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刊少年JUMP據說流傳著3大要素:友情、努力、勝利。3C 產品雖然不太適用這些要素,但很多玩家都希望知道自己買的東西,排行到底落在哪裡?更具體的說,一分錢一分貨的規則到底適不適用?很多人都能理解 CPU 跟顯示卡越貴的效能越好,但無線分享器為什麼價差這麼多?每一台不是都差不多嗎?

無線分享器就是嵌入式系統

基本上可以先釐清一點,所謂的分享器其實也有自己的系統平台,處理器有時會是ARM或其他RISC架構處理器,也會有記憶體。無線分享器基本上就是一台針對網路頻寬分享管理而設計的嵌入式系統。而網路規格則視乎內部所採用的晶片規格。粗略的說,貴的產品是貴在規格上,越新越快的機型會越貴,這點其實沒有錯。

分享器所扮演的角色是介於本機端到外部網路(或上層網域)之間的機器,大家都知道它最大的用處就是把一條網路分給大家用。打個比方,分享器就像是一間郵局,而大家都需要靠它寄信(網路封包),貴的機器會貴在CPU跟記憶體規格較好,韌體功能正常,甚至有進階的管理功能,或是牌子夠大、夠知名也是價差的原因。

所謂的名機時常有特別的地方,例如WL-520G這台分享器雖然是低價機種,卻可以透過第三方韌體改出其他高價機種的網路功能,成為進階玩家最愛。

CPU快、記憶體大不見得好

一講到CPU跟記憶體,很多DIY玩家很快就會反應過來。但這裡的CPU跟記憶體與一般PC的不同,即便是同樣的時脈,也會因為不同公司的設計,甚至是不同世代的架構,都會有效能上的差異,舉例來說,7、8年前的知名IP分享器Vigor 2104,使用的處理器為ARM9 168MHz規格,記憶體則是16MB。

現在的分享器用途已不再單純,CPU時脈上看533MHz,記憶體配置128MB以上的機器滿街走。還會有人教如何把電腦改造成網路分享器,但規格不是一台分享器的強調重點。簡單的說,只要撐得住多人負載、多媒體分享、甚至於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抓檔,就是台好用的分享器。

先求不傷身,再求效果

前面提到,分享器介於本機端到外部網路之間,可以說是重要的關卡,也可以說是渡河的那座橋。吊橋架設簡單,材料便宜,但無法承受太大的重量,水泥橋材料貴,架設複雜,但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分享器的價值就在這裡。只要能解決連線問題,就算是不到一千元的網路分享器也值得買。但如果要求得更多,那就要多掏出鈔票來。

無線網路範圍怎麼推算

粗略的說,802.11n分享器傳輸有效範圍為30~50公尺,若是空曠處可能延伸到200公尺以上,換言之150坪左右都算是有效範圍,但受到隔間的影響,訊號會有一定的衰減,特別是水泥建築多半含有鋼筋,更是成為阻隔無線訊號的最佳屏障,筆者個人的經驗法則是,要算上訊號良好,以分享器為中心延伸出來的10坪範圍比較穩定,更遠一點看隔間程度。僅供參考。

▲支援最新規格的分享器也會相當昂貴,例如目前802.11ac機種的價格幾乎可以買3台規格相近的802.11n機種。

▲攜帶方便的迷你分享器也有自己的市場,例如海外出差,需要將飯店的有線網路轉成無線規格,減少無法使用網路的不便。

延伸閱讀:

3.5G 寬頻完全分享:四 、分享器選購

無線分享器解惑:天線角度怎麼擺最好?實測給你看

無線分享器解惑:天線 dBi 值越大越好?

觀念入門:是誰把無線網路變慢了?

TOTOLINK N500RDG 雙頻分享器評測:4天線、性價比頗高

本文同步刊載於電腦王雜誌
 
歡迎加入電腦王雜誌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