排列的加持,ISO 6400的畫質也相當優秀,有機會更往上一級的135FF片幅挑戰。

 
▲ISO 2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ISO 4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ISO 8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ISO 16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ISO 32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ISO 6400(左E-M5;右X-E1,點圖可放大

傳統復興時代,跟OMD的使用感受比較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台數位相機總是匆匆的走入我們生活,但現在無獨有偶的卻同時出現兩台造型復古的相機:Olympus E-M5跟Fujifilm X-E1。這兩台相機可說是一時瑜亮,只是兩家廠商設計相機的概念不太一樣,連帶影響兩台相機的性格不同。

  • 兩者的色彩適合拍攝的題材略微不同:X-E1擁有富士調教的自然底片色彩,蠻適合拍些小品跟生活上的隨拍;而E-M5則擁有更跳更活潑的色彩,搭配防滴防塵的特性,很適合拍攝旅行的風景跟生態攝影。
  • 性能上也略微不同:X-E1的對焦性能僅在中等,不過優秀接近傳統相機的操作感很適合在拍照時細細把玩品味;E-M5的對焦跟反應都相當快速,鏡頭的選擇也多,作為日常使用也好作為需要速度的工作拍攝也好,都很適合。

如果是需要速度的人,也需要完善的鏡頭群支撐的話,我認為選擇E-M5是很平衡的選擇,而如果是以拍攝小品與靜態為主,希望在數位時代裡面擁有細膩的Fuji色彩的話,選擇X-E1也是很不錯的選擇。這樣的兩台復古相機,各有千秋,能夠煩惱該買哪台,也算是我們這個時代既苦惱卻又幸福的問題了吧?

 

(後面還有X-E1的實拍測試照片哦!)

Fujifilm X-E1實拍測試照片

▲F5.6,1/750s,ISO 4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7.1,1/400s,ISO 2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3.2,1/150s,ISO 4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5.6,1/210s,ISO 4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8,10s,ISO 2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4,1/30s,ISO 125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16,1/350s,ISO 800,-0.67EV,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5.6,1/420s,ISO 2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2,1/150s,ISO 2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2.8,1/15s,ISO 1600,+0.33EV,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F4,1/1100s,ISO 200,自動白平衡。(點圖可放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