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稿對一個靠稿費吃飯的職業來說,算是稀鬆平常的小事。以T客邦網站組來說,不管是每天上網看新聞找題材寫稿,還是收到廠商送測產品寫評測稿,每天就是面對不同的稿件(或者稿債)在戰鬥。不過偶爾也不是那麼順利,什麼稿都可以一路暢通的寫下去。說穿了就是6個字「很可怕,不要問。」
T客邦算是個年輕的網站。前身是2008年1月底開站的「PCADV實驗室」。在2009年9月改名「T客邦」,從原本只是PCADV電腦王雜誌實驗性的網站計劃,逐漸形成了彙集電腦王、PC home、DIGIPHOTO、手機GoGo等許多編輯團隊聯合維護內容的綜合網站。而編輯群專業的分野與網站性質的區隔,另外也形成DIGIPHOTO、打電動、比比王等不同的分站。而為了讓更多網友有發起主題討論與分享的空間,最近新成立的T17討論區,也在今年4月誕生。
T客邦的文章大多數來自不同刊物的編輯部門支援,一部份來自於各路身懷絕技的外稿高手,也有一部份回收舊刊物的精華文章。還有一部份,來自於T客邦採訪編輯的每日更新。採訪編輯基本上不屬於其他雜誌編輯部門,主要的工作就是網站新聞。平常的工作內容其實就是上網找新聞(跟看美女)。聽起來是個很愉快的工作,實際上其實也很愉快,不過偶爾也會遇到一些挫折。
▲偶爾也是會看到這樣的讀者意見。筆者相信一定有什麼誤會…(露出鹹溼的眼神)
文章異地同步
T客邦文章量不算少。這都要感謝每個編輯絞盡腦汁,每位外稿作者的嘔心瀝血。偶爾寫了篇不錯的研究,或是寫了篇迴響熱烈,大家都按讚的文章,就能獲得相當大的成就感。不過有時候也會「好死不死」看到自己的文章「自己長腳」貼到了其他網站。除了有正式合約交流內容的入口網站,有時候是無心發現,有時候剛好找到。原文「備份」就算了,有時候還會意思一下寫個「來源:T客邦」,不過Kuso的是,有時候連原作者想看自己被好心「備份」的文章,都還要「註冊為會員回應本文」才可以看。不過既然要備份,至少圖床也自己找一個吧?圖片都直接連回主站,沒有「複本」怎麼有備份效果呢(搖手指)。
▲偶爾會有親切的網友主動全文備份到其他網站,不過圖顯然也是直接連回來吃頻寬的XD
▲親切的網友怕別人亂轉貼,還會加上限制註冊才可瀏覽的字樣。
不過溫馨的是,文章原作者自己好像也看不到全文ヽ(´Д`;)
用語爭議
有時候花了三天兩夜寫好的稿子,也是常被網友嗆「編輯不專業」。雜誌同仁在出刊前會有一校跟二校,調整版面跟檢查錯字,網站稿有時為了時效,會省略出稿前的檢查,難免有了錯字或漏字,不過網站稿不像雜誌,雜誌刊物印下去就沒有出錯的空間,網站寫錯了還有機會訂正(至於自發性幫忙備份的……因為也沒知會,所以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對於網友的指正,只要事證屬實,第一時間作者本身都會做修正的動作。不過有時候也存在著爭議的空間,例如大陸用語,就是一個偶爾會引起討論(或者是互罵)的話題。
▲有讀者對於反統戰十分有心得,認為編輯應該堅持漢賊不兩立的立場。
以T客邦的立場來說,總部在台灣,在專業用語的選擇上自然以台灣本地已通用的專有名詞為主。因此隨身碟不會叫做U盤,軟體不會叫做軟件,滑鼠不會叫做鼠標,桌上型電腦不會叫台式計算機。但還是會有讀者看不過去,認為編輯都是「死阿六」,比較經典的應該是建築或攝影圈常見的用語「氛圍」,前陣子被拿來當作「中國用語」消遣了一番。但話又說回來,有這樣的熱血去挑語病,筆者自己倒很好奇這樣的作者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
▲氛圍兩個字也能引起一串離題很大的討論,但筆者比較認同張大春先生的說法。
來自未知領域的求救
T客邦有陣子蠻常出現自稱「家境清苦、希望大葛格伸出援手」的大學在學生(不知道為什麼都會強調上圍32C)。由於T客邦不是社福機構,頂多請有鴿子帽徽的葛格出面幫忙。儘管有不少男性同仁表示要「面交」或是「寫開箱文」,最後當然也只是笑笑就過了。
▲類似的文字廣告都有固定寫法了,來來去去都是幾個關鍵字。
有時人在辦公室,電腦開著MSN跟Skype是很平常的事。有時視窗跳起來就是「幫我買麥卡好嗎」之類的訊息,好像也不算太奇怪。不過平常工作繁忙,實在抽不出身,除了陪他喇賽,大概就是放著當作沒看到。有時候想問,如果我可以幫你買卡,你願意幫我寫稿嗎?
▲不知道這位朋友最後買到他的卡了沒?